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靜寧科技助農“慧種田”:傳統果園填“智”增效
中新網蘭(lan) 州5月10日電(魏建軍(jun) 溫豔平)“在政府的好政策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這幾年我也轉變思路,積極學習(xi) 科學種果的技術,也經常和村裏的種植戶相互分享經驗,去年蘋果套袋12萬(wan) 隻,收入在20萬(wan) 元左右。”甘肅平涼市靜寧縣餘(yu) 灣鄉(xiang) 王坪村村民王國義(yi) 樂(le) 說。
靜寧縣位於(yu) 甘肅中部,地處北緯35度的黃土高原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土層深厚,光熱資源豐(feng) 富,年均溫度、降雨量、日照時數等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蘋果生長,是世界公認的蘋果“黃金生產(chan) 帶”,被中國官方劃定為(wei) 蘋果最佳適生區之一。
近年來,靜寧縣立足區位和資源優(you) 勢,按照提質、增效、創牌、延鏈的蘋果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不斷挖掘蘋果發展潛力,全力打造蘋果優(you) 質高效標準化生產(chan) ,蘋果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餘(yu) 灣鄉(xiang) 作為(wei) 靜寧縣蘋果種植重點鄉(xiang) 鎮之一,把致富能手、青年人才吸納培養(yang) ,組成了一支懂技術、貼地氣的產(chan) 業(ye) “頭雁”。村民王國義(yi) 就是其中的一員。
“去年,通過整合相關(guan) 資源,對全鄉(xiang) 1.8萬(wan) 塊2.7萬(wan) 畝(mu) 果園逐戶逐塊圈地錄入,為(wei) 1613戶農(nong) 戶安裝了‘慧種田’智能應用App,建立了全鄉(xiang) 果品生產(chan) 基礎數據庫。”餘(yu) 灣鄉(xiang) 副鄉(xiang) 長雷斌娥說,當地初步建成了現代智慧果業(ye) 數據服務平台,點對點通過手機終端實時為(wei) 農(nong) 戶提供氣象、土壤、病蟲等信息及果園生產(chan) 管理、市場價(jia) 格銷售等綜合服務,指導果農(nong) 精準精細科學管理。
靜寧縣果園大多栽植於(yu) 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目前一部分果園樹勢減弱、產(chan) 量下降,陸續進入更新改造期。餘(yu) 灣鄉(xiang) 對品種老化,生產(chan) 能力差的老舊果園進行科學有序改造,規範栽植,引導農(nong) 戶挖一畝(mu) ,栽一畝(mu) ,管一畝(mu) ,成一畝(mu) ;對撂荒園、棄管園通過農(nong) 戶自管、親(qin) 鄰流轉代管、合作社托管等方式進行徹底整治。今年建成老果園暨矮砧密植示範園500畝(mu) ,完成老果園改造麵積810畝(mu) ,整治撂荒園棄管園28.5畝(mu) 。
該縣積極搭建外聯市場、龍頭企業(ye) ,下接各村合作社、農(nong) 戶的政府服務平台,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全鏈條和農(nong) 資、農(nong) 技、農(nong) 機、信息、銷售等全要素服務,確保果品生產(chan) 好,銷售暢,效益高。
靜寧縣還啟動實施“歸雁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蘋果精深加工業(ye) 。傾(qing) 注精力塑強品牌,對接知名電商平台,拓建蘋果銷售“海外倉(cang) ”,逐步實現“大蘋果”向“大產(chan) 業(ye) ”“大品牌”轉型。
靜寧是全國蘋果規模栽植第一縣,果園麵積達100萬(wan) 畝(mu) 以上,蘋果產(chan) 量近百萬(wan) 噸,實現產(chan) 值60億(yi) 元,果品收入占到全縣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靜寧蘋果”2022年入選國家農(nong) 業(ye) 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品牌價(jia) 值達到160.54億(yi) 元,同年獲得世界地理標誌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示範品牌。
作為(wei) “甘味”農(nong) 產(chan) 品的頭號代表,“靜寧蘋果”先後榮獲8張國家級名片、17項大獎,已成為(wei) 助推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讓農(nong) 民鼓起了錢袋子,也撐起了縣域經濟的“脊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