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業園區的綠色轉型探索
核心閱讀
近年來,天津經開區緊扣綠色製造,係統性推進綠色園區建設。通過持續打造綠色工廠、積極構建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鏈、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先進企業(ye) 評選等舉(ju) 措,園區底色更綠,發展底氣更足。
春意盎然,活力湧現,位於(yu) 天津經開區的金橋焊材高端焊材智能製造工廠正加快建設,投產(chan) 在即。
走進廠房,屋頂的透明采光窗將自然光引入室內(nei) ,有效減少人工光源的使用。“屋頂計劃鋪設光伏板等發電設備,總麵積將達到11.2萬(wan) 平方米。同時,我們(men) 還將充分利用臨(lin) 海的風能優(you) 勢,建設兩(liang) 座風力發電設備。這些風電、光伏設備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9兆瓦,所發電量將全部用於(yu) 工廠生產(chan) 。”金橋焊材科技公司總經理助理盧少川介紹。
作為(wei) 天津經開區綠色製造的標杆項目,這座投資8億(yi) 元的工廠從(c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線、基礎設施、能源利用、碳匯資源等多個(ge) 維度構建近零碳智能化工廠:節能技術在降低能耗的同時,顯著提升生產(chan) 率。
近年來,天津經開區以推進綠色製造為(wei) 抓手,係統性推進綠色園區建設,運用循環經濟、清潔生產(chan) 理念指導園區開發,有力提升了區域高質量發展水平。
建設綠色製造“樣板工廠”
走進一汽—大眾(zhong) 華北基地,綠色光伏項目剛剛投用。一汽—大眾(zhong) 汽車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高解放介紹,項目分為(wei) 屋頂、地麵和車棚3種形式,整體(ti) 裝機容量約為(wei) 17兆瓦,項目每年可為(wei) 基地提供1700萬(wan) 千瓦時的清潔電力。
“綠色製造的理念應貫穿從(cong) 設計到運營,從(cong) 原材料到廢物管理各個(ge) 環節。”高解放說,“在綠色工廠建設方麵,企業(ye) 采用了大量的環保新技術,有效降低了能耗、減少了汙染。”
據介紹,一汽—大眾(zhong) 華北基地進入運營階段後,先後開展了100多個(ge) 節能減排項目。在能源使用方麵,通過智能化能源管理係統,實時監控能源消耗,利用大數據挖掘節能潛力,並廣泛應用節能新技術,如冷凝器在線清洗、永磁電機、餘(yu) 熱回收等。目前,企業(ye) 的萬(wan) 元產(chan) 值能耗僅(jin) 為(wei) 7.66千克標煤,遠低於(yu) 行業(ye) 的平均水平。此外,廠房建築單體(ti) 采用大麵積的天窗設計,自然采光比例達87%以上,取代了部分照明設備;工廠的綜合汙水處理站應用反滲透技術,提高了水資源的重複利用率……
在天津經開區,像一汽—大眾(zhong) 華北基地這樣的綠色工廠還有不少。日前,工信部公布2022年度綠色製造名單,天津經開區4家綠色工廠、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金榜題名”,上榜企業(ye) 數量占全市約1/5、濱海新區近四成。截至目前,天津經開區累計有國家級綠色工廠22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12家,天津市綠色工廠55家,初步實現了區域綠色製造聚集示範效應,促進產(chan) 業(ye) 向低碳化發展。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綠色製造是我們(men) 的重要抓手。”天津經開區相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天津經開區以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chan) 品、綠色供應鏈示範企業(ye) 等項目為(wei) 抓手,提升全區重點用能單位節能水平。
據介紹,天津經開區在現有企業(ye) 中推行重點行業(ye) 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深入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對新入區企業(ye) ,通過設定項目入區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準入門檻,嚴(yan) 格限製“兩(liang) 高”行業(ye) 項目進入,實現綠色製造聚集示範效應,推動了企業(ye) 技術改造和產(chan) 業(ye) 綠色升級。
搭建綠色製造產(chan) 業(ye) 鏈
近日,河北誠信集團在天津經開區南港工業(ye) 區投資7億(yi) 元建設年產(chan) 3萬(wan) 噸甘氨酸項目。“項目利用南港120萬(wan) 噸乙烯項目生產(chan) 丙烯腈時的副產(chan) 品氫氰酸作為(wei) 原料,生產(chan) 甘氨酸產(chan) 品。”天津經開區南港工業(ye) 區產(chan) 促辦主任王義(yi) 珠介紹,項目投產(chan) 後,將與(yu) 中石化乙烯項目“隔牆互供”,進一步構建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鏈。
在天津經開區,綠色石化產(chan) 業(ye) 是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2022年,天津經開區化工新材料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實現1091.5億(yi) 元,初步形成了以南港工業(ye) 區為(wei) 主要承載地的綠色石化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
“南港工業(ye) 區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化工園區,具有能耗高、碳排放強度大的特點。”南港工業(ye) 區規建辦副主任李林永坦言,石化產(chan) 業(ye) 想走上綠色製造的道路,必須規劃先行。
“我們(men) 圍繞石化產(chan) 業(ye) 綠色化、高端化、精細化發展,將南港工業(ye) 區高質量發展寫(xie) 入《天津市工業(ye) 布局規劃(2022—2035年)》,參與(yu) 製定綠色石化產(chan) 業(ye) 鏈工作方案和發展規劃,科學銜接、有效協同,推進石化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王義(yi) 珠說。
目前,南港工業(ye) 區以百萬(wan) 噸乙烯、MTO(甲醇製烯烴)等重大項目基礎原料為(wei) 依托,圍繞特種烯烴衍生物、先進化工材料、高端精細及專(zhuan) 用化學品三條主鏈,向高性能樹脂及複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等細分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伸,謀劃形成了總投資近800億(yi) 元的延鏈補鏈強鏈儲(chu) 備項目,促進企業(ye) 間抱團、耦合、循環發展。
立足園區產(chan) 業(ye) 發展和能源資源稟賦,南港工業(ye) 區從(cong) 節能降耗和綠色能源開發兩(liang) 方麵入手,推進能源低碳智慧管理平台建設。“南港工業(ye) 區能源低碳智慧管理平台即將搭建完成,可以實現企業(ye) 能源消耗數據的實時監控、能源供需的智能分析、能耗和碳排放水平的科學評估以及碳資產(chan) 的共享和輔助交易。”李林永說。
“深入推動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需要推廣循環經濟理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天津經開區相關(guan) 負責同誌分析,通過積極構建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鏈,天津經開區以清潔生產(chan) 、節能減排、綠色供應鏈和購置綠電等為(wei) 手段,在重點行業(ye) 領域提升綠色製造比重,開展產(chan) 業(ye) 深度減碳,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
探索綠色製造評選體(ti) 係
如何引導企業(ye) 走綠色製造之路?天津經開區的答案是建立支持綠色製造的完整政策體(ti) 係,激勵企業(ye) 主動探索綠色轉型發展。
2022年5月,天津經開區發布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先進企業(ye) 30強,涵蓋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精密儀(yi) 器、化學化工等行業(ye) 。在346家參評工業(ye) 企業(ye) 中,30家獲獎企業(ye) 綜合能耗和新鮮水耗占比分別為(wei) 16%和20%,大氣、水、固體(ti) 廢物的排放量分別占12%、15%、24%,貢獻了超過七成的稅收和一半的工業(ye) 總產(chan) 值,以較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貢獻了更大的產(chan) 值。
據介紹,天津經開區已連續19年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先進企業(ye) 評選工作,從(cong) 2018年開始,評選以“兩(liang) 高兩(liang) 低一小”為(wei) 導向,即工業(ye) 總產(chan) 值高、稅收高,綜合能耗低、汙染物排放低,占地麵積小。評選指標體(ti) 係中,綠色製造示範等權重占比20%,畝(mu) 均稅收、畝(mu) 均能耗、汙染物排放水平等8項關(guan) 鍵指標權重占比80%。
“評選有效激勵了企業(ye) 不斷改進生產(chan) 工藝,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治理投入,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天津經開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徐斐介紹。從(cong) 整體(ti) 上來看,在入選企業(ye) 畝(mu) 均稅收有明顯增長的同時,單位稅收能耗、廢水排放、廢氣排放等顯著下降。
2018年采用量化考核以來,諾和諾德天津生產(chan) 廠是連續多年上榜的企業(ye) 之一。“作為(wei) 一家胰島素生產(chan) 廠,我們(men) 的產(chan) 品中90%都是水,生產(chan) 製造過程也大量用水,因此節水是重中之重。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我們(men) 不斷優(you) 化供水係統,實現注射用水按需生產(chan) ,同時引進回收水再處理係統,年節水27%。”諾和諾德(中國)製藥有限公司公用工程部經理彭程介紹,目前企業(ye) 已有9家供應商承諾使用綠色能源,企業(ye) 也探索在天津采購綠電和綠色工業(ye) 生產(chan) 用蒸汽,在能源供給結構中實現無石化類能源。
“評比不是評完就結束,入選企業(ye) 還要在帶動更多企業(ye) 走綠色製造之路、助力政府部門綠色招商等方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徐斐介紹,在天津經開區智慧環保平台上,企業(ye) 可以查詢評分情況,透過各項指標的相對排名,不斷補短板擴優(you) 勢,持續提升企業(ye) 綠色製造水平。(靳博)
[ 責編:張詩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