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關注傳統村落保護:留住傳統風貌 建設美好家園

發布時間:2023-04-10 16:27:00來源: 人民日報

  留住傳(chuan) 統風貌 建設美好家園(金台視線·關(guan) 注傳(chuan) 統村落保護②)

  本報記者 孫立極 向子豐(feng) 王 丹

  綠水環繞、青瓦飛簷、石板路、風雨橋……散布在中華大地的傳(chuan) 統村落,承載著曆史記憶,寄托著綿綿鄉(xiang) 愁,延續著農(nong) 耕文明。

  如何在時間流逝中留住鄉(xiang) 村傳(chuan) 統風貌,讓村落成為(wei) 宜居宜業(ye) 的美麗(li) 家園?近日,本報記者分赴多地,實地走訪傳(chuan) 統村落,采訪村民、基層幹部、專(zhuan) 家學者,並收集讀者和網友的意見建議,力求尋找一條兼顧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發展的新路徑。

  部分傳(chuan) 統村落房屋破損嚴(yan) 重,基礎設施落後

  2012年,住建部、財政部等多個(ge) 部門啟動實施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工程,建立了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製度。截至目前,已先後將有重要保護價(jia) 值的8155個(ge) 傳(chuan) 統村落列入名錄,實施掛牌保護製度。江西、江蘇等省份也相應建立了省級保護名錄,蘇州等一些地市州還建立了市級保護名錄。這些傳(chuan) 統村落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內(nei) 容和價(jia) 值最豐(feng) 富、保護最完整、活態傳(chuan) 承的農(nong) 耕文明遺產(chan) 保護群。

  數十棟民居依山而築,屋頂白色飛簷翹角宛如一群展翅白鴿。村前一條玉帶溪,溪上有風雨橋,溪畔是曾有村童讀書(shu) 、村民議事的耕讀所……這是距今已有近400年曆史的五寶田村,位於(yu) 湖南懷化市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xiang) 。

  幾乎每個(ge) 列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名錄的村落,都有承載數百年風韻的曆史建築,有曆經上百年風雨的傳(chuan) 統民居。然而,在歲月不斷侵蝕下,一些村落的傳(chuan) 統建築破損嚴(yan) 重。

  2022年5月,張先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反映2013年入選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的廣東(dong) 肇慶市懷集縣鳳崗鎮孔洞村缺少修護,村中德惠成公祠、觀音閣、孔鄉(xiang) 書(shu) 院等古建築出現圍牆傾(qing) 斜、主體(ti) 牆開裂、橫梁腐爛等問題,部分建築因整體(ti) 結構腐壞,修複需龐大資金。

  傳(chuan) 統建築的維修成本比較高,少則數萬(wan) 元、多則上百萬(wan) 元,基層缺乏資金,村民也無力承擔,一些傳(chuan) 統村落麵臨(lin) 維修經費不足等問題。

  “我們(men) 江永縣有23個(ge) 村落列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據湖南永州市江永縣住建局負責人介紹,江永縣是山區農(nong) 業(ye) 縣,用於(yu)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的資金十分有限。一些有曆史價(jia) 值的村落建築損壞嚴(yan) 重,比如蘭(lan) 溪瑤族鄉(xiang) 棠下村的十月廟、文昌閣,上江圩鎮桐口村的鳴鳳祠中庭穹頂等因維修不及時已經倒塌。

  此外,隨著村民對現代化生活條件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一些傳(chuan) 統村落基礎設施難以滿足村民生活需求。因此,有的村民私搭亂(luan) 建,使用現代材料、現代工藝,甚至在外觀造型上使用現代風格,破壞了村落的原有風貌。還有的村民在文物保護區範圍內(nei) 私搭棚舍、廁所,影響了村落整體(ti) 風貌。

  “有的傳(chuan) 統村落獲得了一定額度的基礎設施建設補助,像上甘棠村、勾藍瑤村等,村裏通了上下水,管線也入了地。但大部分傳(chuan) 統村落沒有獲得補助,其中約一半還是村民自行取水,排水用的也是明溝明渠。”江永縣住建局負責人說。

  記者走訪時也看到,在一些傳(chuan) 統村落裏,部分老房子缺乏必要的廚衛設施,生活汙水通過明溝直接排至村中池塘,不僅(jin) 村民使用不方便,也對周邊自然環境造成了汙染。

  此外,傳(chuan) 統村落的消防問題也令人擔憂。有的傳(chuan) 統村落存在大量密集的木質建築,根本開不出消防通道。安徽宣城市旌德縣蔡家橋鎮朱旺村是個(ge) 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村。記者采訪時,正好遇到村裏給垂裕堂安裝消防設備。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陶雅萍說:“這是文旅局為(wei) 文保單位專(zhuan) 門申請的資金。”宣城市文旅局文物所副所長石巍則表示,國家級和省級文物的修繕和保護有專(zhuan) 項資金,但是市級文物很難保證,一般隻能靠自籌資金進行修繕。

  兼顧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村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

  近年來,許多地方陸續針對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出台相應政策舉(ju) 措,並將傳(chuan) 統村落中的古建築列入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這些作為(wei) 文物保護的傳(chuan) 統建築,有著非常嚴(yan) 格的規定。這些法規措施對於(yu) 保護傳(chuan) 統村落風貌發揮了顯著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介紹,傳(chuan) 統建築被納入文保單位之後,根據文物保護法等相關(guan) 法律的規定,文保單位的修繕必須根據級別(國家、省、市、縣)進行申請,申請周期較長,普遍需要半年、一年時間,甚至更長。

  湖南永州市江永縣蘭(lan) 溪瑤族鄉(xiang) 勾藍瑤村一位村民說,他家房子去年被鑒定為(wei) 危房,就因屬於(yu)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範圍,不能自行拆除,但大半年過去,沒人來處理,“萬(wan) 一塌了怎麽(me) 辦?”一名駐村幹部說,去年上半年雨水偏多,村裏不止一棟民房被鑒定為(wei) 危房,“建議有關(guan) 部門開辟綠色通道,讓危漏房屋得到及時修繕。”

  據胡彬彬介紹,按照土地管理法相關(guan) 規定,農(nong) 村村民一戶隻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如果村民住在破損嚴(yan) 重又無資金修繕的文保建築保護範圍內(nei) ,將陷入既不能建新房又搬不走的困境。“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也是為(wei) 了能讓傳(chuan) 統村落得到更好的傳(chuan) 承和發展。”胡彬彬說,應結合村民實際需求,提出傳(chuan) 統民居宜居性改造工作措施和技術路線,實現生活設施便利化、現代化,同時還要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支持傳(chuan) 統村落中符合條件的村民易地選址建房。

  廣東(dong) 廣州市讀者麥嘉輝在來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所在的村落正在申請入選傳(chuan) 統村落名錄,雖然村落得到全麵保護是件好事,但村民居住的老房子要維修卻成了麻煩事。“修複老房子比新建普通民居還複雜、花費更多。如何兼顧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與(yu) 村民改善居住條件的客觀需求呢?”麥嘉輝問。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的重要目的和任務之一,就是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工業(ye) 大學城市建設學部副教授李華東(dong) 說,傳(chuan) 統村落保護不能僵化,“如果傳(chuan) 統民居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碰,怎麽(me) 能讓村民的生活更幸福呢?”

  針對這一問題,有的地方已經在探索解決(jue) 之道。“目前我們(men) 主要有4種方式對古民居、古建築進行安置。”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住建局副局長劉光耀說,當地探索形成了整體(ti) 搬遷、易地安置、民宿開發、鼓勵“認養(yang) ”等模式,包括規劃傳(chuan) 統村落村民建房新區;村民易地選址建房;對古宅進行適度開發利用;在產(chan) 權明晰的情況下,由第三方“認領”修繕古建築等,盡可能在保護傳(chuan) 統村落的同時,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

  提升村民自覺保護意識,讓更多人加入保護隊伍

  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西湖鄉(xiang) 桃墅村以前是當地一大集鎮,陶瓷、茶葉等貿易繁忙,村子原本保留著不少裝飾華麗(li) 、雕刻精美的古建築。然而,從(cong) 上世紀開始,一些精美的古建築被拆毀。還有一些古建築的木雕石刻被盜竊後低價(jia) 倒賣。

  村民是傳(chuan) 統村落的主體(ti) ,傳(chuan) 統建築能否得到妥善保護,村民是關(guan) 鍵的因素。近年來,很多地方都開始重視喚起村民自覺保護村落的意識,激發村民保護村落的積極性。有的挑選一些熱心村民作為(wei) 村落文保員或講解員,還有的為(wei) 重點保護文物確定了相關(guan) 責任人。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傳(chuan) 統村落的文物保護員仍以老年人居多。一方麵,老人對村落感情更深;另一方麵,也因為(wei) 年輕人大量離開了農(nong) 村。農(nong) 村“空心化”現象給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帶來不小的難題:房屋空置加速了傳(chuan) 統建築的破敗,人員流失也影響了村落的活力。在五寶田村,記者看到,耕讀所中多處木地板斷裂,有的民居木屋門窗已朽壞,這些多為(wei) 長時間無人使用或居住的房屋。當地村民、88歲的蕭守造告訴記者,五寶田村目前常住人口僅(jin) 有80多人,且其中20多位都是80歲以上老人。

  “空心化”還導致傳(chuan) 統技藝瀕臨(lin) 失傳(chuan) 。比如修複受損古建築需要用傳(chuan) 統技藝,但有手藝的工匠已經很難找到了。一些地方意識到這一問題,出台各種措施,保障村落風貌、技藝得以流傳(chuan) 。如重慶市開展傳(chuan) 統建築工匠調查,建立重慶傳(chuan) 統建築工匠名錄,培訓農(nong) 村建築工匠。也有的地方積極培育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靠傳(chuan) 統村落的活化和利用想辦法留住人,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空心化”問題。

  江西撫州市金溪縣通過按比例負擔維修費用,調動村民保護傳(chuan) 統村落風貌的積極性。據金溪縣委書(shu) 記張文貴介紹,縣裏成立了古村落保護開發中心,負責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村民可以將老房子托管給政府。“我們(men) 按照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出資50%、項目資金和財政配套30%、產(chan) 權人自籌資金20%的方式推進搶救式整修,減輕村民修繕負擔的同時,調動村民參與(yu) 修複的積極性。”張文貴說。

  李華東(dong) 認為(wei) ,經過加強宣傳(chuan) 和普及有關(guan) 知識,村民的傳(chuan) 統村落保護意識在不斷提高,尤其是一些從(cong)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中受益的村民。

  “紅霞農(nong) 家樂(le) ”位於(yu) 安徽宣城市績溪縣瀛洲鎮仁裏村的明清建築一條街。女主人程紅霞此前在外打工,回鄉(xiang) 後在自家有300多年曆史的老宅辦起農(nong) 家樂(le) 。“以前婆婆在家養(yang) 蠶,後來發現蠶的糞便腐蝕木頭,就不養(yang) 了。”他們(men) 還花了幾十萬(wan) 元維修這棟老房子。“我們(men) 要把這房子好好保護好,傳(chuan) 下去。”程紅霞說。

  還有一些村落把傳(chuan) 統建築保護納入了村規民約。“傳(chuan) 統村落保護不僅(jin) 要靠政府,更要提高村民的保護意識,讓村民發掘村落保護的價(jia) 值,主動加入到保護隊伍當中來。”婺源縣思口鎮西衝(cho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俞思說,村民積極性提高了,老房子才會(hui) 保護得更好。現在村民理事會(hui) 都會(hui) 上門對村民進行宣傳(chuan) ,加強溝通,逐步提高村民的保護意識,讓更多人認識到傳(chuan) 統村落中蘊含的獨特價(jia) 值。(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