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莫把基層當“秀場”
晁星
出發一車子、開會(hui) 一屋子、發言念稿子……隨著大興(xing) 調查研究工作持續推進,一些地方作秀式調研有所冒頭,不少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疲於(yu) 應對。
調研不深不實,甚至把基層當秀場,其實是老問題了。從(cong) 過往報道來看,有的幹部“四處漫遊”,調研之前,準備不足、提腿就去,“去哪裏、調研什麽(me) 、怎麽(me) 調研”一概心中沒底;有的“調而不研”,雖然到了基層,但坐不下板凳、說不上話,隻是拍拍照片、“留痕”走人;有的“淺入淺出”,時間越短越好,過程越簡越好,按著流程走,跟著套路來;有的“指手畫腳”,基層幹部群眾(zhong) 沒見幾名,便開始指指點點,把調研搞成了說教……我們(men) 常說,調查研究要推開門、邁開腿。但如果隻動腿、不動心,腳下生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帶問題去、也不拿辦法回,那就成了一種“腳尖上的形式主義(yi) ”了。
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是為(wei) 了打破形式主義(yi) 。而細數調研中的各路“秀法”,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yu) 隻注重形式,而忽視了為(wei) 誰調研、為(wei) 何調研。具體(ti) 來講,首先是沒耐心。調研不是一錘子買(mai) 賣,往往需要細致調查、反複走訪、長期關(guan) 注,可一些幹部最缺乏的就是這種毅力、韌勁,調研一陣風,接續便沒了“後話”。其次是不虛心。調研的過程其實是與(yu) 基層探討、向群眾(zhong) 學習(xi) 的過程,也是從(cong) 群眾(zhong) 中尋找解決(jue) 問題辦法的過程。萬(wan) 裏同誌擔任安徽省委第一書(shu) 記時,經常一部小車、三兩(liang) 個(ge) 人,直接到村入戶,找幹部探究農(nong) 村“突圍”問題,向群眾(zhong) 討教擺脫貧困的法子,為(wei) 後來安徽打響農(nong) 村改革第一炮打下了根基。反觀當下不少幹部,總是放不下架子,指示多、求教少,調研自然難有實效。
“形式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大敵,人民的大敵。”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yi) 調研,不僅(jin) 無助於(yu) 解決(jue) 問題,其本身就是問題。於(yu) 基層而言,各種調研紮堆,迎來送往十分疲憊,同時擠占幹事時間。而從(cong) 更大角度看,快速變革的時代,新情況、新課題層出不窮,老問題、老矛盾有新變化,呼喚著種種新辦法、新創造。當此之時,靠深入調查研究發掘、梳理、歸納、提煉、升華,最終積累不斷前行的智慧與(yu) 力量,是十分迫切的現實任務。換句話說,調研功課實不實,形成的意見正確與(yu) 否,多少影響著後續決(jue) 策的質量,關(guan) 係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成效。若放任“腳尖歪風”,危害不容小覷。
調查研究猶如一座橋,連著真知與(yu) 行動,也連著黨(dang) 心與(yu) 民心。旗幟鮮明反對形式主義(yi) ,在調查研究上多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身入心更至,各項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氣、解民憂、得民心。(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