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用VR帶世界各地觀眾身臨全景看上海
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教師團隊在豫園進行全景直播,身在全球各地的學員們(men) 通過佩戴VR眼鏡,便能身臨(lin) 其境般觀察到豫園樓閣裏窗花上繁複的雕工……第14個(ge) “聯合國中文日”將至,記者19日從(cong) 華東(dong) 師範大學獲悉,在2023年“國際中文日”全景實境直播體(ti) 驗營係列課程展示發布活動中,2000餘(yu)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zhong) 在線體(ti) 驗中文之美,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
2023年4月20日是第14個(ge) “聯合國中文日”。“聯合國中文日”不僅(jin) 促進了中文在聯合國內(nei) 部的使用,也成為(wei) 世界各國朋友了解中文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自2020年起,為(wei) 了推動中文的國際應用,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教育部語合中心攜手國際中文教育網絡平台中文聯盟,以“聯合國中文日”為(wei) 契機,發起了“國際中文日”活動,推動“國際中文日”逐漸走出聯合國,成為(wei) 全球中文大家庭共同的節日。目前,“國際中文日”已連續舉(ju) 辦了三年,吸引了全球150多個(ge) 國家1.5億(yi) 人次的參與(yu) 。
據悉,全景實境直播係列課程主題為(wei) “VR智慧學中文,身臨(lin) 全景看上海”,是華東(dong) 師範大學國際漢語研修基地在此前實境直播經驗和國際中文教育元宇宙的基礎上,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的一次創新性實踐。
該課程是國際中文教育與(yu) 文化傳(chuan) 播實踐的一次創新。基地方麵運用多維教學平台,將傳(chuan) 統線上課堂、VR全景課堂和實境直播課堂相結合,打造沉浸式全景教學新模式,打破了時空界限,讓教師所處的真實場景變得“觸手可及”,學生能身臨(lin) 其境學中文,踐行“科技探索無界中文”的理念。
課程招募了來自不同大洲、不同國家(地區)、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海外中文學習(xi) 者組成了“海外中文學習(xi) 者全球互聯體(ti) 驗營”。圍繞“申城六千年,滬上源流長”主題,教師通過三門全景實境直播課程,即:“江南美學源流長——探訪豫園”“現代魔都又日新——遊覽陸家嘴”和“海派文化納百川——走進多倫(lun) 路”,實現了“全球互聯”,著重展現上海底蘊豐(feng) 厚、日新月異、多元並包的城市精神。
來自沙特阿拉伯的沙哈德(Shahad Felemban)表示:“我對中國的古典建築很感興(xing) 趣,走進豫園讓我領略到了中國古典園林之美。中文是一門很重要的世界語言,學習(xi) 中文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國,加強中國和沙特的文明對話,期待我也能為(wei) 兩(liang) 國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來自俄羅斯的狄娜(KAPOVA DINARA)表示:“以前我們(men) 上文化課的時候,都是通過看圖片和視頻去了解,但是這次課程很不一樣,通過VR體(ti) 驗,我感覺看到了生動的中國。”來自印度尼西亞(ya) 的鄧曉麗(li) (Wahyuning Sri Widowati)說:“在VR眼鏡中,我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men) 相聚在上海,和大家一起打卡各個(ge) 著名景點,觀察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我還和同學們(men) ‘搭乘了’高速電梯,來到了上海之巔,感受著國際大都市的繁華。”
華東(dong) 師範大學終身教授、2021年度非遺人物陳勤建教授表示,VR全景課程運用了新鮮的教學方式,讓海外的中文學習(xi) 者能夠更近距離地領略海派文化的魅力,體(ti) 現出現代化的上海“自信”“包容”“創新”的精神內(nei) 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宋飛副教授直言,世界各地的學生能在遠程學習(xi) 中文、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是一次很有價(jia) 值的創新,也是一次成功的實踐。世界漢語教學學會(hui) 副會(hui) 長崔希亮教授同樣指出,全景實境直播係列課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破了時空界限、打造了新的教學方式,非常具有探索價(jia) 值。
山東(dong) 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研究與(yu) 體(ti) 驗基地執行主任馬曉樂(le) 教授認為(wei) ,這種全新的課堂形式給學習(xi) 者和教師帶來了視覺與(yu) 心靈上的衝(chong) 突,是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產(chan) 物。(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