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職”順風車非法營運亂象存隱患

發布時間:2023-04-26 11:12:00來源: 西寧晚報

  隨著綠色、共享交通理念的深入人心,順風車成為(wei) 人們(men) 的出行新選擇。然而,一些跨城熱門線路卻滋生“全職”順風車非法營運亂(luan) 象。“假”順風,“真”掙錢,帶來司乘糾紛、乘車安全等多種隱患。

  順風車“變了味”

  “高速費由你出。”盡管備注了“高速費平攤”,市民小泉還是在順風車車主的催促下,付了全額的高速費。

  由於(yu) 工作地和生活住所在兩(liang) 個(ge) 城市,小泉的跨城出行十分頻繁。對他來說,順風車出行是經濟、便捷的不二之選。“以前遇到真正順路搭乘的車主,一般會(hui) 約定好平攤高速費或者由車主承擔高速費,現在都是些專(zhuan) 職司機。”

  在此之前,小泉已經連續發起了兩(liang) 次順風車訂單,車主接單後都提出了相同要求。據了解,這些所謂的“全職”順風車司機一天多次往返同一條跨城線路,是“假”順風搭客,“真”盈利營運。

  在網上,不少消費者也在投訴“假”順風車。除了不按約定平攤高速費以外,一些順風車司機還不按約定行駛路線駕駛,途中多拚、多載乘客,原本一人搭乘的訂單最終變為(wei) 多人搭乘。

  順風車是由合乘服務提供者事先發布出行信息,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乘坐合乘服務提供者的小客車、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2022年,交通運輸部明確順風車不以盈利為(wei) 目的。但是,在順風車高速發展的現實下,一些車主選擇“鑽空子”,讓順風車“變了味”。

  一位順風車車主告訴記者,在珠三角這種人口稠密的城市群,短途跨城出行需求非常旺盛。跑一次跨城順風車最多可以拉4個(ge) 人,一天來回一兩(liang) 趟輕輕鬆鬆,加上讓乘客出高速費,成本更低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當順風搭客被“全職”取代,將使共享經濟失去應有特征,同時也非常容易誘發司乘糾紛。

  安全隱患多

  2018年,鄭州、溫州接連發生順風車安全事件,順風車出行安全備受爭(zheng) 議。涉事平台下線整改,細化管理規範。目前,市麵上仍有多個(ge) 互聯網平台開展順風車業(ye) 務,有的還將其作為(wei) 主營業(ye) 務。

  盡管經曆整改,順風車業(ye) 務仍存“陰影”。記者調研發現,在這些平台上,一些車主披著“順風搭客”的皮,實則幹著職業(ye) 網約車的生意,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多位順風車車主告訴記者,與(yu) 網約車相比,順風車在駕齡、車輛情況、安全背景篩查等方麵限製更少,“假”順風,“真”營運的情況讓車主得以規避平台必要的資質監管,這意味著搭乘“假”順風車的乘客承擔著更大的安全風險。

  記者查閱幾大順風車平台的運營規則後發現,以順風車的車輛情況為(wei) 例,平台一般僅(jin) 要求座位數7座以下、使用年限15年以內(nei) 。對於(yu) 網約車則嚴(yan) 格得多,要求車輛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車輛技術性能符合運營安全相關(guan) 標準,車輛行駛裏程未達到60萬(wan) 千米且使用年限未達到8年等。

  東(dong) 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交通法治與(yu) 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鬆表示,跨城的“職業(ye) 化”順風車實際是在提供不具備相關(guan) 資質、未經審批的班線客運服務,涉嫌違法。此類順風車駕駛員在駕駛技能、安全意識方麵可能達不到許可條件,存在安全隱患。

  在調研中,記者還了解到,“職業(ye) 化”順風車的有利可圖,一度催生出非法的順風車機構,搞“團夥(huo) ”載客:一人負責通過平台驗證接單,接完乘客後到達指定地點,將手機和乘客轉移給真正的司機,實現訂單“換人換車”。

  “順風”發展需行業(ye) 共治

  記者了解到,不少順風車平台都依據“真順風”和“低定價(jia) ”原則,製定了諸如管控價(jia) 格、固定常用路線、限製接單次數等要求,為(wei) 真順風車奠定製度保障。

  這些製度在一定程度上淨化了市場,但一些車主違規同時在多個(ge) 平台接單,使得這項限製難以發揮最大效力。順風車平台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平台之間天然處於(yu) 隔離狀態,部分車主違規多拚的本質是行業(ye) 協調問題,需要整個(ge) 順風車行業(ye) 市場主體(ti) 、管理部門充分協作,建立行業(ye) 共治體(ti) 係。

  顧大鬆表示,各大順風車平台自行製定了多項機製,確保順風車出行的安全性和規範性,但國家層麵未對順風車監管做出明確的條例規定,國辦的有關(guan) 文件僅(jin) 要求各地政府出台小汽車合乘指導政策。 新華社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