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就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
中新社柏林5月9日電 當地時間5月9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柏林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共同會(hui) 見記者。
針對記者問及德方、歐方提出對華合作“去風險”,秦剛表示,談論“去風險”,首先要思考什麽(me) 是風險,風險在哪裏。中國不輸出自己的製度,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堅守和維護以國際法為(wei) 基礎的國際秩序,反對霸權霸道霸淩行徑,絕不會(hui) 幹類似破壞“北溪”二號管道的事。中國願同各國攜手應對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對外輸出的是機遇不是危機,是合作不是對抗,是穩定不是動蕩,是保險不是風險。
秦剛指出,國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作用的結果,兩(liang) 者都是歐洲國家大力推崇和推動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德、中歐經貿投資合作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中德歐三方都獲得巨大的利益。事實證明,中歐是共同發展的兩(liang) 大市場,是合作共贏的兩(liang) 大夥(huo) 伴。中國正在致力於(yu) 實現高質量發展,將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歡迎德國和歐洲企業(ye) 到中國開拓市場,將為(wei) 各國企業(ye)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投資環境。
秦剛說,我們(men) 對德方、歐方不搞對華脫鉤的表態表示讚賞,但也對歐方聲稱的“去風險”表示關(guan) 切。如果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那就是在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中德、中歐雙方都應該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和契約精神,保持相互開放,不要把正常的經貿投資合作政治化,不要人為(wei) 幹預市場行為(wei) 。
秦剛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國家正在發動“新冷戰”,破壞國際規則,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搞陣營對抗,“脫鉤斷鏈”,濫用本國貨幣的壟斷地位對別國實施長臂管轄、單邊製裁,還對外輸出本國的通脹、財政危機,造成嚴(yan) 重的外溢效應。這些才是需要重視的、真正的風險!一旦這場“新冷戰”打起來,損害的不僅(jin) 是中國的利益,也會(hui) 犧牲歐洲的利益。最近奧地利一個(ge) 智庫發表一份研究報告,估算如果對華脫鉤,德國一年GDP將下降2%,相當於(yu) 損失600億(yi) 歐元。我們(men) 必須堅決(jue) 反對“脫鉤斷鏈”,對“新冷戰”保持高度警惕,攜起手來,共同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