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倉“對德合作”三十而立再出發
中新網蘇州3月29日電 (記者 周建琳 鍾升)時隔數年,斯坦姆博士再次踏上了江蘇太倉(cang) 的土地。工業(ye) 園區裏,鱗次櫛比的德企機械隆隆;海運堤新瀏河畔紅磚粉牆、塔樓尖頂的德式小屋中,中德友人一道暢飲啤酒,大啖豬肘與(yu) 香腸;一大早,德國麵包房就飄出堿水麵包的清香……這座“德味”十足的江南小城,與(yu) 30年前斯坦姆作為(wei) 克恩-裏伯斯公司總裁初訪時的所見所聞已全然不同。
中國“德企之鄉(xiang) ”江蘇省太倉(cang) 市28日下午舉(ju) 行撤縣建市三十周年暨德企發展30年大會(hui) 。“三十周年10件大事”中,排在第二位的是“第一家德企落戶”。太倉(cang) 撤縣建市的30年,也是眾(zhong) 多德企和這座城市共生共榮的30年。
於(yu) 太倉(cang) 而言,斯坦姆是一個(ge) 播撒種子者。1993年,來自一家有著百年曆史的德國彈簧製造企業(ye) 的斯坦姆,“試探”著在上海旁的太倉(cang) 創建了克恩-裏伯斯(太倉(cang) )有限公司,由此拉開了太倉(cang) 中德合作波瀾壯闊30年的序幕。
如今,克恩-裏伯斯(太倉(cang) )的員工從(cong) 最初的6名發展到1000餘(yu) 名,400平方米的廠房變成了5萬(wan) 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年銷售額超過10億(yi) 元。一根根高精度的彈簧產(chan) 品從(cong) 這裏運往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於(yu) 汽車和心髒起搏器中,其中汽車安全帶彈簧占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太倉(cang) ,我們(men) 和當地的政府、夥(huo) 伴建立了信任,我們(men) 一道敢於(yu) 創新、勇於(yu) 奮鬥,通過互相扶持,成就了彼此。30年來,我見證了太倉(cang) 與(yu) 德企的共生共榮,也見證了當地政府對外資企業(ye) 的支持與(yu) 包容。”麵對與(yu) 會(hui) 的中德兩(liang) 國人士,斯坦姆說道。
跟隨斯坦姆的腳步,越來越多的德國商人來到太倉(cang) 投資。如今,太倉(cang) 匯聚德企超470家,累計投資達60億(yi) 美元,涉及精密機床、汽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多個(ge) 領域,當地製造業(ye) 德企數量占全國的10%。德國前十大機床企業(ye) ,有六家在太倉(cang) 落戶;55家德國“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在此紮根。太倉(cang) 已成為(wei) 中國德企投資最密集、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德企畝(mu) 均產(chan) 值達1400萬(wan) 元。
太倉(cang) 市高新區管委會(hui) 原副主任馮(feng) 玉良介紹,目前,太倉(cang) 半數以上的德企在當地開展了本土化研發創新,90%以上的早期落戶德企完成了增資擴產(chan) 。作為(wei) 江蘇省內(nei) 規模最大的德企之一,舍弗勒在太倉(cang) 先後增資13次,累計投資超110億(yi) 元,年產(chan) 值突破200億(yi) 元。
隨著太倉(cang) 的德企集聚度不斷提升,“德企之鄉(xiang) ”的名聲也越來越響。2008年,太倉(cang) 成為(wei) 首個(ge) 由中國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聯合授予“中德企業(ye) 合作基地”稱號的城市。20多項對德合作的中國“第一”和“唯一”在這裏誕生。
2016年6月,全球第8家德國中心落戶太倉(cang) ,這也是中國首家落戶於(yu) 縣級市的德國中心。太倉(cang) 德意誌工商中心有限公司銷售及業(ye) 務開發經理牛玉如表示,德國中心落戶太倉(cang) ,彰顯了德企對在太倉(cang) 發展的信心。
“太倉(cang) 路邊那些高大的水杉樹,讓人感覺好像回到了德國的黑森林。”這是當初斯坦姆緣定太倉(cang) 的理由之一。30年後,水杉林蒼翠依舊,太倉(cang) 的德國氛圍則更加濃厚。剛剛開業(ye) 的羅騰堡風情街是太倉(cang) 精心打造的中德文化交流新地標,這裏擁有德國瑪麗(li) 蒂姆酒店、德式餐廳、跨境電商館、音樂(le) 會(hui) 客廳等,全麵展現原汁原味的德國巴伐利亞(ya) 風情。
太倉(cang) 還常態化辦好德國“太倉(cang) 日”、太倉(cang) 啤酒節等品牌活動,並引入德國麵包房、中德友好幼兒(er) 園、德國酒店等生活服務企業(ye) 。他鄉(xiang) 似故鄉(xiang) ,越來越多的德國人生活、工作在太倉(cang) ,將這裏作為(wei) 他們(men) 的“第二故鄉(xiang) ”。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賀德滿感慨地用中文說道:“盡善盡美,夫複何求?”(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