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大師”落網 成功哪有捷徑可走
今年2月下旬,一場由“成功學大師”楊濤鳴主導、浙江吸引力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名為(wei) 《超級說服力》的培訓課程在浙江寧波舉(ju) 行,現場有上百人參加。這場培訓從(cong) 名字上看,似乎隻是教人說話。但有部分學員向警方報警,稱培訓課程涉嫌精神傳(chuan) 銷。4月15日,寧波警方證實,曾以“成功學課程”為(wei) 由行斂財詐騙之實的“大師”楊濤鳴及其團隊已落網,目前案件正在偵(zhen) 辦中。(上遊新聞 4月17日)
這位落網“大師”的頭銜,一隻手都數不過來。“成功學大師”“全球知名演說家”“行銷大師”“教育家”“企業(ye) 家”“作家”……這一連串的大詞高帽,乍看起來確實相當唬人。麵對這種極盡誇張之能事、“隻要吹不死,就往死裏吹”的包裝手法,熟悉精神傳(chuan) 銷、賣課斂財套路的人,心中的“防騙雷達”早已滴滴作響。但是,奈何總有一些社會(hui) 經驗不足、又對成功捷徑心存幻想的人,被“大師”及其營銷團隊開出的空頭支票所誘惑,前赴後繼地給騙子送錢。
據報道,在楊濤鳴的培訓課程中,學員一直被安排上課、分享、討論,根本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在這種高度緊張的氛圍中,他第一天就向學員推薦了5800元課程,第二天又開始推薦3萬(wan) 元的課程,還有5萬(wan) 元、14萬(wan) 元、60萬(wan) 元的課程供選擇。在無暇深思的情況下,不少學員腦子一熱,就在現場刷卡繳費,有人還打算花72萬(wan) 元買(mai) 課。如此巨額的付出,顯然與(yu) 楊濤鳴教給學員的內(nei) 容不相稱。他的課程不僅(jin) 沒有多少“幹貨”,還被清醒的學員質疑“這個(ge) 課怎麽(me) 那麽(me) 像傳(chuan) 銷”。認識到這一點的學員隨即在防騙團隊的幫助下向寧波警方報案。
如今,楊濤鳴被采取刑事強製措施,既是他必然要為(wei) 自身違法行為(wei) 付出的代價(jia) ,也是警方對其潛在受眾(zhong) 潑下的一盆令人清醒的“冷水”。看似專(zhuan) 業(ye) 可靠的“大師”團隊,轉瞬之間就被警方一網打盡,既戳穿了他們(men) 精心打造的虛假人設,也證明他們(men) 根本不可能給學員帶來所謂的成功。從(cong) 這個(ge) 角度上看,這起案例可謂是一個(ge) 鮮活的警示,提醒後來者:“大師”不可信,成功買(mai) 不來。
近年來,像楊濤鳴一樣的“成功學大師”一抓一大把,幾乎隨處可見。盡管這些人的名字在公眾(zhong) 看來沒有多少知名度,但他們(men) 卻很善於(yu) 自我包裝,在小圈子裏營造出“我很厲害”的假象。其中,有些人斂財的吃相過於(yu) 難看,已經和楊濤鳴落得一般下場,也有一些人相對謹慎,遊走在合法與(yu) 非法之間的邊緣地帶。
不論是明目張膽地騙錢,還是先把人忽悠地五迷三道、之後再“徐徐圖之”,此類套路的本質,都是利用普通人對“大師”的盲信,將二者之間認知水平的落差轉化為(wei) 牟利空間。這個(ge) 令人厭惡的“灰色產(chan) 業(ye) ”之所以長期存在甚至不斷壯大,也正是因為(wei) 很多人對成功這件事缺乏正確認知,不具備鑒別能力,給騙子提供了生存空間。
因此,由警方出手行動,拿下那些已經涉嫌違法犯罪的“大師”團夥(huo) ,隻能揚湯止沸,抑製這一產(chan) 業(ye) 的膨脹。隻有讓公眾(zhong) 認識到這一產(chan) 業(ye) 的原本麵貌,在心中對所謂的“大師”祛魅,才能釜底抽薪,斷絕這類騙術的社會(hui) 基礎。為(wei) 此,社會(hui) 還應強調正確的成功觀,讓人意識到成功沒有捷徑可走,隻有腳踏實地、用心實幹才能收獲成就與(yu) 幸福。把錢交給“大師”,無法讓自己“得道”,隻能讓別人賺得盆滿缽滿。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