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首次展出係列化三維地形測繪雷達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馬帥莎)4月13日,第十屆世界雷達博覽會(hui) 在北京開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首次展出輕小型無人機載Ka波段幹涉合成孔徑雷達(簡稱“Mini-InSAR”)和毫米波幹涉合成孔徑雷達(簡稱“毫米波InSAR”),兩(liang) 款雷達可以提供1:5000和1:10000標準比例尺三維地形測繪。
據介紹,這兩(liang) 款雷達及其係列化型號能夠為(wei) 國家基礎地理測繪、“雙碳”戰略提供重要技術手段,助力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服務數字中國建設。
據介紹,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下,數據成為(wei) 新的生產(chan) 要素,自然資源的信息需求從(cong) 二維向三維升級,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e) 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有了新定位、新需求。Mini-InSAR隻有幾公斤重,體(ti) 積小、重量輕,但0.3米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加上0.5米高程精度的測繪能力,讓這個(ge) “濃縮的精華”產(chan) 品可以為(wei) 用戶提供圖像紋理清晰、三維高程精確的圖像。
這款雷達主要應用於(yu) 災害應急。利用高分辨成像和高精度測高能力,可以對易發地質災害的重點區域進行精細測繪,以獲取基礎地理信息,並建立地理信息數據庫;對建築物、橋梁、道路等重點目標的破壞情況進行信息獲取,提取災前災後的影像變化信息,為(wei) 災情評估提供信息支撐,為(wei) 災後救援人力、物力投送及救援路徑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毫米波InSAR作為(wei) 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係統重大專(zhuan) 項航空組支持項目,可裝載於(yu) 有人機或無人機平台,實時獲取高分辨二維雷達圖像,同時利用幹涉測高原理可獲取目標高精度的高度信息,用於(yu) 1:5000和1:10000比例尺的三維地形測繪。該雷達可以一次飛行同時獲取地形和地貌信息,實現多種遙感應用。
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研製團隊從(cong) 產(chan) 品小型化、應用多樣化等方麵著手,研發多個(ge) 低成本、係列化型譜產(chan) 品。此外,兩(liang) 款產(chan) 品還廣泛應用於(yu) 農(nong) 業(ye) 估產(chan) 估損、赤潮監測、溢油監測、海洋環境監測、水資源監測等領域,為(wei) 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監測、災害應急管理、重大基礎設施全周期監測等領域提供全天時、全天候的解決(jue) 方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