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托育,緩解帶娃焦慮
本報記者 史誌鵬
近3年下達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20億(yi) 元,累計新增普惠托位20萬(wan) 個(ge) ;多地出台條例或行動方案建設多元化托育服務體(ti) 係……一項項有力舉(ju) 措,正逐漸緩解群眾(zhong) 生育養(yang) 育焦慮,更好地滿足人們(men) 多樣化、個(ge) 性化的托育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作為(wei) 嬰幼兒(er) 照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托育服務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促進三孩生育政策落地的重要配套措施。受訪專(zhuan) 家表示,當前,我國托育服務體(ti) 係發展勢頭良好,但從(cong) 總體(ti) 看,仍處於(yu) 起步階段,還麵臨(lin) 一些發展中的堵點難點,須進一步補齊短板,打造方便可及、價(jia) 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務。
托育服務仍處於(yu) 起步階段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徐灣社區托育園,10多名幼兒(er) 正在兩(liang) 名育嬰師和一名保健員的帶領下,將手中的玩具雪花片串到毛根條上。社區居民王女士的小孩就在其中。
2021年7月開園的徐灣社區托育園,是一家公建民營的普惠性社區托育園。據介紹,該托育園麵向街道和社區0—3歲嬰幼兒(er) 家庭,提供全日製、半日製、計時製的普惠托育服務。
“我和愛人平時工作比較忙,看到小區裏新開了這家托育園,走路幾分鍾就能到,就把孩子送過來了。”王女士說。
山東(dong) 省濟南市曆下區的李女士也曾被“誰來帶娃”困擾。家中有兩(liang) 個(ge) 孩子,老大在讀小學,老二剛滿一歲。“我們(men) 是雙職工家庭,父母身體(ti) 又不好。”李女士道出了當時的糾結:孩子小,送幼兒(er) 園沒到齡;雇保姆,花費大,且有點不放心。
後來,李女士所在公司的樓下開設了一家托育中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如今,右手抱娃、左手拎包,成了李女士上下班的標配動作,“托育中心在一樓,我們(men) 公司在四樓,接送孩子很方便。”
當下,不少年輕人對照看3歲以下嬰幼兒(er) 感到力不從(cong) 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育意願。“生育後的養(yang) 育、托育對身處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尤為(wei) 重要。”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綺表示,若能優(you) 化解決(jue) “托育難”問題,實現幼有善育,或許可有效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近年來,我國托育服務體(ti) 係發展勢頭良好,越來越多的家庭從(cong) 中受益。但從(cong) 總體(ti) 看,我國托育服務仍處於(yu) 起步階段,麵臨(lin) 一些發展中的堵點難點。
首先,托育服務需求旺盛與(yu) 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數據顯示,三成以上嬰幼兒(er) 家庭有托育需求,但現有托育機構入托率僅(jin) 為(wei) 6%左右,托位供給存在較大缺口。截至2021年底,我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er) 托位數為(wei) 2.03個(ge) ,距離“十四五”期末4.5個(ge) 的目標尚存很大差距。
其二,普惠機構覆蓋率低,市場上一些托育機構收費價(jia) 格偏高。居住在湖北省宜昌市的崔女士幾年前就碰到過類似問題。身為(wei) 初中老師的她,平時忙於(yu) 工作,難有充足的時間帶娃。“不是沒考慮過送寶寶去托班,但找了幾家,價(jia) 格實在不便宜,最後還是請老人幫忙照顧。”
其三,托育服務領域人才短缺,有效監管機製尚不健全。黃綺認為(wei) ,大多數家庭在選擇托育機構時都會(hui) 關(guan) 注服務質量,包括機構資質、師資水平、內(nei) 外環境、照護內(nei) 容等,但在現實中,各托育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一些非正規機構遊離於(yu) 相關(guan) 部門的監管體(ti) 係之外。
托育需求呈多樣化趨勢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完善促進嬰幼兒(er) 照護服務發展的政策法規體(ti) 係、標準規範體(ti) 係和服務供給體(ti) 係”;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jue) 定》,要求“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個(ge) 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圍繞嬰幼兒(er) 照護難點明確具體(ti) 任務……
為(wei) 滿足不同家庭多樣化的托育需求,規模較小、靈活性較高、適配性較強的家庭托育點應運而生。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日前就《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口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茅倬彥認為(wei) ,家庭托育點是對當前托育服務的有益補充,製定辦法既是對這種新型托育模式的鼓勵,更是一種規範。
普惠托育服務,方便可及是基礎。在上海,“家門口的寶寶屋”成了寶媽寶爸熱議的話題。去年9月,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率先啟動嵌入式、標準化社區“寶寶屋”建設。走進“寶寶屋”,敞亮的房間幹淨整潔,各種益智玩具和小型娛樂(le) 設施擺放齊整。孩子們(men) 在專(zhuan) 業(ye) 育兒(er) 師的帶領下,搭積木、做遊戲。
這些“寶寶屋”建在哪兒(er) ?有的整合社區資源,建在黨(dang) 群服務中心、為(wei) 老服務中心等設施內(nei) ,有的利用居住小區配套設施、街麵房屋等建設,還有的向轄區內(nei) 的幼兒(er) 園購買(mai) 服務共同建設。據介紹,“十四五”期間,上海市街鎮“寶寶屋”的覆蓋率將達到85%,中心城區街鎮將達到100%。
“我們(men) 選托育機構最看重獨立安全的戶外場地”“師資水平與(yu) 服務質量是我最關(guan) 心的”……隨著對孩子安全重視程度的提升與(yu) 科學育兒(er) 理念的深入,家長越來越看重托育機構的專(zhuan) 業(ye) 性。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章女士一家原先反對送孩子上托班,擔心孩子不適應環境。可後來她發現,托班老師通過專(zhuan) 業(ye) 指導不僅(jin) 解決(jue) 了讓人頭疼的戒尿布問題,還通過讓其他小朋友邀請參與(yu) 遊戲的方式,緩解了自家小孩不敢主動社交的問題。談起托育服務給孩子和家庭帶來的變化,章女士一家非常滿意。
“托育機構不能像過去一樣隻照看孩子,還要做到科學育兒(er)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睿迪柚柚早教托育中心園長梁孟妮說。她所在托育中心的小孩大多來自周邊3公裏內(nei) 的小區,年齡不超過3歲,最小的隻有4個(ge) 月。這裏設計了多款早教遊戲,還有戶外運動課堂,也會(hui) 根據幼兒(er) 成長需要搭配每日營養(yang) 餐。
托育園內(nei) ,有不少人性化設計,如高於(yu) 一般高度的門把手、門側(ce) 邊的防夾手設計、泡沫包裹的桌角等。“監管部門對我們(men) 的硬件設施有明確要求,要做到對嬰幼兒(er) 友好安全。”梁孟妮說,托育園的衛生保健、消防安全等環節都馬虎不得。
托育短板需大力度補齊
0—3歲嬰幼兒(er) 是社會(hui) 上“最柔軟的群體(ti) ”,需要大人更敏銳的觀察與(yu) 照料。在中國兒(er) 童中心早期兒(er) 童發展部副部長王瑛看來,照護嬰幼兒(er) 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jin) 要照料他們(men) 的生活起居,還要時時更新教育理念。
“我們(men) 每年都製定教師培訓方案,每月至少培訓3次,包括保育、安全、衛生等不同主題。”王瑛介紹,她們(men) 對外還舉(ju) 辦“托舉(ju) 明天·育見未來”研修班,每年培訓托育人員近千人。
本碩都是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的小張,畢業(ye) 後進入中國兒(er) 童中心早期兒(er) 童發展部托育班。上崗前,她接受了係統培訓,收獲滿滿:“比如新學期,如何處理孩子的入托過渡、分離焦慮,怎樣根據嬰幼兒(er) 的不同年齡發展特點,開展保育照護和發展支持。”
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托育服務質量的保障。麵對當前托育專(zhuan) 業(ye) 人才短缺這一瓶頸,長沙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張曉輝建議,從(cong) 教師專(zhuan) 業(ye) 標準體(ti) 係建設出發,將托育機構師資納入其中,提高托育服務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從(cong) 學曆提升和專(zhuan) 業(ye) 成長考慮,拓寬專(zhuan) 業(ye) 人員發展路徑,增強托育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對職業(ye) 的歸屬感、榮譽感。
除了人才培養(yang) ,還應從(cong) 哪些方麵著手,補齊托育服務短板?
針對托育服務供給不足的現實,北京市北海幼兒(er) 園園長柳茹認為(wei) ,要進一步挖掘托育服務資源。如支持“托幼一體(ti) 化”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幼兒(er) 園向下延伸開設托班,依托社區資源發展半日製、計時托、臨(lin) 時托等靈活多樣的托育方式,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家門口”的服務。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要充分調動社會(hui) 力量積極性,而社會(hui) 力量往往麵臨(lin) 高成本壓力,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hui) 發展所研究員張本波提出,一方麵,要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提高托位建設補貼標準,進一步降低普惠機構開辦成本;另一方麵,采取公建民營、運營補貼、獎勵補助、購買(mai) 服務等多種方式,降低普惠機構運營成本。
這幾年,國家層麵先後製定印發托育機構設置標準、管理規範、保育指導大綱等,對促進托育機構規範起步和行業(ye) 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受訪專(zhuan) 家表示,應繼續優(you) 化細化托育服務行業(ye) 標準體(ti) 係,包括從(cong) 業(ye) 人員準入、日常管理、監督監管等方麵,推動托育服務走向標準化、規範化。
當前,各地區托育服務資源還存在不均衡的問題。中國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史毅指出,托育服務更多聚焦於(yu) 城市家庭,大部分農(nong) 村地區尚未建立嬰幼兒(er) 保育服務體(ti) 係。他建議,深入探索農(nong) 村托育服務,密切關(guan) 注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可通過上門入戶等方式對監護人開展科學育兒(er) 培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