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搭車”出海到“自主”出海 中國工程機械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
中新社長沙5月15日電 (記者 唐小晴)過去,中國工程機械通過對外承包工程及“一帶一路”基建合作持續拉動“搭車”出海。經多年探索,中國工程機械企業(ye) 已形成海外建設基地、本土優(you) 質服務、跨國兼並收購和全球產(chan) 品研發的“四位一體(ti) ”國際化發展模式,轉向“自主”出海,全球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
建設海外基地,可提升海外產(chan) 能。工程機械湘軍(jun) 已在海外建立20餘(yu) 個(ge) 研發生產(chan) 基地,100多個(ge) 海外辦事處及備件倉(cang) 庫,產(chan) 品銷往全球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其中,三一重工建立了美國、歐洲、印度、巴西四大產(chan) 業(ye) 集群基地,2022年海外市場毛利率達26.4%,首超國內(nei) 市場的24%;山河智能挖掘機在歐洲的整體(ti) 市場保有量超2萬(wan) 台。
徐工擁有巴西製造基地等15個(ge) 海外製造基地、散件組裝(KD)工廠或合資企業(ye) ,產(chan) 品出口183個(ge) 國家和地區。截至去年上半年,柳工在海外有4家海外製造工廠、5個(ge) 研發基地,建立起20多家子公司,300多家經銷商的競銷網絡。去年,柳工海外業(ye) 務突破80億(yi) 元人民幣,刷新曆史最好業(ye) 績。
“我們(men) 深入國際成熟市場和新興(xing) 市場,了解客戶需求來開發產(chan) 品,也把研發、價(jia) 值鏈創造的核心環節布局到全球各個(ge) 地方,尤其是歐美。”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ye) 務中心總經理李東(dong) 春說。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出口表現“強勁”,出口額創下了曆史新高,工程機械出口金額達到44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0.20%。海外研發、製造、營銷、服務、人力資源等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擴大國際市場、樹立國際品牌的有力支撐。
全球移動式破碎篩分設備製造商十強之一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去年出口額同比成倍增長,獲訂單接近3億(yi) 元人民幣,占全年產(chan) 值三成,產(chan) 品成功打入歐美、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及RCEP(《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區域的19個(ge) 國家和地區。
“為(wei) 盡快與(yu) 國際接軌,公司專(zhuan) 門給員工請外教培訓英語,讓他們(men) 可以通過郵件、視頻等方式直接與(yu) 海外客戶溝通、洽談。”該公司董事長黃康華說,美斯達會(hui) 根據歐美客戶使用習(xi) 慣和運輸標準製造設備,此次在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亮相的全新一代 S5D履帶移動篩分站(重型篩),就有符合國外排放標準規定的歐V版本動力係統發動機。
“我們(men) 海外機構和經銷商為(wei) 客戶提供貼身服務。如果服務不行、能力不足,單子寧可不接。”李東(dong) 春表示,柳工還深入國際成熟市場和新興(xing) 市場,了解客戶需求來開發產(chan) 品。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的整體(ti) 國際化離不開兼並收購。這一戰略,不僅(jin) 吸收歐美企業(ye) 先進技術,獲得渠道資源,還成功實現工作人員本地化及本土經營。據三一重工公告,公司目前美歐印等海外事業(ye) 部本地化率超90%;2022年,中聯重科印尼、阿聯酋、沙特、越南等重點國家本地化發展戰略成效顯著,銷售業(ye) 績同比增長超100%。
在“巨頭”企業(ye) 看來,中國工程機械全球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與(yu) 大幅增強全球研發力、產(chan) 業(ye) 鏈完善和智能化帶來的產(chan) 品質量提升等密不可分。機工智庫研究員袁雪崢表示,出口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國際市場來平滑國內(nei) 周期,未來中國工程機械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還會(hui) 不斷提升。相信隨著中國設備逐步走出去,海外市場不斷擴張,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市場的格局將逐步確立。
不過,對標海外龍頭企業(ye) ,中國企業(ye) 的全球化進程有待持續深化。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出口壁壘增加,中國工程機械企業(ye) “走出去”的過程中,應做好調研和可行性論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