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的拚音奶奶還在為二三十人堅持直播
登上感動中國舞台一個(ge) 月以來,楊維雲(yun) 直播間觀眾(zhong) 未能增加多少,這位“拚音奶奶”坦言,現在每次直播大概能有二三十人看,這離她巔峰時過萬(wan) 的觀眾(zhong) 相去甚遠,“應該是大部分人都‘出師’了,我為(wei) 他們(men) 感到高興(xing) 。”今年74歲的楊維雲(yun) 曾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兩(liang) 年前她在短視頻直播平台上開設了一間“沒有牆壁的教室”教大夥(huo) 識拚音,現在她依然堅持每天直播兩(liang) 場。楊維雲(yun) 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隻要直播間還有人,自己就會(hui) 堅持下去。
實習(xi) 生 袁先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薑天聖
一人一黑板一教棍 直播間曾湧進過萬(wan) 觀眾(zhong)
采訪當天,楊維雲(yun) 有些咳嗽,她說自己正在發燒,不過仍然堅持直播上課。“有幾個(ge) 學生算是老粉了,經常和我連麥,他們(men) 平時工作忙,隻有晚上能學一會(hui) ,我擔心我不直播的話,他們(men) 一直等下去會(hui) 失望。”這幾天由於(yu) 身體(ti) 不適,楊維雲(yun) 本想跟大家打個(ge) 招呼就下播,但是一開播,見到在直播間等候已久的網友們(men) ,她不忍見麵就走,還是拿起教棍講起了拚音知識。網友們(men) 見到楊維雲(yun) 身體(ti) 不適,紛紛勸她早點下播休息幾天再來,楊維雲(yun) 感謝了網友們(men) 的關(guan) 心,仍然堅持著把課上完,如同她年輕時在學校那樣。
今年74歲的楊維雲(yun) 大半輩子都是和小朋友們(men) 在一起度過的,她曾經在安徽宿州市的小學當了30年語文老師,退休後她又去幼兒(er) 園工作了二十年,“當時我老伴和女兒(er) 都反對我退休後出去工作,我覺得我在課堂上講了幾十年,如果不做這件事了,我就沒有別的事做了。”2021年5月,這位年過古稀的奶奶在短視頻直播平台上開設了“沒有牆壁的教室”教大夥(huo) 識拚音,一人一黑板一教棍,授課地點就在家裏。直播間很快爆紅,楊維雲(yun) 回憶最火的那段時間,每天直播間都會(hui) 湧入過萬(wan) 觀眾(zhong) ,逐漸家人們(men) 的態度也由反對變成了支持,老伴還經常用手機幫助楊維雲(yun) 拍短視頻。
最開始直播那會(hui) ,楊維雲(yun) 隻是打算教小朋友們(men) 識拚音,後來她發現自己直播間裏成年人也不少,楊維雲(yun) 告訴記者,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不識字的成年人接近3800萬(wan) ,“其中許多人生活在自卑中,不敢去陌生的地方,不敢教自己的孩子,工作中交流困難……”還有一部分人識字但不識拚音,在互聯網時代打字成了“老大難”,於(yu) 是楊維雲(yun) 的課堂中又增加了教成年人的內(nei) 容。
執教幾十年,楊維雲(yun) 教過很多孩子啟蒙識字。但她發現,成年人難教很多,“他們(men) 有自尊心,遇到問題難以啟齒,來自生活的壓力也大。”楊維雲(yun) 的直播間有位母親(qin) ,因為(wei) 不識字,不敢獨自坐車回娘家,遇見人也不敢說話,怕別人看不起,甚至每天都在焦慮,擔心老板知道她不識字,會(hui) 把她開除。這位母親(qin) 每天白天打工,晚上回來還要照顧家裏老人和孩子,每天隻能擠出一點點時間來楊維雲(yun) 直播間學習(xi) ,用楊維雲(yun) 的話來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位母親(qin) 堅持一段時間的學習(xi) 後,“交流起來像是變了一個(ge) 人,不再畏畏縮縮了。”
部分人已“出師” 正努力教好剩下的人
“直播間裏還有位來自江西九江的網友,因為(wei) 口音很重,出去旅遊大家都聽不懂他講話,於(yu) 是就每天來直播間,糾正自己的讀音,現在已經好很多了;還有一位快遞員,因為(wei) 小時候沒上學,給人家送貨都不大能叫清對方名字,也很努力地來直播間學習(xi) ,現在基本上能認識一些常見字了。”楊維雲(yun) 向記者透露,自己遇到年紀最大的“學生”比自己還年長一歲,有網友會(hui) 問“人到中年了,還能學嗎?”楊維雲(yun) 便舉(ju) 例道,“比我年紀大的都學會(hui) 了。”
“我很清楚成年人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特別是我直播間的一些觀眾(zhong) ,他們(men) 不識字,每天都在忙忙碌碌,隻有晚上十點以後才有屬於(yu) 自己的時間。”這也是楊維雲(yun) 堅持晚上直播的原因。曾經這位銀發奶奶總是為(wei) 了多教一些內(nei) 容延長自己的直播時間,經常錯過飯點,有幾次還直播過零點。為(wei) 此她和老伴還發生過不少爭(zheng) 執。楊維雲(yun) 笑道,那時候自己經常是被粉絲(si) 們(men) “趕”下播的,他們(men) 說我年紀大了,要注重身體(ti) ,如果以後再播這麽(me) 晚就不來看了。去年12月,楊維雲(yun) 生病住院,她將黑板帶到醫院直播,由於(yu) 就診後對藥物反應不良,楊維雲(yun) 停播了幾天,但很快她又恢複直播了,她告訴記者:“隻要頭能抬起來就能講課。”
楊維雲(yun) 的課堂完全免費,她不賣課,不直播帶貨,也不向觀眾(zhong) 索要禮物,用她的話來說,“人家不識字,已經很困難了,我怎麽(me) 能再向他們(men) 收費呢?”如今距楊維雲(yun) 開設直播課堂已經快兩(liang) 年了,部分學生已經“出師”,目前一般直播間隻有二三十人,有時甚至是個(ge) 位數,楊維雲(yun) 坦言,“人數開始少的那段時間,確實有點不適應,後來想想自己教會(hui) 了那麽(me) 多人,也應該滿足了。”楊維雲(yun) 透露,自己第一次直播時隻有一名觀眾(zhong) ,她還是滔滔不絕地講了近兩(liang) 個(ge) 小時,“隻要直播間還有人,我都會(hui) 講下去,能多教會(hui) 一個(ge) 是一個(ge) 。”
令網友們(men) 開心的是,楊維雲(yun) 現在注意自己的身體(ti) 了,到了該下播的點,有網友請教問題,楊維雲(yun) 說,“我要下播吃飯去了,可以下一場再來問。”
仍在堅持上課 努力把祖國的花朵培養(yang) 好
目前“拚音奶奶”仍如同在學校上課那般風雨無阻,甚至比上課時花費的精力還要多,“基本上一天兩(liang) 場,是全年無休的,大年三十我都會(hui) 在直播間教大家。”現在,楊維雲(yun) 的課堂人數不多,但她仍然兢兢業(ye) 業(ye) ,不厭其煩地把每一個(ge) 知識點講到位,“教學就得認真嘛,都說少年強則國強,努力把祖國的花朵培養(yang) 好。”
楊維雲(yun) 告訴記者,現在自己每天上午教拚音字母和組合,晚上通過《弟子規》《三字經》等短句教拚讀。“我希望孩子們(men) 從(cong) 小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學習(xi) 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價(jia) 值觀,這些短句也不會(hui) 和在校學習(xi) 內(nei) 容重複。”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楊維雲(yun) 總結出一套教學流程,有網友在直播間向楊維雲(yun) 求助,說自己孩子“b”“d”“q”不分,楊維雲(yun) 表示,小孩要“邊念邊學”,隨即將自己編的一串字母順口溜分享給這位網友:比如字母“q”,就是“9隻氣球氣氣氣”,“q”同“氣”音,而且和數字9寫(xie) 法很像,聯係到一起方便記憶;字母“b”就是“先拉天線往右撥”,“撥”同“b”音,短語也很好地解釋了“b”的寫(xie) 法……
“春蠶不老,夕陽正紅。沒有牆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白發人創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傳(chuan) 播知識與(yu) 文化,始終是你們(men) 執著的方向。”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hui) 給予“銀發知播”的頒獎辭。作為(wei) “銀發知播”的一員,楊維雲(yun) 告訴記者,“這個(ge) 獎項是對我之前努力的認可,同時也是一種鞭策,未來無論人多人少,我會(hui) 繼續堅持直播教大家,直到最後一個(ge) 學生‘畢業(ye) ’。”(揚子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