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價格失守20萬元/噸大關 鋰電行業將加速洗牌
本報記者 趙彬彬 賀王娟
4月13日,據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jia) 格每噸下跌4000元,均價(jia) 報19.5萬(wan) 元/噸。這也意味著,不到半年時間,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jia) 格從(cong) 每噸近60萬(wan) 元跌破20萬(wan) 元,跌幅超過60%。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預計,隨著鋰價(jia) 不斷走低,鋰礦企業(ye) 將迎來洗牌,部分中小礦企將退出市場,未來行業(ye) 集中度會(hui) 進一步提升。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角度來看,此前下遊企業(ye) 為(wei) 上遊打工的現象將逆轉,產(chan) 業(ye) 鏈利潤會(hui) 重新分配。
鋰價(jia) 超預期下跌
去年一路飆漲的碳酸鋰價(jia) 格,進入2023年卻突然開啟了“跳水”模式,一次次跌破市場認為(wei) 的價(jia) 格支撐關(guan) 口,在4月13日更是失守20萬(wan) 元/噸大關(guan)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份,在電池級碳酸鋰價(jia) 格還在44萬(wan) 元/噸時,寧德時代向理想、蔚來、賽力斯、極氪等下遊車企推出“鋰礦返利”計劃,未來三年寧德時代的一部分動力電池將以碳酸鋰價(jia) 格20萬(wan) 元/噸結算,協約從(cong) 今年三季度開始施行。
上述返利價(jia) 格是寧德時代拋給市場的一個(ge) 錨定價(jia) 格,也曾被認為(wei) 是碳酸鋰的價(jia) 格支撐。
然而在不到兩(liang) 個(ge) 月時間裏,市場價(jia) 格就已跌破了這個(ge) 錨定點。
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盡管業(ye) 界對2023年全球鋰產(chan) 能過剩已有共識,但此前普遍預期價(jia) 格會(hui) 回落到每噸30萬(wan) 元至40萬(wan) 元。目前來看,現實的鋰價(jia) 下跌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期。
對於(yu) 鋰價(jia) 超預期下跌的原因,巨豐(feng) 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後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在於(yu) 前期產(chan) 業(ye) 鏈中遊產(chan) 能和庫存大幅擴張,一旦終端需求增速放緩,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便爭(zheng) 相清理庫存,從(cong) 而導致鋰市場階段性供過於(yu) 求。”
SMM分析師袁野認為(wei) ,受電池材料價(jia) 格觸及曆史高點等影響,國內(nei) 新能源車市需求增速明顯放緩。而電芯企業(ye) 與(yu) 車企已儲(chu) 備大量電芯及整車庫存,需求不及預期之下,車企端對電芯需求逐步減弱,電芯采購減量、延期提貨的狀況時有發生,並逐步傳(chuan) 導至產(chan) 業(ye) 鏈上遊,推動鋰鹽價(jia) 格由漲轉跌。
何時止跌?
鋰價(jia) 跌跌不休,首當其衝(chong) 的是提鋰企業(ye) 。江西宜春某雲(yun) 母提鋰企業(ye) 近日回複媒體(ti) 稱,“因下遊需求減少,公司庫存增高,所以對部分產(chan) 線停產(chan) 以進行動態調整。”
這並非個(ge) 例。宜春高安的某小型鋰礦煆燒廠負責人表示,其煆燒廠在今年2月份就停工了,複工時間不確定。“停工主要受環保整頓和鋰礦價(jia) 格暴跌兩(liang) 方麵影響,但即使開工也無法盈利。”該負責人表示。
此前由於(yu) 鋰價(jia) 暴漲,下遊電池企業(ye) 和整車企業(ye) 曾一度喊出自己是在為(wei) 上遊打工的口號。而隨著鋰價(jia) 下跌,產(chan) 業(ye) 鏈利潤有望重新分配。
不過,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價(jia) 格暴跌與(yu) 暴漲一樣,對產(chan) 業(ye) 鏈的傷(shang) 害都是比較大的。最好的狀態是鋰價(jia) 波動較平穩,利潤在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能更合理分配。”
碳酸鋰價(jia) 格何時止跌成為(wei) 當前市場關(guan) 注的焦點。在產(chan) 業(ye) 鏈環節高庫存背景下,多位接受采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均認為(wei) ,短期內(nei) 碳酸鋰價(jia) 格止跌回升難言樂(le) 觀。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ye) 部鋰業(ye) 分析師曲音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需求缺乏回彈動力,在終端及下遊市場需求回暖周期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市場將延續供強需弱局麵。”
“短期來看,當前需求量對於(yu) 鋰礦廠商來說隻能減掉一部分的庫存,但仍不足以解決(jue) 整體(ti) 供過於(yu) 求的問題。”謝後勤認為(wei) ,後續碳酸鋰價(jia) 格企穩止跌,主要還需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回暖情況。
今年3月份,在各大車企的降價(jia) 促銷之下,新能源車銷量有所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3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5.3萬(wan) 輛,環比增長24%,同比增長35%。
“當前產(chan) 業(ye) 鏈表現較為(wei) 悲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曆了4月份第二輪產(chan) 業(ye) 鏈大規模降庫存後,以電芯及四大主材為(wei) 主的中間環節的庫存水平或將降至低位。”袁野表示,待終端車企庫存得到有效消化後,下遊需求增長將會(hui) 實現較快速的向上傳(chuan) 導。
市場逐步回歸理性
隨著碳酸鋰價(jia) 格迅速下探,謝後勤認為(wei) ,這將會(hui) 對鋰礦企業(ye) 業(ye) 績帶來較大壓力,其業(ye) 績高增長的時代已然過去。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受益於(yu) 鋰價(jia) “一路狂飆”,多家鋰礦上市公司業(ye) 績均創下曆史新高,例如,天齊鋰業(ye) 2022年實現淨利潤241.25億(yi) 元,同比增幅達10.6倍;贛鋒鋰業(ye) 2022年淨賺205億(yi) 元,同比增長近3倍;融捷股份2022年淨賺24.4億(yi) 元,同比增長高達34.72倍。
而在日前舉(ju) 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論壇上,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也表示,“碳酸鋰實際成本應該在3萬(wan) 元/噸,沒有任何理由漲到50萬(wan) 元/噸至60萬(wan) 元/噸。”王瑀表示,今年很多整車廠就不可能再拿錢去賠了,如果鋰電材料價(jia) 格達不到預期的話可能會(hui) 減產(chan) 。在王瑀看來,預計碳酸鋰價(jia) 格還會(hui) 快速下降,或下探到10萬(wan) 元/噸以下。
日前,電解液頭部企業(ye) 新宙邦發布業(ye) 績預告,預計2023年一季度淨利潤為(wei) 2.15億(yi) 元至2.65億(yi) 元,同比下滑48.2%至57.98%。業(ye) 績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於(yu) 電池化學品出貨量不及預期,疊加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供給需求關(guan) 係變化的影響,銷售價(jia) 格同比大幅下降,銷售額隨之下降。據悉,電解液的核心原材料為(wei) 六氟磷酸鋰,而在後者成本構成中,碳酸鋰占據大頭。目前,六氟磷酸鋰價(jia) 格已較去年高點下跌80%。新宙邦表示,價(jia) 格何時企穩還要看碳酸鋰的市場情況。
市場人士認為(wei) ,碳酸鋰價(jia) 格大幅下滑實際上是價(jia) 格的回歸,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經過市場的變化應回到合理利潤區間。
曲音飛也認為(wei) ,從(cong) 長遠來看,碳酸鋰價(jia) 格回歸合理區間有助於(yu) 鋰電行業(ye) 健康發展,也將加速行業(ye) 洗牌。(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