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雙世遺名山對話時代命題:世遺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25 16: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安徽黃山3月24日電 (記者 張強)第二屆中國雙世遺名山對話暨海外華文媒體(ti) “走讀黃山·昱見屯溪”集中采訪活動24日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啟幕。中國四大雙世遺名山再次聚首,共話世界遺產(chan) 保護與(yu) 區域可持續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是世界遺產(chan) 數量最多的國家,達56項,其中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雙遺產(chan) 4項,分別是:泰山、黃山、峨眉山—樂(le) 山大佛、武夷山。這四大名山各具特色,泰山是中國首個(ge) 雙遺產(chan) ,有“五嶽之首”的美譽;黃山頭頂“天下第一奇山”的桂冠,人文底蘊深厚莫測;武夷山丹霞奇景聞名遐邇,茶文化更是享譽世界;峨眉山以“峨眉天下秀”著稱,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聖地。

  黃山市委書(shu) 記淩雲(yun) 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誕生51周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作為(wei) 世界遺產(chan) 的集大成者,它們(men) 是跨越地域民族的世界語言,更是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黃山兼具世界遺產(chan) 、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項桂冠於(yu) 一身。獨特的價(jia) 值賦予了黃山獨特魅力。

  淩雲(yun) 說,保護傳(chuan) 承世界遺產(chan) 是時代命題。黃山期待以此次名山對話為(wei) 新起點,與(yu) 泰山、峨眉山、武夷山“四山聯動”、互學互鑒,共同守護世遺之美、傳(chuan) 承世遺之“魂”,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華文化自信。

  據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副主席兼執行秘書(shu) 長傅迎春介紹,世界遺產(chan) 名錄之於(yu) 中國意義(yi) 非凡,它讓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把遺產(chan) 資源保護的價(jia) 值從(cong) 概念上升到理念。本次對話的主題——世界遺產(chan) 保護與(yu) 區域可持續發展,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深入挖掘四大名山實施遺產(chan) 保護和品牌影響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價(jia) 值,創造更多可供全球互鑒的中國模式。

  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jun) 表示,泰山、黃山、峨眉山、武夷山四座“雙世遺”中華名山,具有高層次的深厚文化內(nei) 涵、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經驗、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資源,是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成果的重要體(ti) 現。“我們(men) 願意攜手各界人士,創新國際傳(chuan) 播話語體(ti) 係,努力講好中國雙世遺名山的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雙世遺名山的聲量,向世界弘揚中華文化、展示中華之美。”

  本次活動嘉賓雲(yun) 集,泰山、黃山、峨眉山、武夷山及其所在地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齊聚屯溪,開展對話交流,為(wei) 雙世遺名山及所在城市發展貢獻智慧。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國際地理聯合會(hui) 、德國施特拉爾鬆德市市政府、聖馬力諾賽拉瓦萊市等國際組織、黃山友好城市發來祝賀視頻。與(yu) 會(hui) 嘉賓還將對黃山市茶葉企業(ye) 進行考察。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業(ye) 可持續發展部部長Dirk Glaeeser說,要實現世界遺產(chan) 的旅遊有效可持續管理,首先必須支持《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的保護和展示目標。“今天的活動正展現了中國在認識這些目標作為(wei) 旅遊業(ye) 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屯溪區委書(shu) 記吳旭光在推介“國際會(hui) 客廳——屯溪”時稱,屯溪,別稱昱城,是黃山市的中心城區、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世界名山黃山坐落在旁,含韻千年的新安江穿城而過,國際範、時尚風、徽州韻在此完美交融。

  當日,活動發布了《黃山對話屯溪宣言》,該宣言充分總結分享了四座名山自然與(yu) 文化發展的經驗,探索名山生態文明和開發建設協調管理新路徑,對於(yu) 世界遺產(chan) 保護開發與(yu) 傳(chuan) 承,促進自然生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本次活動由國際山地旅遊聯盟、中國新聞社、安徽省政府僑(qiao) 務辦公室、中共黃山市委、黃山市人民政府主辦,黃山市委宣傳(chuan) 部、黃山市政府僑(qiao) 務辦公室、黃山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黃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中共屯溪區委、屯溪區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中新社國際傳(chuan) 播集團安徽分公司承辦,活動還得到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安徽省林業(ye) 局支持。(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