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
(八閩千姿)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
中新社漳州5月12日電 題: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
作者 張金川 廖珍妹
村民裝扮成蝦兵蟹將、水怪攔路,載著媽祖神像的轎子則衝(chong) 破阻礙,突出重圍……閩南山區的山海文化民俗活動現場人聲鼎沸,濃烈而有趣的“媽祖出海”蔚為(wei) 壯觀。
11日下午,梅林天後宮2023年媽祖聖誕節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梅林鎮舉(ju) 行,吸引了海內(nei) 外遊客前來觀看。
“媽祖出海”的儀(yi) 式來源於(yu) 媽祖踏浪救助眾(zhong) 生的傳(chuan) 說。整個(ge) 儀(yi) 式演繹了媽祖不畏風大浪高救苦救難的傳(chuan) 奇故事。每年的農(nong) 曆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當地就會(hui) 舉(ju) 行相關(guan) 祭拜慶祝活動。如今,這種民俗活動已經延續了300多年。
媽祖是漁民的守護神,梅林是山區,為(wei) 何信仰媽祖?據梅林天後宮管委會(hui) 常務副主任魏茂祥介紹,梅林當地村民多姓魏,魏氏開基祖在元朝末年遷居此地。由於(yu) 窮鄉(xiang) 僻壤,魏氏子孫為(wei) 了養(yang) 家糊口,早在400年前便不斷漂洋過海,到南洋當苦力或經商。海上風大浪急,旅途險惡,生死難料,相傳(chuan) 媽祖是位護航女神,專(zhuan) 門保佑漁民及船隻。
於(yu) 是,在明朝末年,留守家園的村民便從(cong) 莆田湄洲島請來媽祖,到山裏供奉朝拜,祈禱媽祖保佑親(qin) 人平安,同時也寄托自己對海外親(qin) 人的思念之情。久而久之,媽祖便在山裏“定居”了。
在活動現場,“神明巡村”經過家家戶戶,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村民燒香祭拜,而攝影愛好者則早早擺起三腳架,外來人士也紛紛聚集河岸旁,靜候“媽祖出海”。
中午12點,巡遊隊伍來到梅林溪。溪水中央,二十幾個(ge) 未婚壯丁背著笸籮做的龜殼,稻草做的蝦皮,裝扮成蝦兵蟹將,在前頭攔路,還不斷用水潑轎子。兩(liang) 條長龍將轎子團團圍住。這是海龍王帶著蝦兵蟹將,阻攔媽祖過海。抬轎的壯丁衝(chong) 破重重障礙,直奔天後宮。
據了解,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目前從(cong) 湄洲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宮廟有一萬(wan) 多座,遍布五大洲49個(ge) 國家和地區,媽祖信眾(zhong) 有3億(yi) 多人。
“當地民眾(zhong) 有先拜媽祖,後拜祖宗的習(xi) 慣,希望得到媽祖的庇佑。”魏茂祥表示,媽祖信仰在閩南大山裏備受推崇,而在外打拚的鄉(xiang) 賢受媽祖慈愛、無畏精神影響,積極熱心家鄉(xiang) 公益事業(ye) ,力所能及為(wei) 鄉(xiang) 親(qin) 引薦、提供事業(ye) 發展渠道。
返鄉(xiang) 參加民俗活動的澳門永靖同鄉(xiang) 會(hui) 名譽會(hui) 長魏勇彬,一提起家鄉(xiang) 和親(qin) 人便心情激動。11歲跟隨母親(qin) 從(cong) 梅林鎮到澳門謀生的他,目前在澳門經營餐館,事業(ye) 有聲有色。此次他邀請不少澳門同胞來到家鄉(xiang) 一睹山清水秀的環境,感受土樓生活和媽祖民俗文化。
“他們(men) 沒看過‘媽祖出海’,也沒看過土樓,這次是大開眼界,都覺得這是我們(men) 民族的瑰寶,一定要好好傳(chuan) 承和發展。”作為(wei) 在外打拚的遊子,魏勇彬希望未來用實際行動為(wei) 家鄉(xiang) 公益事業(ye) 獻一份力。
在澳門漳州同鄉(xiang) 總會(hui) 副會(hui) 長魏榮富看來,福建土樓是世界文化遺產(chan) ,媽祖是沿海地區共同信奉的海神,“兩(liang) 種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瑰寶同時出現在梅林鎮的,這非常傳(chuan) 奇,很值得一看。”
魏榮富表示,希望當地大力挖掘土樓和媽祖文化內(nei) 涵,結合豐(feng) 富的山水資源,串點成線開發休閑旅遊業(ye) ,同時希望為(wei) 家鄉(xiang) 旅遊業(ye) 發展做綿薄貢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