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基理】工業+文旅,這座城市鋼廠走出了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卓婕):春日的陽光下,繁茂的樹木與(yu) 遠處的青山遙相呼應,一潭碧波倒映著雨後湛藍的天空,一些遊客在打卡拍照。你一定想不到,這個(ge) “景點”其實是福建省最大的鋼鐵生產(chan) 基地——坐落於(yu) 福建省三明市的三鋼集團。
福建三鋼建於(yu) 1958年,為(wei) 新中國工業(ye) 建設貢獻了卓越力量。隨著三鋼第一批鋼材的軋出,福建省結束了“手無寸鐵,路無寸軌”的曆史。如今,三鋼年產(chan) 鋼1200萬(wan) 噸。2022年12月,三鋼工業(ye) 旅遊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廠區空氣優(you) 良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
那麽(me) ,昔日“傻大黑粗”、煙塵四起的鋼鐵廠,何以蝶變為(wei)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00年8月10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省長的習(xi) 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三鋼在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麵要走在全省前頭”。
諄諄囑托,牢記於(yu) 心。2000年以來,三鋼開啟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綠色轉型之路,通過實施工藝裝備優(you) 化升級、加大環保設施投入、提高二次能源高效利用、現場管理提升、雨汙分流與(yu) 雨水初期收集等措施,推進環境治理由單純的末端治理向生產(chan) 全過程控製轉變。
“十二五”以來,三鋼累計投入環保治理資金42.9億(yi) 元,實施完成環保治理項目525項,年可實現汙染物減排:二氧化硫260噸、氮氧化物1738噸、顆粒物3066噸。降塵量、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等關(guan) 鍵環保指標都位於(yu) 鋼鐵行業(ye) 前列。
在環保措施“倒逼”之下,三鋼開始積極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推動傳(chuan) 統企業(ye) “老樹發新枝”。
2021年,三鋼集團將目光投向了文旅產(chan) 業(ye) 。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三鋼對現有老舊建築和工業(ye) 遺存實施修繕。1958工業(ye) 記憶館、安全教育體(ti) 驗館、鐵水奔流景區、鋼花璀璨景區、軋機歡暢景區……一批獨具工業(ye) 特色的景點落地,讓三鋼成為(wei) 工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工業(ye) 生態休閑樂(le) 園。
“我們(men) 現在將餐飲、住宿、觀光、購物、電商融入了文旅產(chan) 業(ye) ,不斷拓展‘工業(ye) +旅遊’的新業(ye) 態。”三鋼文旅公司副總經理周承芳告訴記者。
在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同時,三鋼還積極承擔國有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1958工業(ye) 記憶館生動再現了三明工業(ye) 從(cong) 零起步打造新興(xing) 工業(ye) 城的發展曆程,宛如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科書(shu) ;安全教育體(ti) 驗館集教育、體(ti) 驗和警示於(yu) 一體(ti) ,以寓教於(yu) 樂(le) 的方式開展安全知識普及。目前,三鋼已成為(wei) 福建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匯聚新動能,福建三鋼以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工業(ye) 高質量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