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猛漲、還有自己的“指數”,茶葉變身“金融茶”?
炒茶群體(ti) 擁有專(zhuan) 門小程序 可以看大盤指數、K線
價(jia) 格猛漲 茶葉變身“金融茶”?
如今雨前茶紛紛上市,幾百元就能買(mai) 到的價(jia) 格,讓“綠茶之王”也親(qin) 民起來。而在這些還算正常的市場行情背後,一些其他品種的茶葉卻出現動輒大幾萬(wan) 甚至幾百萬(wan) 元的價(jia) 格,有的茶葉品種還有自己的“指數”,儼(yan) 然已經變成了“金融茶”,上演了一出變味的“炒茶”戲碼。
西湖龍井茶今年價(jia) 格猛漲
進入穀雨節氣後,作為(wei) 每年春茶價(jia) 格的風向標,西湖龍井的整個(ge) 價(jia) 格周期也走進了末端。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雖然今年雨前西湖龍井茶的價(jia) 格比較親(qin) 民,一些泛西湖地區的龍井茶甚至一斤的價(jia) 格在200元左右,但這並沒有影響到茶客們(men) 對今年西湖龍井頭茬茶的價(jia) 格爭(zheng) 議。
“今年行情非常誇張,頭茬西湖龍井茶青(未經炒製的茶樹葉子)的價(jia) 格都翻了一倍。”一位常年關(guan) 注西湖龍井茶的買(mai) 手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也導致西湖龍井頭茬茶葉的價(jia) 格直接飆升至萬(wan) 元以上。北青報記者在杭州一家老字號茶莊的官方旗艦店看到,其西湖龍井群體(ti) 種頭茶一斤價(jia) 格達到了45600元。
隨著消費複蘇,更多的收茶客紮堆進了西湖產(chan) 區來購茶,這甚至帶動了一些二級產(chan) 區的茶青價(jia) 格飛漲;今年江浙地區的倒春寒持續了快一個(ge) 月,讓茶葉的生長速度受到了明顯的影響;而作為(wei) 原產(chan) 地保護產(chan) 品,代表正品身份西湖龍井茶標今年改為(wei) 了二維碼,並且分批發放。這些都助推了西湖龍井頭茬茶葉的“奢侈品化”。
隨著清明節氣過後,更多的茶青被采摘、炒製,小種類、不同等級的龍井茶也紛紛上市,也讓龍井茶整體(ti) 的價(jia) 格回到了親(qin) 民的水平。
已經在茶葉行業(ye) 浸染了20餘(yu) 年的宋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作為(wei) 綠茶,西湖龍井講究喝“頭茬”,素有“早一天是寶,晚一天成草”的說法。“西湖龍井雖然在有意識地助推品種定位逐年升級,但其實沒有明顯的炒作因素在裏麵。”
茶葉被炒成“期貨”“股票”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如今“炒茶客”這個(ge) 詞在茶葉行業(ye) 中,早已不是指代擁有顯示茶葉炒製技藝的師傅們(men) ,而是指把茶葉像股票和期貨一樣炒作的人。
在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hui) 上,兩(liang) 筒(共14片)的“88青”青餅的拍賣成交價(jia) 達到了172.5萬(wan) 元,刺激了普洱茶市場的投資情緒。如今,“88青餅”“六星孔雀”等已經成了普洱茶炒茶的風向標,一片據稱是2003年的“六星孔雀”在行情下跌的情況下,仍舊要60萬(wan) 元/片。
北青報記者在線下市場和電商渠道搜索發現,這些產(chan) 品都是“隻聽過沒見過”的品種。事實上,想要加入這場“炒茶局”,你甚至不需要真的擁有茶葉。
“比如你在我這買(mai) 茶,可以不拿走,付定金就行。等行情上去,有人求購你就出售,我這邊可以直接發給他,或者把權益轉給他。你坐等賺差價(jia) 就行。”一家普洱茶專(zhuan) 賣店的店主告訴北青報記者,這種模式在普洱茶交易市場非常流行。隻要有貨單,就可以找茶客繳納定金,但不做實際交易,等茶葉價(jia) 格攀升後,由上一個(ge) 茶客賣給下一個(ge) 茶客,其實大家都沒有看到茶,但是交易已經完成。如此,茶葉完成了從(cong) 農(nong) 產(chan) 品到“期貨”“股票”的轉變。
如今,這些普洱茶餅已經和股市一樣,炒茶群體(ti) 有自己專(zhuan) 門的網站、小程序和App,在上麵不僅(jin) 可以觀察市場熱門的普洱茶餅升跌情況,還可以看到大盤指數、K線。在這些平台上,即使是今年剛剛推出來的普洱茶餅,也成了這些網站或小程序上的“金融茶”之一。
普洱茶炒作市場曾崩盤
在麵對市場質疑的聲音時,有的炒茶客聲稱,是由於(yu) 普洱具有“投資屬性”。誠然,普洱茶耐儲(chu) 放以及在儲(chu) 放過程中增加風味的特點,確實讓其有了“收藏增值”的賣點。但事實上,相信普洱茶所謂的“投資增值”屬性的人早在2007年就已經被“割”過一輪韭菜。
普洱茶耐儲(chu) 放以及在儲(chu) 放過程中增加風味的特點成了“收藏增值”的賣點,一時間整個(ge) 普洱茶行情大漲。在這一過程中,手拿大量貨品的港台資本成了“莊家”,行情越高越有更多的人要貨。於(yu) 是經銷商、小茶商、茶客逐級累加,普洱茶價(jia) 格一漲再漲。
到了2007年,普洱茶迎來了寒冬,僅(jin) 僅(jin) 在東(dong) 莞就積壓了30萬(wan) 噸的庫存。一款當時是價(jia) 格風向標的普洱茶先是在過去幾年累計漲了幾十倍,然後從(cong) 2.2萬(wan) 元/件的點位高台跳水,3個(ge) 月內(nei) 快速跌至8000元。2007年年底,普洱茶價(jia) 格更是全線崩盤,彼時因為(wei) 普洱茶損失幾百萬(wan) 的小茶商比比皆是,有的企業(ye) 因此倒閉。
分析
茶葉並不適合投機與(yu) 其炒作不如踏實做品牌
市場上的概念茶良莠不齊。央視曾經曝光過“古樹茶”內(nei) 幕,相關(guan) 茶商表示,古樹純料沒有,隻有拚料,即一點古樹,還有其他小樹拚湊而成。不管如何運作,隻要穿上古樹茶的外衣,這些茶葉馬上可以賣上“天價(jia) ”。而在報道中,臨(lin) 滄的茶農(nong) 表示,自家古樹茶一手的收購價(jia) 也就百元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wei) ,作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茶葉最大的特征是每年都會(hui) 源源不斷地生長出來,隻要茶樹還在,就能被無限地供給,這是茶葉根本不適合投機炒作的關(guan) 鍵。與(yu) 其參與(yu) 炒作,不如擴大C端市場,找到品種價(jia) 值和受眾(zhong) 接受程度的平衡點,踏踏實實做品牌。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鑫 統籌/池海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