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墊江:丹皮產業如何為國色“添”香?
(經濟觀察)重慶墊江:丹皮產(chan) 業(ye) 如何為(wei) 國色“添”香?
中新網重慶4月3日電 (張旭)大家都知道牡丹“國色天香”的美,鮮為(wei) 人知的是,牡丹身上還有一味藥——丹皮。在重慶墊江,當下正是全城為(wei) 牡丹“狂”的時節,踏春賞花、舉(ju) 辦牡丹文化節......不僅(jin) 如此,當地也大力發展丹皮種植加工等綠色產(chan) 業(ye) ,拓展海外市場,探索延伸牡丹芍藥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為(wei) 國色“添”香。
藥食皆可,丹皮受歡迎
“丹皮,其實就是牡丹的根部。”60歲的墊江縣太平鎮牡丹村村民黃清強告訴記者,村子位於(yu) 明月山上,村裏人世世代代種植牡丹。當地還傳(chuan) 承了取丹皮的方法:將根取出,除去中間的“筋”,用瓦片刨去栓皮,再晾曬或烤幹,隻取根的中間部位的皮,是為(wei) “丹皮”。
此外,丹皮因加工方法不同,有刮去栓皮和不去栓皮兩(liang) 種。不去栓皮的稱為(wei) “連丹皮”“原丹皮”,刮去栓皮則稱為(wei) “刮丹皮”。無論刮不刮去栓皮,曬幹的丹皮均被稱作“粉丹皮”。
作為(wei) 中藥,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多種藥物的原料。“其中,最有名的是六味地黃丸,丹皮是主要原料。”行業(ye) 人士表示,牡丹的藥用價(jia) 值高,藥用牡丹的種植,也較為(wei) 穩定。
取掉丹皮(根部)以後,牡丹可以通過扡插成活。牡丹的生命力強,管護不難,隻需除草、施肥即可,丹皮短則一二十厘米,長則四五十厘米,“筷子頭粗”,卻不是每年都可以挖。“以前我們(men) 三年挖一回,現在對丹皮品質要求高,六七年挖一次。”黃清強說,在當地,立秋前後是挖丹皮的時節。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介紹,牡丹壽命可達百年至數百年,幼年生長緩慢,三年後生長速度加快,此後相繼進入開花繁盛期、老年期。牡丹花開年年有,丹皮卻“需要歲月的沉澱”。
有趣的是,在素以美食聞名的川渝地區,還有用丹皮燉肉、熬湯、泡酒等習(xi) 慣。“它本來的味道有點澀,配上這些,就美味了。”當地村民表示,家家戶戶都有幾樣關(guan) 於(yu) 丹皮的“拿手菜”,丹皮也是他們(men) 招待貴客的一道“硬菜”。
暢銷海內(nei) 外,延伸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
“墊江丹皮,又名墊丹皮、川丹皮,我用38年時間,見證了它的‘暢行天下’。”重慶國承製藥有限公司負責人盧傳(chuan) 政說,自打1984年中醫藥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他就從(cong) 事丹皮收購、銷售、出口有關(guan) 工作,與(yu) 丹皮結下了“不解之緣”。
墊江是“山水牡丹起源地”,牡丹主要生長於(yu) 明月山地區,丹皮產(chan) 自山上;安徽的丹皮則產(chan) 自平原。據介紹,在丹皮市場上,重慶墊江的墊丹皮與(yu) 安徽的徽丹皮都較受歡迎。
據墊江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介紹,丹皮不但在國內(nei) 藥材市場受歡迎,還作為(wei) 中藥材,遠銷日本、韓國、東(dong) 南亞(ya) 等國家和地區。墊江丹皮出口曆史較早,可追溯至20世紀,乃至更早。
前不久,在墊江舉(ju) 行的牡丹產(chan) 業(ye) 發展論壇上,中國花卉協會(hui) 牡丹芍藥分會(hui) 副會(hui) 長李清道介紹,目前,中國觀賞牡丹品種有1600多個(ge) 。
墊江種植藥用牡丹的曆史悠久,丹皮產(chan) 業(ye) 發展底子好。據中共墊江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張濤介紹,目前墊江全縣種植牡丹2萬(wan) 餘(yu) 畝(mu) 、芍藥5000畝(mu) ,年產(chan) 幹丹皮200多噸。
值得關(guan) 注的是,2023年以來,丹皮價(jia) 格迎來較大幅度的增長。多位受訪者表示,這將刺激牡丹、芍藥的種植,給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利好。
為(wei) 打好“牡丹牌”,墊江縣正積極拓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條。張濤介紹,目前,該縣相繼開發了芍藥鮮切花、牡丹花餅、牡丹花茶等衍生產(chan) 品。此外,還建成了愷之峰、牡丹櫻花世界兩(liang) 個(ge) 與(yu) 牡丹有關(guan) 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舉(ju) 辦了20餘(yu) 屆牡丹文化節,促進農(nong) 文旅融合。
“牡丹是墊江最具地域辨識度的城市符號,也是墊江縣重點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充分發揮良好的生態環境、人文本底和旅遊資源優(you) 勢,促進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具體(ti) 體(ti) 現。”墊江縣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該縣已經啟動牡丹研究基地和體(ti) 驗展示牡丹文化的國花館等建設,進一步做精、做特、做大牡丹和中醫藥產(chan) 業(ye)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