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數字經濟正逐步成為中國穩增長、促發展的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3-05-06 11:14: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和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

  “數字+”激蕩新動能

  本報記者 柯競 通訊員 林丹

  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會(hui) 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ti) 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近年來,中國發展脈動愈發強勁,數字技術賦能實體(ti) 經濟成效日益突顯。建設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和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工業(ye) 互聯網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1.2萬(wan) 億(yi) 元,大批與(yu) 數字化相關(guan) 的新業(ye) 態不斷湧現……如今,以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為(wei) 支撐的數字經濟正逐步成為(wei) 中國穩增長、促發展的新動能。

  1 “智造”引領——

  全國建成2100多個(ge) 高水平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在河南省三門峽神通碳素有限公司廠區,公司總經理張衛國穿著工裝,正盯著智慧中心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研判現場生產(chan) 情況。該公司一季度銷售收入達到1.94億(yi) 元,實現了本年度“開門紅”。

  作為(wei) 傳(chuan) 統化工企業(ye) ,三門峽神通碳素有限公司在近70年的發展曆程中,專(zhuan) 注於(yu) 生產(chan) 電解鋁用預焙陽極。這種產(chan) 品以石油焦為(wei) 骨料、以煤瀝青為(wei) 黏結劑製造而成。在生產(chan) 工藝智能化改造前,生產(chan) 過程不僅(jin) 能耗高、汙染大,而且生產(chan) 效率低、利潤小。

  “因為(wei) 環保不達標,公司每年有4個(ge) 多月處於(yu) 停產(chan) 狀態。”麵對困境,三門峽神通碳素選擇智能製造解決(jue) 方案。改造升級老舊生產(chan) 設備,搭建起“5G+”智慧工廠,環保、消防、巡檢、能耗全部納入智慧管理平台。

  “5G+”工業(ye) 監測設備的使用,不僅(jin) 實現了安全生產(chan) 與(yu) 環境高效監察“並駕齊驅”,更為(wei) 企業(ye) 節約了大量人力和能耗成本。“僅(jin) 天然氣用量一項,每月可節約成本56萬(wan) 元,節約人工成本5萬(wan) 元。”張衛國說,此外,焙燒溫度的精準控製,還直接提升了生產(chan) 效率和產(chan) 品質量,產(chan) 品獲得廣泛認可,市場競爭(zheng) 力大大增強。

  在數字化時代,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如何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賦能高質量發展,不僅(jin) 僅(jin) 是三門峽神通碳素有限公司麵對的問題,也是許多企業(ye) 當下亟需完成的課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不斷發展,智能工廠、無人車間等智能製造場景在各地越來越多,數字化讓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蝶變升級。

  以紡織服裝行業(ye) 這個(ge) 老牌製造業(ye) 來說,過去,備料生產(chan) 主要靠經驗,生產(chan) 管理靠紙和筆,商品製造靠工人腳踩縫紉機……但如今在男褲生產(chan) 企業(ye) 九牧王的車間,早已看不到手拿針線的工人,也沒有傳(chuan) 統的縫紉機,操作人員隻需將麵料放進機器平台,便可自動縫製服裝。

  “引進智能設備,讓產(chan) 品品質更加穩定,效率翻倍提升。”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心總監劉建亮介紹說,通過大數據技術,公司的數字工廠以智能控製係統為(wei) 依托,實現了自動縫製單元與(yu) 傳(chuan) 統工藝的協同運作。

  在與(yu) 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同期舉(ju) 辦的“數字大腦,成就智慧企業(ye) ”論壇上,紫光華智企業(ye) 技術總監陳子龍也以AI數字車間為(wei) 例,生動展現AI視覺等先進技術是如何為(wei) 製造業(ye) 企業(ye) 降本增效的。在AI視覺的幫助下,工作人員可以“一屏覽車間、一鍵巡產(chan) 線、一碼溯過程”。工作人員需要10小時逐分逐秒查看的視頻信息,AI視覺隻需要1分鍾就可以鎖定目標。還可通過關(guan) 聯生產(chan) 設備編碼及訂單數據,事後快速調取問題產(chan) 品生產(chan) 過程視頻。如此一來,企業(ye) 可快速鎖定生產(chan) 症結,及時分析研判,避免損失。

  目前,我國有越來越多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開始擁抱數字化。據工信部統計顯示,我國目前已建成2100多個(ge) 高水平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其中209個(ge) 是示範標杆工廠,對這209個(ge) 企業(ye) 進行智能化改造前後的成效分析,發現改造以後,這些工廠的產(chan) 品研發周期縮短20.7%,生產(chan) 效率提升34.8%,產(chan) 品的不良品率降低27.4%,碳排放減少21.2%。

  2 智慧零售——

  為(wei) 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全場景銷售服務

  五一期間,在四川成都旅遊的陳珊在百貨商場看中了一條連衣裙。“成都店沒我的尺碼,但我發現該品牌的網店裏有,就立刻下單,次日就寄到家,真是太方便了!”陳珊說。

  動動指頭、點點手機,足不出戶就能選購到自己心儀(yi) 的商品。近年來,逛品牌店APP已經成為(wei) 一種新的購物方式,有人稱其為(wei) “智慧零售”。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將實體(ti) 門店與(yu) 手機端融合打通,再通過大數據感知消費習(xi) 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chan) 製造,這種以“商品+服務”形式為(wei) 特征的“智慧零售”逐步走進城市的大街小巷,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個(ge) 性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

  上午8點左右,正是上班的高峰時段。在上海晶耀前灘附近工作的隋先生走進便利店,快速挑選完一份營養(yang) 早餐後,直接離開商店。

  “拿了就走”,這種無感支付的購物方式來自於(yu) 上海羅森便利。在無感支付的購物流程裏,消費者在進店前先刷臉或掃碼,選好東(dong) 西後,係統會(hui) 自動結算進行扣款,整個(ge) 過程無需員工幫助,也無需等待。

  當被問及無感支付帶來的體(ti) 驗時,隋先生連連表示:“很方便!尤其早晨去上班時很多傳(chuan) 統便利店非常擁擠,無人零售很適合像我這樣快節奏的都市人群。”

  小程序下單、無人超市、虛擬現實(VR)試衣、直播帶貨等場景都屬於(yu) “智慧零售”的應用範疇。“以前剛做導購時,就是擺弄一下衣服。現在每天除了上班,還需要直播賣貨、搭配貨品。”鹿小白是一家女裝品牌的導購。直播活動中,她憑借著對品牌的了解和個(ge) 性化搭配,吸引了不少粉絲(si) ,不僅(jin) 線上訂單增加,還導流到線下門店。

  為(wei) 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全場景銷售服務,正成為(wei) 很多實體(ti) 零售企業(ye) 的共識。“數字化對實體(ti) 商場的帶動效果非常明顯。”從(cong) 業(ye) 者普遍認為(wei) ,“智慧零售”的“線上”和“線下”從(cong) 來不是此消彼長的關(guan) 係。通過數字化平台的宣傳(chuan) ,實體(ti) 零售企業(ye) 擴大了知名度,不僅(jin) 增加了到店客流、提升了交易額,還與(yu) 顧客形成長期互動關(guan) 係,使企業(ye) 有望通過優(you) 化服務將普通消費者轉變為(wei) 忠誠顧客。

  零售業(ye) 在數字技術領域的進步給消費者提供更優(you) 質的服務,而海量數據驅動則可以幫助經營者更好地作出決(jue) 策。

  作為(wei) 零售行業(ye) 頭部企業(ye) 之一,近年來,永輝超市堅持以科技賦能供應鏈,以數字驅動增長,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運營體(ti) 係。YHDOS是永輝自主研發的全鏈路零售數字化係統,該係統融合了全渠道采銷協同、運營、財務等工作,可以一鍵查詢關(guan) 鍵報表、經營報表,通過數字化手段獲取直觀經營數據,提升管理人員經營效率。

  永輝超市門店工作人員表示,自從(cong) 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後,工作更加便捷了。以揀貨為(wei) 例,過去揀貨是個(ge) 很“燒腦”的工作,現在工作人員隻需要通過一個(ge) 係統就能快速完成多個(ge) 線上渠道的訂單揀貨、商品複核,且誤差率很低。

  3 數字職業(ye) ——

  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ye) 崗位接近2億(yi)

  “對於(yu) 普通人而言,釘釘可能隻是溝通交流的工具,但對我來說,要構建釘釘後台、功能,讓大家使用起來更方便,實現數字化管理。”在青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吳越一邊舉(ju) 例,一邊描述著自己承擔的數字化管理師的工作。

  企業(ye) 人員架構怎麽(me) 建,企業(ye) “財、物、事”怎麽(me) 管?數字化管理師就像中小企業(ye) 的首席信息官,企業(ye) 在一線工作中麵臨(lin) 的痛點、堵點,經過他們(men) “妙手”規劃,往往能“柳暗花明”。

  202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增加“數字職業(ye) ”標識,共標識數字職業(ye) 97個(ge) 。除了數字化管理師,像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這樣數字特征明顯的新興(xing) 職業(ye) 均位列其中,為(wei) 創造就業(ye) 崗位帶來新的可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部副部長卓賢指出,當前新崗位與(yu) 新職業(ye) 的生成與(yu) 數字經濟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有關(guan) 。據測算,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的就業(ye) 崗位接近2億(yi) ,占總就業(ye) 人口的1/4,這個(ge) 規模相當於(yu) 美國和德國的總就業(ye) 人口。不僅(jin) 如此,中國數字就業(ye) 的占比還在不斷增大,數字職業(ye) 的數量也在增多。

  對於(yu) 這類數字工匠“新秀”的前景,吳越表示比較看好。“一家公司可能需要幾個(ge) 數字化管理師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數字化管理方麵的工作。”他說,對個(ge) 人而言,這個(ge) 職業(ye) 是晉升為(wei) 企業(ye) 管理層的新渠道,也是職業(ye) 發展的新發力點。

  對數字經濟發展同樣充滿期待的,還有入行已久的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李臻。

  李臻的日常工作主要圍繞機器人展開,主要涉及產(chan) 品策劃、方案製定、技術評審、產(chan) 品設計等。在去年的中國國際數字產(chan) 品博覽會(hui) 上,李臻團隊研發的機器人驚豔亮相,獲得一眾(zhong) 好評。

  作為(wei) 項目背後的“智慧大腦”,李臻表示,這些年,機器人製造行業(ye) 有了更大影響力,逐步走入大眾(zhong) 視野,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這個(ge) 行業(ye) 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李臻認為(wei) ,利用物聯網賦能機器人是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

  人才是數字經濟的“芯片”。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表示,數字經濟的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關(guan) 鍵都在人才。

  麵對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對數字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多地通過多種方式探索人才培養(yang) 途徑。河北省印發數字經濟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項目實施方案,提出圍繞智能製造、區塊鏈、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等數字技術領域新職業(ye) ,實施規範化培訓、社會(hui) 化評價(jia) 、項目化管理。江蘇省製定數字經濟人才發展規劃,實施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職業(ye) 領航工程,計劃每年培養(yang) 1000名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重慶市實施“重慶英才計劃”和“鴻雁計劃”等,進一步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核心技術突破和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的春天裏,數字人才如源頭活水,正日益成為(wei) 驅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建設開啟新篇章。(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