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公安機關2022年共偵破侵權假冒刑事案件2.7萬起 典型案例公布

發布時間:2023-04-19 15: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公安部網站19日消息,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guan) 共破獲侵犯知識產(chan) 權和製售偽(wei) 劣商品犯罪案件2.7萬(wan) 起,有力遏製了此類犯罪多發高發勢頭。

  同時,公安部公布了加強知識產(chan) 權刑事保護支持全麵創新10起典型案例。

  1、打擊盜錄傳(chuan) 播院線電影犯罪典型案例。2023年1月,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浙江、遼寧、山東(dong) 省公安機關(guan) 緊密協作,在版權管理部門大力支持下破獲“1·25”盜錄傳(chuan) 播春節檔院線電影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8名,搗毀涉案非法網站、App、網店32個(ge) ,查獲盜版《流浪地球2》《滿江紅》《熊出沒·伴我“熊芯”》《深海》等電影45萬(wan) 餘(yu) 部,及時遏製春節檔院線電影盜錄傳(chuan) 播風險,切實維護良好版權秩序,服務支撐文化市場創新健康發展。

  2、打擊侵犯外商投資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8月,北京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網上摸排線索破獲“8·18”製售假冒北京環球度假區文創產(chan) 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1名,打掉製假工廠2處以及利用互聯網售假團夥(huo) 5個(ge) ,現場查扣仿造的哈利波特“魔法袍”、圍巾、襯衫等文創產(chan) 品4.6萬(wan) 件、假冒商標標識7.7萬(wan) 件,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ye) 在華合法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積極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3、打擊製售假冒品牌化妝品犯罪典型案例。2023年1月,吉林省通化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工作中發現線索破獲“7·11”製售假冒品牌化妝品案,打掉一個(ge) 租用民房設立生產(chan) 窩點、使用假冒包材加工生產(chan) 假冒國內(nei) 知名品牌化妝品、通過網絡對外銷售的犯罪團夥(huo) ,搗毀生產(chan) 加工窩點2處、銷售窩點3處,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現場查獲假冒品牌化妝品6.6萬(wan) 支,有力維護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和化妝品市場秩序,有力保障化妝品質量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4、打擊妨害地域特色經濟發展侵權假冒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9月,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公安機關(guan) 立足本地旅遊特色產(chan) 業(ye) ,根據群眾(zhong) 舉(ju) 報線索破獲“9·20”製售假冒品牌滑雪設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5名,搗毀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窩點8處,查扣假冒品牌滑雪服、滑雪板、滑雪鏡等運動裝備6000餘(yu) 件(套),半成品1萬(wan) 餘(yu) 件(套),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zheng) 市場秩序,服務“冰雪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5、打擊侵犯高科技設備專(zhuan) 用軟件著作權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1月,上海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權利人企業(ye) 舉(ju) 報線索破獲“1·5”侵犯高科技設備專(zhuan) 用軟件著作權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打掉一個(ge) 利用技術破解手段盜版高科技設備專(zhuan) 用軟件的職業(ye) 犯罪團夥(huo) ,查扣存儲(chu) 涉案盜版軟件的服務器等30餘(yu) 台、破解工具700餘(yu) 個(ge) ,切實保障高科技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合法權益,堅定企業(ye) 創新發展信心,激發科技主體(ti) 創新創造活力。

  6、打擊侵犯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5月,福建省南平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群眾(zhong) 舉(ju) 報線索破獲“3·14”製售假冒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1名,現場查獲假冒“武夷岩茶”地理標誌及部分品牌茶葉包材600餘(yu) 箱、泡袋12萬(wan) 餘(yu) 個(ge) 、茶葉原料78箱,及時推動將地理標誌茶葉納入商標保護範圍,依法加強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知識產(chan) 權刑事保護,切實服務保障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高質量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7、打擊利用直播帶貨售假犯罪典型案例。2023年2月,江西省萍鄉(xiang) 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行政執法部門通報線索破獲“11·17”製售假冒品牌運動服裝案,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打掉製假窩點3處、售假網絡直播間3個(ge) ,現場查扣假冒國內(nei) 外知名品牌運動服裝1.3萬(wan) 件,切實淨化網絡市場秩序,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確保群眾(zhong) 買(mai) 得放心、用得安心。

  8、打擊製售假冒品牌消防產(chan) 品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4月,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工作發現線索破獲“9·02”製售假冒品牌滅火器案,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打掉犯罪窩點5處,現場查獲假冒多個(ge) 品牌的滅火器成品、半成品18萬(wan) 個(ge) ,閥門、噴管等配件15萬(wan) 餘(yu) 個(ge) ,假冒商標標識50萬(wan) 件,製假原料100餘(yu) 噸,及時消除一批安全隱患。

  9、打擊侵犯民營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9月,河南省鄭州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權利人舉(ju) 報線索破獲“8·11”假冒民營企業(ye) 品牌光模塊案,徹底摧毀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銷售犯罪全鏈條,抓獲犯罪嫌疑人34名,打掉製假售假窩點7處,查扣假冒品牌光模塊成品、半成品8100餘(yu) 塊,及時打擊震懾阻礙民營企業(ye) 創新發展的犯罪活動,全力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10、打擊製售假冒偽(wei) 劣日化用品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安機關(guan) 根據行政執法部門通報線索破獲“4·15”製售假冒偽(wei) 劣日化用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5名,搗毀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和銷售窩點16處,查封生產(chan) 線13條,查獲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假冒品牌劣質洗衣粉、洗衣液、洗潔精15萬(wan) 餘(yu) 瓶(袋),各類製假原料、包材64噸,有力維護企業(ye) 合法權益、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健康安全。

  此外,公安部還公布了公安機關(guan) 加強知識產(chan) 權刑事保護支持全麵創新4起典型事例。

  1、創新行刑銜接機製強化知識產(chan) 權協同保護典型事例。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牽頭聯合法院、檢察院、新聞出版、市場監管、海關(guan) 等9家單位建立知識產(chan) 權保護聯合執法中心,在各縣區分設普法教育、警企合作、總部服務、情報預警、宣傳(chuan) 融媒等5個(ge) 特色分中心,融合各部門職能優(you) 勢,形成打防治相融合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新體(ti) 係。對製售假冒溫商品牌商品的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配合行政執法部門的日常巡查和行政執法,充分發揮公安機關(guan) 主動發現能力,對重點線索的製假源頭、主要網絡開展研判深挖,實施全鏈條、全環節的穿透打擊。自2021年12月中心成立以來,行政執法部門向公安機關(guan) 傳(chuan) 遞製售假冒溫商品牌商品線索82條,從(cong) 中偵(zhen) 破刑事案件65起,打掉製售假犯罪團夥(huo) 20個(ge) ,搗毀製假源頭30處,查獲假冒商品20餘(yu) 萬(wan) 件,有力保護權利人企業(ye) 合法權益。同時,中心建立重大案件複盤機製,在重大典型案件偵(zhen) 破後組織各成員單位深入剖析犯罪手段特征、挖掘行業(ye) 突出問題、研究防範應對措施。中心現已組織案件複盤30餘(yu) 次,先後向20家被侵權企業(ye) 通報了相關(guan) 情況,幫助權利人企業(ye) 有效提升預防預警能力。

  2、前移工作陣地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典型事例。無錫市公安局在全市支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創新設立“知識產(chan) 權保護服務前哨”,並納入《全市公安機關(guan) 服務經濟護航發展十六項舉(ju) 措》強力推進,實行實體(ti) 化運作、嵌入式辦公、問診式服務。市縣兩(liang) 級公安機關(guan) 每周安排民警現場辦公,直接受理案件、登記舉(ju) 報線索、提供法律服務,建立快速受案、協作共建、宣傳(chuan) 引導等工作機製,第一時間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將服務前哨打造成公安機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保護領域的第一服務“窗口”、敏銳情報“探針”和護航發展“引擎”,同時,組建公安、檢察、法院、市場監管、工商聯“五位一體(ti) ”知識產(chan) 權“維權聯盟”,最大限度發揮協同保護作用,切實維護企業(ye) 合法權益,服務保障產(chan) 業(ye) 行業(ye) 高質量發展。2022年5月,全省首個(g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服務前哨”在無錫電動車產(chan) 業(ye) 園掛牌運行,並將逐步拓展到全市支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建設服務前哨集群體(ti) 係,努力打造成護航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金哨”。公安機關(guan) 已通過服務前哨獲取線索破獲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案件10餘(yu)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餘(yu) 名,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wan) 元,企業(ye) 守法經營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不斷增強。

  3、搭建數字平台創新警企協作模式典型事例。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設立“知識產(chan) 權雲(yun) 警務室”微信小程序,圍繞“商標、著作權、專(zhuan) 利、商業(ye) 秘密”四個(ge) 板塊定製開通知識產(chan) 權報案材料網上預審通道,提高對接企業(ye) 和審查工作效率。建立固化知識產(chan) 權警情“雙報製”,即向公安機關(guan) 報案的同時將案件信息報送同級人民檢察院,便於(yu) 公安檢察機關(guan) 聯合研判指導企業(ye) 依法高效維權。“雲(yun) 警務室”係統集成了知識產(chan) 權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查詢庫、典型案例庫、教程視頻、PPT課件庫,邀請檢法機關(guan) 、市場監管、網絡理政等部門和專(zhuan) 家學者融入,形成知識產(chan) 權保護“專(zhuan) 家智囊團”,為(wei) 企業(ye) 提供線上法律谘詢、研討會(hui) 商服務,建立起了“事前防範、事中取證、事後聯打”的一體(ti) 化全鏈條打防警務機製。小程序試運行以來,已有785家轄區內(nei) 科技型企業(ye) 注冊(ce) 登錄使用,通過法律宣傳(chuan) 、風險提示、報案引導、專(zhuan) 題講座及定製培訓等係列線上數字化服務,共幫助76家企業(ye) 消除風險管控盲區56處,開展企業(ye) 風險評估126次,完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措施25條,通過該程序接收線索受理立案偵(zhen) 辦侵犯知識產(chan) 權案件8起,獲得轄區企業(ye) 廣泛好評。

  4、堅持“以打促治”護航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典型事例。浙江省杭州市公安機關(guan) 聚焦打擊犯罪主責主業(ye) ,突出大案偵(zhen) 辦,連續3年開展打擊製售假冒“西湖龍井茶”專(zhuan) 項行動,推動整治行業(ye) 亂(luan) 象,助力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效。近年來,針對冒充“西湖龍井”對外銷售等侵權假冒犯罪突出問題,杭州市公安機關(guan) 聚焦茶企行業(ye) “潛規則”,緊盯清明節前後茶葉采摘上市關(guan) 鍵節點,主動研判,周密部署線上線下同步打擊,嚴(yan) 厲整肅販假“反麵典型”,破獲一批重大典型案件,抓獲一批職業(ye) 製假售假犯罪分子,有效發揮刑事打擊的震懾作用。工作中,公安機關(guan) 會(hui) 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通過案前互通互聯基礎信息、案中強勢推進聯動執法、案後複盤商議監管對策等措施,打擊震懾一批、移送處罰一批、發現問題一批,不斷推動優(you) 化改進西湖龍井茶種植、交易流通、品牌保護工作方法,切實提升西湖龍井茶數字化管理打假工作效能。同時,堅持以打促治,積極推動出台了《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探索了一條全方位、立體(ti) 化、全要素的地理標誌產(chan) 品刑事保護新路徑,有效促進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