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規劃引領,和美鄉村宜居宜業

發布時間:2023-05-05 11:24:00來源: 人民日報

  規劃引領,和美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鄉(xiang) 村觀察)

  本報記者 常 欽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是大有可為(wei) 的廣闊天地。因地製宜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一個(ge) 重要前提就是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在保護耕地、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建設和美鄉(xiang) 村等方麵如何更好發揮規劃引領的作用,實現鄉(xiang) 村發展、生態保護、農(nong) 民增收多贏?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編 者

  田有人看、地可智管,耕地保護網不斷織密

  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永安村村口,一條大路兩(liang) 側(ce) ,春耕場景各異:一側(ce) 是金黃油菜花開得正好,不少遊客在打卡拍照;另一側(ce) 是綠油油的麥田,飛防手操控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ye) 。永安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水寶正忙著巡田。

  村道邊的田頭上插著一塊標誌牌,遠遠就能看見上麵寫(xie) 著“保護麵積:8342畝(mu) ,田長:張水寶”。

  走近瞧,這塊田長製公示牌上還寫(xie) 著田長和巡查員的手機號碼、工作職責;配的兩(liang) 張地圖,把永安村的耕地範圍、永久基本農(nong) 田範圍標得一清二楚。“這塊牌牌作用很大,把田管好了,美麗(li) 田野引客來,豐(feng) 收增收都能抓得更穩。”張水寶說。

  說起種地,張水寶打開了話匣子:過去,由於(yu) 耕地沒有及時管護,種地效益不高,村民都沒啥積極性,土地撂荒等情況時常發生。為(wei) 了破解難題,永安村在餘(yu) 杭區率先探索建立“田長製”,由村黨(dang) 委書(shu) 記任田長,將全村劃分為(wei) 3個(ge) 網格,村民小組組長任巡查員,明確了巡查、發現、製止、報告等職責。“看,這個(ge) 就是我們(men) 良田的‘守護神器’——鐵塔探頭。”張水寶指著高空中的攝像頭介紹,有了它,可以實時對每一塊耕地實行全天候、全方位監測監管。

  “永安村是‘田長製’的示範點,全麵推行田長製,把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到人。”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dang) 組書(shu) 記陳祥榮說,去年6月,杭州在市、縣、鄉(xiang) 、村四級逐級確定田長,配備村級耕地保護巡查員,保護耕地責任明確。

  “人防+技防”,織密耕地保護網。目前,杭州共有2093名村級田長、3002名耕地保護巡查員,2860個(ge) 已全部劃定電子圍欄的鐵塔探頭投入應用。“接入智能平台,探頭預警信息通過係統推送給巡查員,促進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早發現、早認定、早處置。”陳祥榮說,2022年杭州市違法用地麵積同比下降46.16%,餘(yu) 杭區完成耕地功能恢複麵積4萬(wan) 餘(yu) 畝(mu) 。

  截至2022年底,田長製已在26個(ge) 省(區、市)落地生根。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副司長楊祝暉說,我國明確18.65億(yi) 畝(mu) 耕地和15.46億(yi)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這個(ge) 要保持到2035年不變。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麵要嚴(yan) 控增量,嚴(yan) 格控製非農(nong) 建設、農(nong) 業(ye) 結構調整和國土綠化占用耕地,確需占用的,按規定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另一方麵要嚴(yan) 格執法,以“零容忍”的態度嚴(yan) 肅查處違法建設占用耕地的行為(wei) 。

  “在田長製的帶動下,農(nong) 田建設不斷推進,排灌溝渠改造、機耕道整修,農(nong) 田產(chan) 出不斷提升。”永安村與(yu) 浙江大學合作,優(you) 質水稻品種“浙禾香2號”落戶永安,綠色種植、品質提升,大米價(jia) 格賣到每斤10多元。稻花香還擦亮鄉(xiang) 村遊品牌,目前永安村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wan) 人次,帶動周邊8個(ge) 村、3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集中連片發展。

  規劃師下鄉(xiang) 全方位服務,助力鄉(xiang) 村麵貌改善

  走進安徽省廬江縣萬(wan) 山鎮長衝(chong) 村,山上茶園飄香,穿村的小河流水潺潺、兩(liang) 旁綠樹成蔭,健身步道上幾名村民在鍛煉身體(ti) 。很難想象眼前的這個(ge) 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曾是個(ge) 省級貧困村。

  鄉(xiang) 村麵貌變化,得從(cong) 鄉(xiang) 村責任規劃師的到來說起。廬江縣副縣長劉慶春介紹,各種幫扶政策讓長衝(chong) 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指導下,廬江縣聘任安徽建築大學18位教授為(wei) 鄉(xiang) 村責任規劃師,搭建起100多人的團隊,為(wei) 全縣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整治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技術服務。

  團隊與(yu) 鎮裏共繪村莊建設以及產(chan) 業(ye) 發展藍圖,計劃盤活資源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必須尊重農(nong) 民意願。”長衝(chong) 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張亞(ya) 民說,隨著10個(ge) 民宿項目落地,一批批遊客入住,經營農(nong) 戶的收入步步攀升。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火熱,越來越多村民要求加入民宿群建設。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和美鄉(xiang) 村,基礎是規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嚴(yan) 金明說,為(wei) 破解規劃管理力量薄弱等問題,各地利用政策培育引導一批懂政策、愛農(nong) 村的規劃人才團隊,團隊和村民共同編製的規劃成果,為(wei) 農(nong) 民群眾(zhong) 住房條件改善、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等提供工作基礎,助力鄉(xiang) 村麵貌改善。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楊浚說,當前,我國城鄉(xiang) 統籌的國土空間格局已基本形成,省市縣各級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編製審批正在全力推進。自然資源部門將完善注冊(ce) 城鄉(xiang) 規劃師職業(ye) 資格製度,推動責任(社區、鄉(xiang) 村)規劃師下鄉(xiang) 服務,加強專(zhuan) 業(ye) 隊伍建設和行業(ye) 管理,推動政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

  重慶市梁平區,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樹香風,十裏相續,每年4月是合興(xing) 鎮銀恒村村民陳明勝忙碌而興(xing) 奮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柚花節又迎來遊客。站在流經銀恒村的普裏河岸邊,陳明勝說:“經過整治,環境清潔,村莊變美,幹活都更起勁了。”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019年在銀恒村落地。普裏河拓寬改造,築成生態護河堤,河道兩(liang) 岸建起彩色步道,成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沿河賞景、休閑觀光的好去處。步道旁邊栽種的柚子樹林既美化了河道兩(liang) 岸,又是村集體(ti) 的一項收入來源。看到鄉(xiang) 村的美麗(li) 蝶變,在外務工的村民回鄉(xiang) 承包柚園,有的年純收益超20萬(wan) 元。

  好生態出好產(chan) 品,推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

  河南省西峽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yang) 區,是河南省第一林業(ye) 大縣。2021年開始,西峽縣探索開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縣自然資源局局長龐彥說,當地在守好生態紅線的前提下,因地製宜把發展“菌果藥旅”特色生態產(chan) 業(ye) 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助推農(nong) 戶穩定增收。

  “好生態出好產(chan) 品,1公斤香菇腐竹在海外能賣到28美元。”晉東(dong) 亮從(cong) 香菇購銷經紀人做起,不斷拓展自己的銷售網,返鄉(xiang) 創立了集研發、生產(chan) 、種植、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百菌園公司。“現在,公司已經培育了20多家企業(ye) 網店和200多家個(ge) 體(ti) 網店,30家農(nong) 民個(ge) 體(ti) 店年銷售額超過千萬(wan) 元。”晉東(dong) 亮說。

  除了香菇創響牌子,西峽縣還著力把獼猴桃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目前全縣已有獲得綠色認證基地3萬(wan) 畝(mu) ,投資1000萬(wan) 元建立了獼猴桃研究所,製定了獼猴桃生產(chan) 技術規範,與(yu) 中國林科院、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等5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guan) 係。西峽縣有2萬(wan) 多名脫貧群眾(zhong) 嵌入“種植、加工、服務”等各類產(chan) 業(ye) 鏈條中,菌果藥三大特色產(chan) 業(ye) 綜合產(chan) 值超過260億(yi) 元,惠及20萬(wan) 鄉(xiang) 親(qin) ,讓農(nong) 民豐(feng) 產(chan) 更豐(feng) 收。

  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位於(yu) 黃河入海口,當地通過植樹造林,生態得到改善,林下經濟不斷壯大,農(nong) 民收益增加,進一步反哺生態。

  在東(dong) 營市勝利林場務工的禹海燕,決(jue) 定承包林場5畝(mu) 林地種赤鬆茸。“林場免費提供場地、澆灌條件、技術指導等,產(chan) 品按品級統一收購,自己出人工、買(mai) 菌種和其他原料就行。”禹海燕算了算,去年5畝(mu) 林地的赤鬆茸賣了6萬(wan) 餘(yu) 元,純利潤3萬(wan) 多元。今年禹海燕擴大了種植麵積。

  村民有收益,企業(ye) 有效益,生態能得益。東(dong) 營市濕地保護中心正高級工程師何洪兵說,

  自開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以來,東(dong) 營市在增強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供給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生態保護修複,推動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現在,勝利林場裏樹木茂密、水草豐(feng) 美,保留了黃河三角洲原始地貌特點的生態恢複區。“好生態就是生產(chan) 力,青山變成金山。”林場負責人苟水民說,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采摘赤鬆茸。據統計,林下赤鬆茸基地采摘,每年可為(wei) 林場帶來2000餘(yu) 萬(wan) 元產(chan) 值,作為(wei) 當地近郊遊的熱門景點,勝利林場每年可接待遊客5萬(wan) 餘(yu) 人。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副司長李勁鬆說,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先後發布3批32個(ge) 典型案例,推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下一步,我們(men) 將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製度綜合改革,實現自然資源資產(chan) 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