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齊聚武漢探討電影與城市雙向賦能
中新網武漢4月21日電 (記者 張芹)由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電影與(yu) 城市”圓桌會(hui) 議21下午在武漢舉(ju) 行。作為(wei) 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hui) 係列活動之一,本次會(hui) 議邀請了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等,共同探討電影與(yu) 城市雙向賦能所帶來的發展空間。
從(cong) 《你好,李煥英》裏的襄陽,到《人生大事》中的武漢……近年來,不少熱門電影“帶火”了一眾(zhong) 取景地,影片中出現的經典場景、地標引得遊客爭(zheng) 相“打卡”。
對此現象,製片人蔣德富認為(wei) ,當下年輕人不僅(jin) 是旅遊市場的消費主體(ti) ,同時也是影視劇的主要受眾(zhong) ,這兩(liang) 個(ge) “圈”不需要“破”便能自然連接在一起,電影觀眾(zhong) 就是文旅產(chan) 業(ye) 的支柱,因此電影與(yu) 文旅的融合大有可為(wei) 。
早年知名導演李少紅拍攝的作品《紅粉》,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影片將蘇州古鎮“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獨特風貌介紹給世界。在李少紅看來,影視作品是了解一個(ge) 國家及其文化的重要窗口,城市的地緣特色賦予了影視作品不同內(nei) 涵。
“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內(nei) 涵是電影與(yu) 城市雙向賦能的關(guan) 鍵。”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以武漢為(wei) 例介紹,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jun) 山》的主演譚鑫培就是武漢人,這座城市不僅(jin) 是中國文化、地理、經濟中心,也是許多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地,同時也是長江、漢江交匯之地,這些鮮明的城市特征不僅(jin) 能成為(wei) 電影的敘事背景,也奠定了良好的曆史基礎和美學基礎。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的,這裏的一街一景都承載著我的年少回憶。”出席會(hui) 議的演員袁弘向與(yu) 會(hui) 嘉賓介紹起家鄉(xiang) 的建築和文化特色,談及近年來武漢城市形象不斷出現在各類影視作品中,袁弘深感自豪。他表示,希望更多人看到武漢的美,領略這座城市獨特的風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