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特色研學教育助力“紅光印象”鄉村產業振興

發布時間:2023-05-08 14: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7日電 (記者 應妮)連片的油菜花海、整齊的田埂、歡跳的孩童……眼前一幅鄉(xiang) 村田園美景。當你把目光偏轉一些,還會(hui) 看到咖啡廳、精釀館、藝術工坊、文創商街等休閑業(ye) 態,以及國家地理等品牌的入駐。這,就是位於(yu) 四川德陽市旌陽區紅伏村的“紅光印象”,一個(ge) 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之路上做出具體(ti) 實踐的案例。

  特色研學教育實踐鄉(xiang) 樸美學

  “我們(men) 的鄉(xiang) 村本土化的藝術性改造就應該是當地人群服務的。”袈藍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西南區域總經理曹榮平說。

  在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這條路上,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側(ce) 重。唯一不變的是,是根據鄉(xiang) 村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在地實踐和振興(xing) 。這也讓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走出城市給予鄉(xiang) 村的怪圈,而是讓城市業(ye) 態與(yu) 鄉(xiang) 村相融合,各取所長,優(you) 勢互補。

  作為(wei) 紅伏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載體(ti) ,紅光印象聚焦農(nong) 、養(yang) 、學、藝四大核心產(chan) 業(ye) ,打造頭部IP+新農(nong) 人的研學教育產(chan) 業(ye) 集群,基於(yu) 紅伏村的特殊曆史,紅光印象的第一步是從(cong) 建築設計開始的。

  區別於(yu) 傳(chuan) 統川西民居,紅伏村保留了很多20世紀五六十年代獨特的曆史居所,改建時在鄉(xiang) 村建築原有風貌上進行了鄉(xiang) 樸美學設計提升。紅伏村多處老建築含有拱形造型,改建時將其作為(wei) 紅伏的曆史符號保留並加以延續。

  紅伏村特有的無支撐拱形造型,保留並加以對稱應用到新的構築中,是對曆史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曹榮平指出,“新”為(wei) “舊”建築所重新建立的空間邊界,將過去的時間重新引向現實。

  從(cong) 建造過程開始,到融入鄉(xiang) 村生活的文化經營,“新”與(yu) “舊”共同構造了生活場景的舞台,新建的室內(nei) 牆體(ti) 、陳設等設施,盡量以弱化的工業(ye) 產(chan) 品形式,為(wei) 傳(chuan) 統建築劃定時間的邊界,並形成當代新功能的調節機構,從(cong) 而使空間具有了延續和發展的當代地域生活體(ti) 驗。在這樣的改造下,一個(ge) 新的建築群在紅伏村拔地而起,平常去紅光印象遛彎也成為(wei) 周圍村民的重要娛樂(le) 活動。

  3月底,2023首屆新興(xing) 國家影像傳(chuan) 媒文化論壇在中國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及菲律賓馬尼拉拉開帷幕。12場論壇在紅光印象研學教育基地舉(ju) 行,成為(wei) 田園裏的一場國際實踐。

  中國國家地理公司中心副總裁、執行製片人王澤禹選擇在紅伏村創辦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的創作中心。他坦言:“這裏讓我對中國的新鄉(xiang) 村有了更新的認知,真正看到鄉(xiang) 村發展與(yu) 改變的一個(ge) 實際案例。”未來將會(hui) 舉(ju) 辦更多跟文化相關(guan) 的活動,除了論壇,還有寒暑假的創作夏令營、影視創作夏令營以及各種展映和文化交流活動。

  本著共創的理念,紅光印象就像一個(ge) 蜂巢,吸引了城市裏的企業(ye) 和商家進入鄉(xiang) 村,共同建設新的家園。以研學教育為(wei) 特色,聚焦農(nong) 、養(yang) 、學、藝四大核心產(chan) 業(ye) ,打造集農(nong) 藝研學、田園康養(yang) 、親(qin) 子&研學、藝術共創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城融合聚集地,定位於(yu) “都市田園·活力鄉(xiang) 村”。

  同時開展“FUN野!”營地派對、“一起來秋遊”少兒(er) 研學季、“稻生一”研學實踐活動、“花樣年華”花藝美學活動等係列研學旅行活動,從(cong) 而提高紅伏村鄉(xiang) 村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激活潛在客群。在一係列組合拳之下,紅光印象像一朵瑰麗(li) 的芙蓉花盛開在西南大地上。

  引入外腦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核心在於(yu) 模式先行。目前,“紅光印象”的探索形成了“政府頂層引導+集體(ti) 經濟主導+社會(hui) 資本投資+村民全體(ti) 受益”的發展新模式,由政府引導組織產(chan) 業(ye) 園區規劃,吸納社會(hui) 資本袈藍集團共創共享,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共建,盤活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資產(chan) ,實施全域覆蓋文商旅項目。

  在這一模式下,既解決(jue) 了以往單一模塊執行時,各個(ge) 模塊銜接的斷層,同時也回歸鄉(xiang) 村的本質,讓包括村民在內(nei) 的每個(ge) 人都成為(wei) 項目的一部分,積極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發揮作用。

  在這一模式的構建下,“紅光印象”現已呈現紅光藝術館、村史館、染雲(yun) 美院、紅光牛在內(nei) 的美育學堂,袈藍咖啡、三尺集、守藝人工坊在內(nei) 的文創街區,以及全景國家地理、真實影像、博物探索學校、紅光袈宴、林棲·袈舍、香料王國餐廳、綠色星球熱植烘焙館、西坡、牛啤堂、袈圓裏在內(nei) 的研學教育核心區,基本呈現紅伏村“美好生活先行區”的預期發展格局。

  目前,紅伏村已獲得2020年四川省名村50強、四川改革創新名村、2019年四川省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工作示範村、中國鄉(xiang) 創地圖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創新示範村等榮譽。這一係列榮譽既驗證了紅光經驗的可行性,也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提供了獨特的案例。(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