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係
作者:雷躍捷、李智(均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傳(chuan) 播研究院教授)
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dang) 的二十大的一個(ge) 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曆經千辛萬(wan) 苦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正確道路,我們(men) 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它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內(nei) 涵和話語表達。為(wei) 了讓世界讀懂中國式現代化,打破西方對現代化的定義(yi) 、解釋和評價(jia) 的壟斷局麵,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努力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話語權,就成為(wei) 一個(ge) 亟須解決(jue) 的重大理論問題和一項迫切的現實需要。
一
一方麵,從(cong) 話語體(ti) 係形成的曆史過程看,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是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在現代化探索和建設進程中逐漸自覺自主提出的。鴉片戰爭(zheng) 後,作為(wei) 曾經處於(yu) 資本主義(yi) 世界體(ti) 係內(nei)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的現代化空間緊張逼仄、現代化道路艱難曲折,中國人曾經近乎毫無保留地接受了西方的“現代化”話語,視西方所定義(yi) 的“現代化”為(wei) 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圭臬。但實踐證明,這條不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沒有走通。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全國人民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發展的現代化進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men)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明確提出,“黨(dang) 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現代化的實踐決(jue) 定現代化話語體(ti) 係的形成。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過程中,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解釋視域不斷拓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話語體(ti) 係逐漸生成。
另一方麵,從(cong) 話語體(ti) 係形成的邏輯過程看,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是對中國現代化進程這一具有世界意義(yi) 的社會(hui) 發展經驗予以話語建構的產(chan) 物。話語是對現實經驗的反映與(yu) 建構,它表達並生成社會(hui) 意義(yi)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wei) 話語,是一個(ge) 抽象概括了處於(yu) 世界體(ti) 係中的現代中國社會(hui) 發展性質和特征的概念,也是一個(ge) 闡釋和表達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社會(hui) 發展理念。話語體(ti) 係則是通過對反映和建構現實經驗、表達和生成社會(hui) 意義(yi) 的核心話語(概念)的深入闡發並進一步加以學理化、理論化而構建起來的概念係統,它遵循概念範疇由分散單一趨向於(yu) 綜合統一、闡釋架構由不係統完整趨向於(yu) 係統完整的演進邏輯。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就是一套反映和表征現代中國社會(hui) 發展獨特經驗及其世界意義(yi) 的話語體(ti) 係——一套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實踐的表征或表意係統。
二
從(cong) 曆史和現實的角度講,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應該是一套融通中外的話語體(ti) 係。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應該以宏觀的世界視域審視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性、科學性和係統性。因此,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融通中外成為(wei)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的價(jia) 值取向和路徑方法。所謂“融通中外”,就是在界定“現代化”概念而進行話語創新的時候,既要立足中國國情,又要對接世界認知。具體(ti) 來說,一方麵要充分肯定“現代化”是現代國家尋求發展與(yu) 進步的必經之路,是人類社會(hui) 文明演進的基本方向。現代化意味著摒棄傳(chuan) 統社會(hui) 僵化、保守、落後的成分,代之以現代社會(hui) 文明、開放、先進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和生態等製度;同時,現代化意味著國家綜合國力、民眾(zhong) 收入水平和精神素養(yang) 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麵要意識到:從(cong) 本體(ti) 論的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是普遍性與(yu) 特殊性的有機統一,即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遵循現代化發展的普遍性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探索的現代化;從(cong) 價(jia) 值取向的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價(jia) 值取向是民族性與(yu) 世界性的有機統一,即中國式現代化是在堅守本土立場、創造巨大民族性價(jia) 值的基礎上超越單一民族國家的界限而產(chan) 生強大的世界曆史效應的現代化;從(cong) 方法論的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方法是守正與(yu) 創新的有機統一,即中國式現代化是建立在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基礎之上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並賦予新的內(nei) 涵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自己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堅持獨立自主、改革開放的道路,是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道路,是實現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們(men) 描繪的人類徹底解放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同時包含著世界性即“現代化”共性和民族性即“中國”個(ge) 性的雙重內(nei) 涵,是以中國式的內(nei) 涵和方式對過去由西方所界定的現代化話語的重新定義(yi)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概而言之,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就是基於(yu) 這一新定義(yi) 的“現代化”概念而構成的一套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係統,由此形成“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即既具中國特色、又有世界意義(yi) 的現代化話語體(ti) 係。
三
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的最終形成是要通過自主構建來實現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百多年奮鬥曆程始終貫穿著引領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這一主題,但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發展的道路選擇,中國式現代化在遵循現代化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打破對西方現代化發展的路徑依賴,立足本國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和基本國情,堅持走適合中國自身特點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在一個(ge) 後發國家實現和平發展,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形成獨特經驗的現代化道路,開啟了人類新的現代化曆史的帷幕。鑒於(yu) 此,作為(wei) 一套全新話語體(ti) 係,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是由中國自主構建起來的,中國牢牢掌握自身現代化在話語體(ti) 係構建上的主動權。
長期以來,在推進自身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如何構建自己的現代化話語體(ti) 係,以打破西方現代化話語壟斷,已經成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推進現代化亟待破解的難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曆史性成就,正在朝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邁進;但是對外闡釋、表達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的話語體(ti) 係的形成則相對滯後。如何講好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故事,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迫在眉睫。伴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事業(ye) 的全麵推進和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構建條件與(yu) 機製的不斷優(you) 化,要不斷加快自主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ti) 係,以回應和超越長期以來占據現代化話語權主導地位、壟斷現代化定義(yi) 權解釋權評判權的西方現代化話語體(ti) 係,並使之成為(wei) 擁有強大國際話語權的現代化話語體(ti) 係。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09日 0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