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黃帝故裏園區啟用 五大景觀嶄新亮相
中新網鄭州4月22日電 (王宇)“三月三,拜軒轅”。22日上午,癸卯年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鄭市舉(ju) 辦。當天,“升級版”黃帝故裏園區以嶄新麵貌亮相於(yu) 全球華人麵前。
為(wei) 將黃帝故裏打造成“全球華人拜祖聖地、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實現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0年5月,黃帝故裏園區提升工程全麵啟動。
新鄭黃帝故裏項目駐場設計師李拴拴告訴中新網記者,黃帝故裏朝拜序列在功能與(yu) 形式上傳(chuan) 承與(yu) 延續了典型的中國傳(chuan) 統中軸儀(yi) 軌秩序。蒞尋根之門,踏禦路黃道;進同心寰,升祭祖壇;跨軒轅橋,朝故裏祠;行靜心之道,晉左右儀(yi) 門;佇(zhu) 禮賓台,入拜祖庭;拜始祖殿,登臨(lin) 璽台,上軒轅丘。
“此外,故裏園區新增係祖壇東(dong) 側(ce) 黃帝文化館、西側(ce) 中華姓氏館,形成了一條貫通東(dong) 西‘兩(liang) 館一壇’的布局和‘祭天拜祖’的副軸線。”李拴拴說,拜祖廣場朝拜麵積逾10000平方米,可供兩(liang) 萬(wan) 人朝拜。
22日上午,記者在黃帝故裏園區看到,從(cong) 南至北共有五大景觀,嶄新的麵貌令人眼前一亮。
故裏廣場作為(wei) 黃帝老家的“前客廳”,用園林展現黃河風貌,廣場主線設計黃河“幾”字彎水景造型,將接旨亭、新鄭老城記憶等曆史遺存點綴其間,展示新鄭千年曆史變遷。
穿過故裏廣場往北走,記者就來到了尋根門廣場,這裏突出了“老家河南、根親(qin) 中國”的文化底蘊,參照中國牌坊理念設計建設的尋根門,表達了全球華人認祖歸宗、八方來朝齊聚故裏,開啟尋根拜祖之旅的願景。
據了解,尋根門設計采用的是中國傳(chuan) 統的牌坊形象,施工過程中邀請了紫銅專(zhuan) 業(ye) 團隊進行深化和設計,將黃帝文化元素中的百家姓采用鑄銅工藝體(ti) 現在紫銅板上,整個(ge) 尋根門上麵總共有635個(ge) 椽頭,通過這些工藝可以體(ti) 現尋根門銅光內(nei) 斂大氣莊重的效果。
再往前走就到了同心廣場區。據了解,這裏是參照天圓地方設計理念,在廣場中央建有係祖壇,寓意心係始祖,是禮拜始祖之壇,壇四周刻有中國二十四節氣,以致敬黃帝開創的中華農(nong) 耕文明。
隨後便是故裏祠靜心園。故裏祠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yu) 漢,明清修葺。祠前新建軒轅橋與(yu) 明代古軒轅橋,形成雙橋奇觀。
最後,記者在拜祖廣場看到,該廣場北枕軒轅丘、南接故裏祠,廣場中的軒轅殿是黃帝故裏園區的標誌性建築,黃帝像端居殿中央,是黃帝故裏園區的核心。
據介紹,該軒轅殿采用古漢闕設計理念,整體(ti) 以石材、紫銅為(wei) 主材建設。殿內(nei) 分別鋪設了九龍獻瑞、山河永固、五穀豐(feng) 登三層浮雕,設有象征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聖火台。
“軒轅殿今年進行了燈光改造提升,地麵用五色石進行了鋪裝,更加襯托了黃帝像的高大威儀(yi) 。此外,黃帝像由原來的持劍變為(wei) 揮手,體(ti) 現中華民族和諧包容的理念,左手輕握,彰顯勇敢堅毅,華夏一統。黃帝像高9.95米,寓意九九歸一、九五之尊。”李拴拴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