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上市銀行去年淨利合計1.87萬億元
本報記者 蘇向杲
截至4月9日,已有24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2022年年報。尚未披露年報的18家上市銀行將在4月25日至29日集中披露。目前,國有六大行及部分股份行已披露年報,2022年上市銀行整體(ti) 經營情況日漸清晰。
從(cong) 核心指標看,24家上市銀行2022年淨利潤合計1.8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1%。其中,22家淨息差收窄,占比高達91%;17家不良貸款率下降,占比70.8%;13家資本充足率下滑,占比54%。
淨息差普降
非息收入承壓
如按淨利規模劃分,24家上市銀行呈現“三個(ge) 梯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nong) 業(ye) 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這5家淨利規模均超1000億(yi) 元,處於(yu) 第一梯隊;興(xing) 業(ye) 銀行、交通銀行、郵儲(chu) 銀行等11家銀行介於(yu) 100億(yi) 元至1000億(yi) 元,處於(yu) 第二梯隊;重慶銀行、青島銀行等8家銀行低於(yu) 100億(yi) 元,處於(yu) 第三梯隊。
淨利同比增速方麵,不同上市銀行有所分化。如,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平安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等5家銀行去年增速均超過20%,呈現良好的成長性。瑞豐(feng) 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郵儲(chu) 銀行、北京銀行、興(xing) 業(ye) 銀行等增速雖低於(yu) 20%,但也超過10%,跑贏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均值。
整體(ti) 看,24家銀行去年淨利合計同比增長7.1%,增速收窄。2021年,這24家銀行淨利合計同比增長12.9%。
淨利增幅收窄與(yu) 商業(ye) 銀行淨息差普遍收窄、非息收入承壓有關(guan) 。
目前,已經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中,淨利息收入占營收的比例普遍超過七成,淨息差收窄對上市銀行淨利潤的影響較為(wei) 明顯。
“去年四季度,貸款利率持續下行,核心負債(zhai) 成本尤其是對公負債(zhai) 成本走升,多數銀行息差繼續承壓下行,其中大型銀行由於(yu) 更多承擔‘穩信貸’任務、核心負債(zhai) 占比較高,息差收窄幅度相對更大;部分中小銀行借助客戶下沉以及提升信用類貸款占比等舉(ju) 措,推動淨息差穩定。” 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ye) 分析師王一峰表示。
從(cong) 數據層麵來看,據記者統計,上述24家銀行中,除江陰銀行、中國銀行去年淨息差較前一年上升,其他22家均出現下降。
多位上市銀行高管近期也在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提到了淨息差下行的原因。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去年,建行淨息差下降了11個(ge) 基點,基本上跟同業(ye) 趨勢一致,主要影響因素是貸款基準利率(LPR)的下行和市場利率的下行。”
農(nong) 業(ye) 銀行行長付萬(wan) 軍(jun) 表示,農(nong) 行淨息差下降有多方麵因素,主要影響因素有兩(liang) 方麵:一是降融資成本、穩經濟大盤,LPR連續下調,貸款收息率較上年下降14個(ge) 基點;二是受存款定期化趨勢影響,存款付息率上升9個(ge) 基點。
多家銀行在年報及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表示,淨息差下行壓力依然是2023年經營中需要重點關(guan) 注的問題。
非息收入方麵,據記者統計,上述24家銀行2022年手續費及傭(yong) 金收入合計同比下滑2.6%。王一峰認為(wei) ,部分銀行非息收入承壓與(yu) 去年四季度理財大幅贖回、代銷基金等業(ye) 務放緩、減費讓利衝(chong) 擊手續費收入,疫情影響銀行卡、投行等業(ye) 務開展等因素有關(guan) 。
5家銀行
不良貸款率同比上升
不良貸款率與(yu) 資本充足率是監管和市場關(guan) 注的重點指標。
不良貸款率方麵,據記者統計,2022年,上述24家銀行均低於(yu) 2%。其中,招商銀行等7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低於(yu) 1%。增幅方麵,有5家不良貸款率出現同比增長,2家持平,其餘(yu) 均出現下滑。
上海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部分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抬升與(yu) 對公房地產(chan) 信貸不良率的提升有關(guan) 。不過,今年房地產(chan) 不良貸款率對資產(chan) 質量的負麵影響將大幅降低。
除房地產(chan) 業(ye) 的負麵影響之外,部分銀行在年報中提到,2022年,受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社會(hui) 服務、科技、文化、衛生、建築等行業(ye) 不良率較上年末略有上升。
就2023年資產(chan) 質量走勢,多家銀行高管在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表示,有信心、有底氣繼續保持資產(chan) 質量穩健。
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表示,工行管理層有信心、有底氣繼續做到資產(chan) 質量的穩健,信心與(yu) 底氣主要來自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是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環境,另一方麵是工行良好的風險管理能力。
農(nong) 業(ye) 銀行副行長張旭光表示,預計2023年農(nong) 業(ye) 銀行的資產(chan) 質量將保持基本穩定。宏觀經濟持續恢複向好,經濟發展的質量、平衡、安全和可持續性更強,為(wei) 銀行穩定資產(chan) 質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農(nong) 業(ye) 銀行的信用風險管控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從(cong) 資本充足率來看,工商銀行等5家上市銀行2022年末該指標暫居前列,均超17%。從(cong) 同比變化看,有14家銀行該指標出現下滑,最高下滑3.27個(ge) 百分點,10家提升。整體(ti) 看,部分上市城商行資本充足率較低,且下滑幅度較大。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2023年,部分城商行資本補充渠道相對有限,資本內(nei) 生能力弱,資本補充壓力或持續高於(yu) 國有大行和股份製銀行。(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