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銳評|拒絕網絡暴力,“按鍵”豈可傷人
近日,汶川地震幸存女孩牛鈺發布視頻講述了自己遭遇網暴經曆。在她公開的私信記錄中,部分網友對其進行了侮辱謾罵、惡意騷擾。對此,四川殘聯微博在網友評論區表示已跟當事人聯係,會(hui) 繼續跟進關(guan) 注。
無論踩著“機械小鋼腿”亮相上海時裝周,還是給假肢綁上閃光棒在大街上奔走,牛鈺都釋放出一股不屈不饒、積極向上的精神。她還通過拍攝公益類原創視頻,呼籲社會(hui) 關(guan) 心關(guan) 愛殘障人士,更是令人肅然起敬。這樣一個(ge) 自強不息的年輕人,當得起大家的鼓勵,更應獲得起碼的尊重。究竟是何人在對她進行無端攻擊?
潑髒水,放“暗箭”,用惡毒言語攻擊無辜者,這是網暴者的共同特征。近年來,網暴成為(wei) 一種網絡公害,有人因染了頭發而被莫名謾罵,有人因尋親(qin) 而遭受無端指責。因為(wei) 網絡虛擬空間的隱匿性,一些人失去了言行的邊界感和責任感,更容易口無遮攔,令不友善言論的紮堆出現,形成網絡空間的戾氣,助推網暴形成。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模糊道德標準的地方。充滿戾氣的網絡霸淩,也已經觸及了法律紅線,既給受害者造成嚴(yan) 重傷(shang) 害,更嚴(yan) 重敗壞了網絡生態,必須依法懲處。
不容忽視的是,一些網暴實施者,背後還有著利用網暴收割流量的利益邏輯。此前就有媒體(ti) 披露,一些網暴背後存在“水軍(jun) ”產(chan) 業(ye) 鏈,不少人為(wei) 了獲得非法利益故意製造話題,惡意攻擊他人,以博取更高流量,從(cong) 而實現利益變現。對此,要抓住一個(ge) 、拔出一串,徹底斬斷這條黑色產(chan) 業(ye) 鏈。
網暴與(yu) 法治社會(hui) 水火不容。整治網絡戾氣,既包括對網暴本身的整治,也要改變讓網暴存在的網絡環境。杜絕網暴,讓全社會(hui) 一起努力!
(人民日報客戶端 方塊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