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入河排汙口底數 為保護母親河夯實基礎——黃河幹流中下遊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汙口排查現場直擊
新華社太原3月26日電 題:摸清入河排汙口底數 為(wei) 保護母親(qin) 河夯實基礎——黃河幹流中下遊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汙口排查現場直擊
新華社記者高敬
一頭連著河流、一頭連著陸地汙染源,入河排汙口是汙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閘口”。
為(wei) 加強黃河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環境部近期啟動黃河幹流中下遊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汙口排查工作。新華社記者隨排查工作組在山西省呂梁市上山下河進行實地排查,看如何把入河排汙口“查清楚”“數明白”。
上山下河,不放過任何一個(ge) 可能
21日上午,呂梁市柳林縣黃河支流三川河岸邊,一組排查人員在一家洗煤廠外進行排查。兩(liang) 名排查人員係著安全繩被下放到河岸下麵,仔細查看雜草下是否有排汙口。同時,一架無人機沿著河岸掃視一遍之後,圍繞這家工廠的外圍進行仔細勘查。
經過檢查後,排查人員確認這家工廠隻有一個(ge) 已經登記的排汙口,將相關(guan) 信息上傳(chuan) 到手機裏的入河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信息係統。
黃河流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zhuan) 項行動2021年啟動,目前完成了黃河上遊和若幹重要支流排汙口的排查。此前,生態環境部在長江、渤海排汙口排查中已經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
此次負責排查呂梁市的城市組組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何連生介紹,此次排查工作要求把一切正在排,有跡象,或者是有可能向河流、湖庫、濕地以及溪溝、坑塘等水體(ti) 排放汙染物的口子,全部納入排查範圍,並登記建立清單。
他說,這裏山勢陡峭、交通不便,有的排汙口在河道邊,與(yu) 道路的落差較大,排查人員需要使用安全繩等設備才能到達排汙口附近。還有些地方人力難以到達,需要借助無人機進行拍攝,來確認是否為(wei) 排汙口。
記者了解到,生態環境部采用了三級排查模式:第一級排查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汙口;第二級排查組織人員對發現的疑似排汙口進行徒步現場排查,核實確定排汙口信息;第三級排查組織業(ye) 務骨幹對疑點難點問題進行重點攻堅。
當前正在進行的二級排查,共調動280多名排查人員,同時應用無人機、探地雷達、全地形機器人、熒光溯源儀(yi) 等高科技設備,讓一些隱藏在水下、橋下、林下的排汙口無所遁形。
問題導向,找準黃河水環境改善的抓手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次排查工作堅持以問題為(wei) 導向,全麵深入排查梳理黃河流域入河排汙的“風險點”。
此次僅(jin) 呂梁市就涉及970多個(ge) 疑似點位的排查任務,排查人員還要發現疑似點位周邊是否還有此前未發現的排汙口。
在柳林縣坪上村一處坑塘,幾輛吸汙車正在轉運養(yang) 殖場廢水,水體(ti) 渾濁發黑,持續散發著臭味。排查人員告訴記者,這裏儲(chu) 存的是附近一家養(yang) 殖場的衝(chong) 洗廢水,與(yu) 黃河幹流直線距離隻有大約200米。坑塘沒有做防滲處理,遇到暴雨等天氣,汙水還會(hui) 有溢流風險,這個(ge) 點位將被認定為(wei) 一個(ge) 排汙口。
臨(lin) 縣磧口古鎮,地處湫水河與(yu) 黃河交匯處,是當地有名的旅遊景區。記者跟隨排查人員下到黃河岸邊看到,一些客棧的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由於(yu) 目前並非旅遊旺季,汙水總量不大。磧口鎮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鎮上正在建設一家汙水處理廠,預計今年可以投入使用。
何連生介紹,排查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一些地方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明顯不足,許多村鎮的汙水和雨水管網混排直排問題常見。排查人員還注意到,黃河沿岸和一些支流兩(liang) 岸堆放著大量生活垃圾,當地的垃圾收集轉運能力也存在短板。一些農(nong) 家樂(le) 、小型養(yang) 殖場等基本沒有汙水收集處理能力。
“當地群眾(zhong) 的環保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隨手把垃圾丟(diu) 在河道、汙水隨意潑灑等現象常見。”他說。
“查、測、溯、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此次排查中,山西、陝西、甘肅的14個(ge) 地市由生態環境部組織進行排查,山東(dong) 、河南按照相關(guan) 要求和技術規範自行組織排查。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與(yu) 對地方進行監督檢查有所不同,排汙口排查是幫助地方發現問題、改進工作、補齊短板的重要途徑。
這位負責人介紹,要落實“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項任務,現場排查、摸清底數,隻是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第一步,為(wei) 科學整治夯實基礎。排查後還需要開展監測,分析掌握汙染物入河情況;進行溯源,基本查清汙水來源;分類整治,推動解決(jue) 突出排汙問題,提升流域水汙染治理水平。
按照計劃,今年要完成黃河流域幹流及重要支流排汙口溯源80%和整治30%的任務,到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排汙口整治工作。通過排查整治,構建黃河流域入河排汙口大數據係統,提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管效率和水平。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地方政府是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ti) ,應統籌謀劃排查後的各項重點工作,圍繞“改善水生態、優(you) 化水環境、確保水安全”的目標,各司其責,全麵完成整治任務,係統提升截汙治汙工作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