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國際濕地城市代表齊聚梁平 聚焦探討濕地保護“中國智慧”
中新網梁平4月20日電 (記者 陳溯)20日,“綠色中國行”活動走進重慶梁平,期間舉(ju) 辦的《綠色中國大講堂》節目上,來自湖南常德、江蘇常熟、山東(dong) 東(dong) 營、黑龍江哈爾濱、海南海口、寧夏銀川、安徽合肥、山東(dong) 濟寧、重慶梁平、江西南昌、遼寧盤錦、湖北武漢、江蘇鹽城等13個(ge) 中國國際濕地城市的代表依次登台,共謀濕地保護,向世界展示出國際濕地城市建設的中國智慧。
《濕地公約》秘書(shu) 長穆鬆達·蒙巴特別為(wei) 本期《綠色中國大講堂》以視頻的形式致開講辭。
穆鬆達·蒙巴在開講辭中指出,全世界近90%的濕地已經退化或喪(sang) 失,使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下降,對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產(chan) 生了嚴(yan) 重影響。當前迫切需要提高全球對濕地保護的認識,建立強有力的國際保護機製,采取共同行動,以阻止和扭轉濕地的喪(sang) 失態勢,恢複和保護這些重要的生態係統,共享濕地生態資源,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
穆鬆達·蒙巴指出,中國積極履行濕地公約,濕地保護取得了曆史性成就,濕地麵積達到5635萬(wan) 公頃,構建了保護製度體(ti) 係,出台了《濕地保護法》,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濕地麵積不斷擴大,濕地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中國作為(wei) 《濕地公約》主席國,在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上全力推動《武漢宣言》《2025後全球濕地保護發展戰略框架》的發布,號召全世界各方采取行動,遏製和扭轉全球濕地退化引發的係統性風險,彰顯了中國推進濕地保護的決(jue) 心和責任,為(wei) 加快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了中國智慧。我將充滿信心與(yu) 各締約國一道推動全球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期待中國繼續為(wei) 世界濕地保護修複工作貢獻獨特的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引領全球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
去年,中國首次成功舉(ju) 辦了《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期間舉(ju) 辦了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頒證儀(yi) 式,來自13個(ge) 國家的25個(ge) 新晉“國際濕地城市”獲頒認證證書(shu) ,其中包括安徽合肥、山東(dong) 濟寧、重慶梁平、江西南昌、遼寧盤錦、湖北武漢和江蘇鹽城7個(ge) 中國城市。獲評由公約認證的“國際濕地城市”是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至此,全球現有43個(ge) “國際濕地城市”中,我國有13個(ge) ,成為(wei) 擁有“國際濕地城市”最多的國家。
在節目錄製現場,代表一致認為(wei) ,在廣袤的大自然中,濕地是一個(ge) 獨特的生態係統,它承載著水、陸地和數以億(yi) 計的水生生物。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濕地,隻有盡最大努力保護好濕地生態係統,濕地才能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共享的綠色空間,人類才能安全的在地球家園裏繁衍生息。中國自古就有天地共生、道法自然的理念。傳(chuan) 承至今,在濕地保護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13個(ge) 國際濕地城市保護濕地的做法和經驗效果,值得其他一些城市學習(xi) 借鑒。與(yu) 會(hui) 者呼籲更多的城市加入到國際濕地城市的建設中,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為(wei) 我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