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如何強化中國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 題:產(chan) 業(ye) 變革蓄勢待發,如何強化中國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
中新財經記者 夏賓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蓄勢待發,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創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動。
新形勢新格局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力量,誰能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ou) 勢。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副主席郭魯鋼近日在京出席天九共享集團科學技術協會(hui) (下稱“天九科協”)成立一周年慶典大會(hui) 時稱,企業(ye) 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主體(ti) ,是中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依托和支撐。企業(ye) 從(cong) 技術創新主體(ti) 轉變為(wei) 科技創新主體(ti) ,表明企業(ye) 在國家科技體(ti) 係中的地位決(jue) 策、使命、任務都發生很大的變化。
據悉,天九科協成立於(yu) 2022年,是天九共享集團內(nei) 科技工作者的群眾(zhong) 組織,也是北京市科協的基層組織,接受北京市科協的業(ye) 務指導。
成立一年來,天九科協始終致力於(yu) 以科技賦能平台發展與(yu) 企業(ye) 轉型升級,通過團結科技人才,搭建技術交流平台,借助科技領域各方力量,幫助科技人才和創新企業(ye) 快速成長,為(wei) 科技創新驅動企業(ye) 發展服務,為(wei) 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貢獻力量。
郭魯鋼表示,北京市科協作為(wei) 黨(dang) 和政府聯合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不斷探索機製和體(ti) 製創新,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覆蓋和服務,特別是在企業(ye) 科協建設方麵,著力加強政治引領和業(ye) 務指導。同時,北京市科協係統全麵加強組織建設,密切與(yu) 廣大科技工作者重要一環,也是企業(ye) 培養(yang) 人才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有力助手。
北京工商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直言,我們(men) 常說“科技資源下沉”,真正的科技資源是要下沉到企業(ye) 。企業(ye) 是科技最好的載體(ti) ,希望廣大企業(ye) 能為(wei) 中國創新真正闖出一條新路子來。
他特別提到,此前官方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體(ti) 現了數字化、智能化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將為(wei) 科技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政策支撐。從(cong) 宏觀層麵來說,規劃對企業(ye) 有四個(ge) 方麵的利好,分別是優(you) 化數字基建給企業(ye) 帶來的機會(hui) 、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技術和社會(hui) 發展融合以及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工業(ye) 文明的邏輯是競爭(zheng) 最大化,以自營為(wei) 目標,數字文明是以協同最優(you) 化為(wei) 取向,以共贏為(wei) 目標,所以科協是數字文明充分的體(ti) 現。”白津夫說。
正如科技部部長王誌剛此前所言,企業(ye) 不僅(jin) 是技術創新主體(ti) ,要解決(jue) 技術問題,同時也是科學研究主體(ti) 。
數據顯示,2022年,企業(ye) 研發投入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已超過四分之三,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8萬(wan) 億(yi) 元,企業(ye) 購買(mai) 占比超過80%。
王誌剛表示,隻有讓企業(ye) 成為(wei) 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ti) ,而不僅(jin) 僅(jin) 是成果應用的主體(ti) ,才能使企業(ye) 從(cong) 源頭全過程參與(yu) ,從(cong) 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都能發揮主體(ti) 作用。
“下一步,科技部會(hui) 進一步加大對企業(ye) 成為(wei) 科技創新主體(ti) 的支持。”王誌剛說,不論國有、民營、大中小微企業(ye) ,隻要從(cong) 事科技創新活動,以科技來提升企業(ye) 的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競爭(zheng) 力,科技部都會(hui) 全力支持,而且在權利、機會(hui) 和規則三個(ge) 方麵平等支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