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6門課程賣百萬元、付費課吸粉百萬 這些果農賣知識成頂流

發布時間:2023-04-17 10:59:00來源: 揚子晚報

  6門課程賣了百萬(wan) 元、付費課程吸粉百萬(wan) ……

  厲害!這些果農(nong) 賣知識成“頂流”

  江蘇徐州“蘋果大王”陳厚武的6門課程總銷量全國第一,帶動全國很多果農(nong) 致富;陝西延安果農(nong) 潘曉平6門課賣了百萬(wan) 元,吸引更多年輕人從(cong) 事果樹種植;山東(dong) 濟南果農(nong) 小呂每門課賣9元,隻為(wei) 了讓更多人少走彎路……

  知識付費為(wei) 何在農(nong) 業(ye) 領域大火?這些知識博主有很多就是農(nong) 民,這些果農(nong) 成功的背後有哪些秘訣?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係到這些果農(nong) ,聽他們(men) 分享依靠知識和技術致富背後的故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6門課程賣了3萬(wan) 份

  銷量全國第一,擁有百萬(wan) 粉絲(si)

  1978年出生的陳厚武是徐州當地的“蘋果大王”,種植果樹20餘(yu) 年。2019年4月,他在短視頻平台開通賬號,分享果樹種植技術,白天發布短視頻、晚上直播授課,4年圈粉百萬(wan) 。

  “當時很多果農(nong) 對我說,你能不能把直播間裏講的技術放在一個(ge) 大課件裏,我們(men) 購買(mai) 後會(hui) 更加認真地學習(xi) 。”2019年10月,陳厚武上線第一門付費課程《蘋果樹周年修剪教學》,就此試水付費課程。

  據他介紹,第一門課程隻有一節大課,時長74分鍾,售價(jia) 99元。“這門課程匯集了我種植果樹近20年的經驗,幾乎把我所有知道的內(nei) 容都放在裏麵了。課程包含了春季修剪、夏季複剪、冬季修剪的全套內(nei) 容,還有一年到三年果樹管理,老果樹修剪、整形,盛果期果樹修剪等內(nei) 容。”

  一台手機、一個(ge) 支架、一張白板和一支筆,就這樣,陳厚武開啟了付費課程創作之路,他會(hui) 提前總結好課程內(nei) 容,然後自己拍攝視頻。第一門課程就拍攝了半個(ge) 月,讓陳厚武高興(xing) 的是,這門課程很快賣了兩(liang) 千多份。他發現,隨著付費課程銷量增多,直播間的人氣也增高了很多。“這就堅定了我的信念,隻有花錢買(mai) 來的技術,果農(nong) 才會(hui) 珍惜,才能留在直播間聽課。”這門課程也成為(wei) 陳厚武銷量最高的一門課,目前累計銷量近1.6萬(wan) 份。

  幾年過去了,陳厚武開設的付費課程越來越受果農(nong) 歡迎,總銷量也翻了一番。目前他開設了6門付費課程,總銷量超3萬(wan) 份,他也因此成為(wei) 某短視頻平台農(nong) 業(ye) 領域付費課程銷量最高的果農(nong) 。談到“霸榜”平台的原因,陳厚武笑著說:“沒什麽(me) 秘訣,就是不停地完善老技術、總結新技術,陸續加到課程裏。”

  在陳厚武看來,隻要真心對果農(nong) 好,真心幫助他們(men) ,就不會(hui) 有創作瓶頸。“一門技術要用一年時間驗證,驗證對了就放到課程裏。如果總想掙果農(nong) 的錢,想方設法提高課程價(jia) 格,就會(hui) 遇到很大的困難。”

  陳厚武介紹,第一門付費課程從(cong) 最初的1集增加至50集,未來可能增加到100集。“粉絲(si) 購買(mai) 一次,可以永久觀看。這些內(nei) 容對果農(nong) 越有用,他們(men) 購買(mai) 的欲望就越強烈。比如,一個(ge) 村子裏有兩(liang) 三位果農(nong) 購買(mai) 課程後成為(wei) 致富能手,把蘋果價(jia) 格賣高了,周圍果農(nong) 都會(hui) 跟著購買(mai) 課程。”

  6門課程賣百萬(wan) 元

  想吸引更多年輕人種植果樹

  49歲的潘曉平是陝西延安人,從(cong) 事蘋果種植二十多年。“頂峰的時候,果園麵積達到97.4畝(mu) ,目前穩定在50畝(mu) 左右。”潘曉平開通付費課程近兩(liang) 年,談到開課原因,他說:“一方麵是平台有培訓課程,提倡和指導製作視頻付費內(nei) 容。另一方麵是很多果農(nong) 朋友需要係統的果園管理知識。”

  記者注意到,潘曉平共開設了6門付費課程,總銷量過萬(wan) 。他開設的第一門付費課程是《蘋果樹新型栽培與(yu) 樹形培養(yang) 》,共6節課,總時長超3個(ge) 小時,售價(jia) 118元,目前銷量超1700份。潘曉平稱,最初開設付費課程並不容易,家人還不支持,“他們(men) 覺得在直播間講課就行了,如果做付費課程,不一定有人買(mai) ,還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得不償(chang) 失。”

  由於(yu) 不會(hui) 視頻剪輯,潘曉平先自己用手機錄製好視頻,然後花錢請專(zhuan) 業(ye) 人士幫忙。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製作一門課程還需要一個(ge) 月甚至更長時間。第一門付費課程上線不久,潘曉平發現年齡大的果農(nong) 對短視頻不熟悉,不知道如何觀看,他就成立了粉絲(si) 群,在群裏進行售後服務和指導。

  除了開通付費課程外,潘曉平每晚都會(hui) 直播3個(ge) 小時,根據果樹生長需求和每個(ge) 時期的果樹管理進行分享。目前,潘曉平通過直播和付費課程有了一批鐵粉,“雖然我的全網粉絲(si) 隻有30多萬(wan) ,但鐵粉有兩(liang) 萬(wan) 多。”

  潘曉平表示,大多數果農(nong) 學習(xi) 付費內(nei) 容後能提高經濟效益,還有一部分人看完課程後,把果園管理得很好,引來其他果農(nong) 購買(mai) 。據他介紹,當地有一戶家庭的兩(liang) 個(ge) 兄弟買(mai) 了一份課程,原本是輪流學習(xi) ,後來又買(mai) 了一份,“果農(nong) 從(cong) 我的付費課程中受益,他們(men) 購買(mai) 的積極性會(hui) 越來越高,大家一傳(chuan) 十、十傳(chuan) 百,對我也是一種宣傳(chuan) 。”

  “6門付費課程共賣了約100萬(wan) 元,收入目前接近我整體(ti) 收入的50%。”談到接下來的打算,潘曉平表示會(hui) 繼續完善和填充課程內(nei) 容,“很多大齡果農(nong) 因為(wei) 體(ti) 力原因不能再從(cong) 事這一行業(ye) ,蘋果種植行業(ye) 的主力軍(jun) 會(hui) 逐漸年輕化,年輕人文化程度高,所以要在課件裏體(ti) 現出更嚴(yan) 謹、更科學的數據,讓年輕果農(nong) 能更專(zhuan) 業(ye) 地從(cong) 事蘋果種植,隻要他們(men) 能從(cong) 種植行業(ye) 中獲利,他們(men) 的積極性就會(hui) 更高,就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從(cong) 事果樹種植。”

  每門課程隻賣9元

  讓果農(nong) 少走彎路才是關(guan) 鍵

  山東(dong) 濟南果農(nong) 小呂今年32歲。2014年,大學畢業(ye) 後的小呂回到老家管理果園,她家中有近50畝(mu) 果園,種的有桃樹、蘋果樹、梨樹等。小呂說:“我大學時學過果樹種植方麵的知識,家裏還有很多果樹,通過實踐和理論學習(xi) 摸索出果樹種植管理方麵的知識。”

  2018年,小呂開通短視頻賬號,發布了1000餘(yu) 條果樹管理方麵的視頻,積累了42萬(wan) 粉絲(si) 。

  “最初的想法是開設課程賺錢,很多果農(nong) 也喜歡這種課程,覺得付費內(nei) 容更有價(jia) 值。”2019年,小呂開設付費課程。由於(yu) 家中果園果樹種類較多,她至今開設了20門付費課程。她認為(wei) ,如果一門課程講的內(nei) 容很雜,很多人會(hui) 聽不懂,“所以每門課圍繞一個(ge) 事情說清楚就好!”

  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小呂開設的付費課程數量雖多,但每門課程的定價(jia) 卻隻有9元,“9元隻是象征性地收一下,我沒想定價(jia) 太高,因為(wei) 果農(nong) 本身賺錢不容易。知識可以付費,但價(jia) 格太高,大家的接受程度會(hui) 比較低。”

  小呂稱,她的一門課程時長大約在10分鍾,往往需要一天甚至更長時間拍攝,“一個(ge) 修剪課程的視頻就要拍很久,每棵樹長得都不一樣,一點點錄,最後把所有視頻剪輯成一個(ge) ,非常費工夫。”由於(yu) 管理果園比較忙,小呂隻能用業(ye) 餘(yu) 時間製作付費課程。

  小呂的20門付費課程一共賣了2600餘(yu) 份,其中《杏樹精細修剪技巧示範》銷量最高,有655份。她說:“這些課程上架的時候,我沒有做宣傳(chuan) 和推廣,就放在那裏,陸陸續續會(hui) 有人下單。這些課程銷量從(cong) 幾十份到五六百份不等。”

  什麽(me) 樣的付費內(nei) 容更受果農(nong) 歡迎?小呂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主要看專(zhuan) 業(ye) 技術水平,如果沒有專(zhuan) 業(ye) 性,或者不能解決(jue) 果農(nong) 的實際問題,也沒有辦法走得很長遠。其實是用自己走過的彎路和教訓,讓別人避免走彎路,別人看中的也是這個(ge) 價(jia) 值。”

  小呂坦言,這些課程零零散散賣了幾萬(wan) 元,“我沒想靠它賺多少錢,隻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學會(hui) 這些技術。現在我的精力和時間都不夠,如果有更多的人手,肯定希望把它做得更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