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人民時評:合力防範青少年短視頻沉迷

發布時間:2023-04-14 11:06:00來源: 人民日報

  合力防範青少年短視頻沉迷(人民時評)

  崔 妍

  近年來,短視頻受到互聯網用戶青睞,青少年上網看短視頻也愈發普遍。然而,由於(yu) 內(nei) 容特點、算法推薦、心理機製等多方麵原因,不少人感覺刷短視頻會(hui) “上癮”。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視頻沉迷,成為(wei) 一道現實課題。

  《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而未成年網民中經常在互聯網上看短視頻的比例為(wei) 47.6%。武漢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治理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長期使用專(zhuan) 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其中近七成兒(er) 童用手機看短視頻。短視頻沉迷極易造成青少年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後果,一些不良信息還會(hui) 產(chan) 生誤導,進而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覷。防範短視頻沉迷,是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加強監管,營造清朗的網絡視聽環境,才能更好守護未成年人成長。在製度上,應不斷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強化網絡平台責任。近年來,從(cong) 出台《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文件,到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zhuan) 章,漸趨完備的製度體(ti) 係為(wei) 青少年設置起“防護網”。下一步仍須與(yu) 時俱進,以製度剛性建好“防火牆”。在技術上,應進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動責任落細落實。監管部門可利用上線審查、應用管控等實現綜合監管,短視頻平台等也可運用身份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推動“防沉迷係統”“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級。多措並舉(ju) 、精準施策,才能讓監管更加有力有效。

  幫助未成年人防範沉迷,關(guan) 鍵在疏導。應當真正從(cong) 青少年的視角出發,多供給優(you) 質的精神文化產(chan) 品。就短視頻本身而言,平台和創作者有責任瞄準未成年人需求,多發布、傳(chuan) 播健康向上的內(nei) 容。學校應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文體(ti) 活動,引導學生過精神充盈的生活。對於(yu) 農(nong) 村地區而言,公共服務供給相對不足,應著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讓圖書(shu) 、文體(ti) 設施、社區活動等更可及,為(wei) 未成年人打開更廣闊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對於(yu) 部分留守兒(er) 童,在父母無法陪伴的情況下,如何更好滿足他們(men) 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會(hui) 合力破題,給予他們(men) 更多關(guan) 心與(yu) 關(guan) 愛。

  未成年人是網絡建設的重要主體(ti) ,防止網絡沉迷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一個(ge) 重要方麵。近年來,從(cong) 推進專(zhuan) 項行動、深化打擊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違法犯罪,到圍繞有關(guan) 問題進行重點整治、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一係列務實舉(ju) 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合力。也應看到,構建良好網絡生態難以畢其功於(yu) 一役,引導未成年人科學健康用網也需“授之以漁”。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yang) 。標本兼治、久久為(wei) 功,既針對新形式、新問題推出新舉(ju) 措,又著力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和用網能力,才能建設未成年人友好型網絡空間,助力他們(men) 健康成長。

  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當前,網絡應用深度融入人們(men) 的學習(xi) 、工作、生活,每個(ge) 人都是維護網絡環境的責任人、受益人。集聚眾(zhong) 智、匯聚眾(zhong) 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生態,確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網,互聯網必將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長進步,讓他們(men) 的生活更多彩。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