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大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還需多方合力

發布時間:2023-04-03 14:45:00來源: 工人日報

  上周,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布消費警示,呼籲大學生樹立健康消費觀,遠離不良“校園貸”。

  “校園貸”曾因效率高、辦理方便等,吸引了眾(zhong) 多有超前消費需求的大學生辦理貸款。但“校園貸”風靡背後,也存在著諸多嚴(yan) 重隱患。例如,“校園貸”市場存在辦理貸款業(ye) 務門檻低、經營者資質參差不齊、隱瞞實際資費標準、風險提示不充分等問題,導致學生辦理貸款後,背負沉重的還款負擔,一旦逾期還可能麵臨(lin) 暴力催收、父母被騷擾等問題。

  針對不良“校園貸”存在的問題,2017年6月,原中國銀監會(hui) 、教育部、人社部曾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從(cong) 事“校園貸”業(ye) 務的網貸機構暫停新增校園網貸業(ye) 務標的,並根據自身存量業(ye) 務情況,製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

  此後,很多網貸機構暫停了麵向大學生的貸款服務,不過,仍有機構頂風作案,通過和商家合作,將現金貸業(ye) 務轉換為(wei) 消費分期業(ye) 務形式,繼續為(wei) 大學生提供消費信貸服務,但這種改頭換麵改變不了“校園貸”的本質。

  這一現象引起了行業(ye) 的關(guan) 注。2019年3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hui) 發文指出,部分機構仍從(cong) 事“超利貸”“砍頭貸”“校園貸”及暴力催收等違規業(ye) 務活動,嚴(yan) 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鑒於(yu) 大學生過度消費問題較為(wei) 嚴(yan) 重以及由此引發的不良社會(hui) 影響,有關(guan) 部門針對“校園貸”的監管升級,小貸機構的“校園貸”業(ye) 務也被叫停。2021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hui) 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並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ye) 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ye) 務風險管理要求。

  此後,大部分小貸機構都不再開展“校園貸”業(ye) 務,一些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由於(yu) 擔心負麵輿情,也對“校園貸”業(ye) 務避而遠之。

  然而,仍有一些機構由於(yu) 身份審核不嚴(yan) 格,僅(jin) 讓借貸者提供“非學生身份承諾函”等資料,導致一些大學生成功借到款;還有少數機構將原來的“校園貸”包裝成“培訓貸”“美容貸”等形式,使原來的“校園貸”以更隱蔽的方式推出。此外,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引誘大學生辦理“刷單貸”“套路貸”等,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xi) 造成極大負麵影響。

  在黑貓投訴平台,今年以來,仍有不少關(guan) 於(yu) “校園貸”的投訴,涉及天星金融、來分期等多家平台,不過根據投訴信息,借貸的時間多發生在2016年~2017年。但也有近兩(liang) 年來的業(ye) 務,主要涉及教育培訓、醫美等領域。

  因此,讓大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還需多方合力,持續發力。對於(yu) 大學生來講,應當樹立正確消費觀念,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合理安排生活支出,不輕易借貸。確需申請貸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溝通,認真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並檢查該機構是否有相關(guan) 部門批準的資質證明,不給不良“校園貸”可乘之機。

  與(yu) 此同時,有關(guan) 部門要加大對不良“校園貸”的整治,積極構建多方協同共治的格局,排查整頓違規機構,嚴(yan) 厲打擊針對大學生群體(ti) 以“刷單貸”“套路貸”等方式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商業(ye) 銀行應針對大學生提供門檻低、定製化、真實透明、風險可控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讓大學生免受不良“校園貸”“套路貸”等侵擾。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