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輾轉5000公裏,“故事爺爺”助無名烈士找“家”
新華社濟南4月3日電(記者張力元)今年清明節,山東(dong) 省聊城市東(dong) 昌府區侯營鎮關(guan) 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王忠祥要和往常一樣進行黨(dang) 史國史宣講。他提前好幾天就把展板擦拭幹淨,還更新了部分宣講詞。“上次有幾個(ge) 孩子和我約定好清明節在社區廣場學淮海戰役的曆史,我不能食言。”他說。
王忠祥今年74歲,父親(qin) 犧牲於(yu) 渡江戰役,母親(qin) 曾是部隊文工團的一員。從(cong) 小聽母親(qin) 講紅色故事的他,始終把“報黨(dang) 恩”記在心中。
2015年6月,退休後的王忠祥回到家鄉(xiang) ,自費做了上百塊黨(dang) 史國史展板,創辦“愛國主義(yi) 教育流動大課堂”。他騎著三輪車,拉著展板,走到哪講到哪。“我要把曆史講給孩子們(men) 聽。”他說。
在侯營鎮黨(dang) 史教育基地的紅色村史館裏,記者看到一張快要“散架”的聊城市地圖。王忠祥介紹,2016年,他在學習(xi) 曆史資料時發現開封戰役中有聊城籍烈士,但沒有相關(guan) 信息。“我當時就決(jue) 定去搜集他們(men) 的信息,革命先烈不應該無名無姓。”王忠祥說。
然而,因年代久遠、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等原因,搜集過程存在不少困難。為(wei) 了核準烈士信息,他靠一張地圖指路,騎著三輪車走訪了122個(ge) 行政村,每到一處就在地圖上畫一個(ge) 圈。
“我一家一家地跑,一戶一戶地問。在調查走訪中,我發現有的烈士親(qin) 屬並不知道自己的親(qin) 人是烈士,有的苦於(yu) 無法確認烈士身份,親(qin) 屬未能享受遺屬優(you) 待政策。我知道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yi) 的。”王忠祥說。
4年的時間裏,王忠祥累計行程約5000公裏,搜集到有據可查的在開封戰役中犧牲的聊城籍烈士共154位。
2019年10月,王忠祥把情況反映給當地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門,經反複核查,次年,154位聊城籍先烈的名字被補刻在開封市烈士陵園英名牆上。“我永遠記得那一天,有名烈士遺屬抱著我哭了又哭,她說以後終於(yu) 知道去哪裏祭奠父親(qin) 了。”王忠祥說。
王忠祥搜集到的故事也成了宣講時的素材。侯營鎮中心小學教師田東(dong) 文說:“孩子們(men) 都叫他‘故事爺爺’,每次‘故事爺爺’來,孩子們(men) 都自發到校門口迎接。有時講到動情處,他們(men) 會(hui) 一起流眼淚。”
2022年6月,王忠祥被山東(dong) 省委宣傳(chuan) 部聘為(wei) “山東(dong) 省紅色宣講團成員”,同年,他還被中國關(guan) 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hui) 授予全國關(guan) 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榮譽稱號。
聊城市東(dong) 昌府區關(guan) 心下一代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劉夢圓介紹,王忠祥走遍數十個(ge) 村莊、上百所中小學,義(yi) 務舉(ju) 辦宣講活動460場,超10萬(wan) 人觀展受教,吸引了約300名誌願者加入宣講隊伍之中。
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王忠祥總覺得熱血沸騰。“等孩子們(men) 長大了再講給他們(men) 的孩子聽,曆史就永遠被人記住了。”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