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辯證認識和科學統籌經濟發展質和量的關(guan) 係,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將2023年的宏觀政策框架明確為(wei) 五大政策加六個(ge) 統籌,“六個(ge) 統籌”其中之一就是“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些都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為(wei) 我們(men) 做好當前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麵對複雜多變的國內(nei) 外形勢,我們(men) 要從(cong) 係統論出發優(you) 化經濟治理方式,運用辯證法,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科學運用係統思維,把握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
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一個(ge) 龐大而又複雜的係統,其中包含著一係列辯證統一關(guan) 係,宏觀和微觀、當前和長遠、供給和需求、總量和結構、速度和質量等。萬(wan) 事萬(wan) 物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隻有用普遍聯係的、全麵係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men) 要善於(yu) 通過曆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guan) 係,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係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wei)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ti) 性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質和量的關(guan) 係,是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關(guan) 係之一。實踐一再證明,處理好這種關(guan) 係,是確保我國經濟社會(hui) 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現階段,麵對極其複雜的國內(nei) 國際環境,要實現我國經濟運行的總體(ti) 回升,就必須運用係統觀念和辯證思維,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躍升,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經濟發展中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是顯而易見的。從(cong) 中長期看,離開了“量”就談不上“質”,量變積累形成質變;反過來,經濟沒有“質”,量的增長也不可持續。經濟發展是一個(ge) 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強調不能簡單以生產(chan) 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可以說,堅持係統觀念,科學把握和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中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才能不斷塑造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為(wei) 突出的位置,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不是一時一地之舉(ju) 措,而是要貫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整個(ge) 過程,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量質齊升的高質量發展,在強國之路上邁出更堅實步伐。
全麵理解高質量發展內(nei) 涵,切實推動經濟量質齊升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麵認識和科學把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涵。與(yu) 高速增長相比,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涵要豐(feng) 富得多。一般來說,它需要從(cong) 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ge) 層麵上來理解和把握。在宏觀上,高質量發展要求保持國民經濟的平衡(均衡)協調發展;在中觀上,要保持經濟結構包括產(chan) 業(ye) 結構等的不斷優(you) 化和升級;在微觀上,則要實現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不斷提高。這些很難用單純一個(ge) 指標來衡量,而必須用一係列的定量和定性指標來衡量。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確保經濟質的不斷提升,主要包括重大比例關(guan) 係日趨協調、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總量和結構基本平衡、全要素生產(chan) 率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改善、物價(jia) 和就業(ye) 穩定等。我們(men) 強調高質量發展,反對片麵追求發展速度,但決(jue) 不是不要發展速度。恰恰相反,如果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經濟運行不能保持在合理區間,不僅(jin) 談不上高質量發展,而且還會(hui) 出現種種矛盾和困難。這就需要在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的同時,還要確保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所謂堅持以質取勝,就是在保持經濟量的合理增長的基礎上以產(chan) 品的質量以及經濟發展的質量取勝。所謂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則是指通過不斷的量變增加和積累達到質變的突破過程。量變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突變或飛躍。從(cong) 量變到質變,再在質變的基礎上進行新一輪的量變,從(cong) 而達到新的質變,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經濟發展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規模從(cong) 小到大、經濟實力從(cong) 弱到強,就有一個(ge) 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同時,高質量發展本身也是一個(ge) 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之路。當前,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們(men) 也遇到了多方麵的壓力,特別是當前經濟轉型升級麵臨(lin) 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對此,黨(dang) 中央提出,要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nei) 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hui) 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乘勢而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對於(yu) 實現我國經濟良好運行和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yi) 。
加強政策協調,統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nei) 需
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包括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是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基本前提。因此,從(cong) 根本上講,要從(cong) 供給和需求兩(liang) 個(ge) 方麵入手,處理好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加強需求管理的關(guan) 係,特別是更好統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nei) 需,切實推動經濟量質齊升。
在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體(ti) 係中,供給側(ce) 管理和需求側(ce) 管理是宏觀調控的兩(liang) 類手段。供給側(ce) 管理強調針對經濟中存在的長期性、結構性問題,通過生產(chan) 要素優(you) 化配置和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來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跨周期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提高潛在增長率,從(cong) 而實現促進經濟長期增長目標。需求側(ce) 管理則是強調針對經濟中存在的周期性、總量性問題,通過短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來逆周期刺激或者抑製需求總量,從(cong) 而短期調控經濟增長速度、實現現實增長目標。任何一個(ge) 經濟體(ti) 要實現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都需要把握好、協調好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兩(liang) 方麵政策,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在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有時質的提升會(hui) 成為(wei) 矛盾的主要方麵,有時量的增長會(hui) 成為(wei) 矛盾的主要方麵。進入新時代,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減少,潛在增長率下降,我國經濟發展的矛盾主要體(ti) 現在供給側(ce) ,再加之我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實體(ti) 經濟內(nei) 部、金融與(yu) 實體(ti) 經濟、房地產(chan) 與(yu) 實體(ti) 經濟失衡問題突出,中央提出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具體(ti) 經濟政策包括“三去一降一補”、增強微觀主體(ti) 活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等。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僅(jin) 包括一般意義(yi) 的供給側(ce) 管理所要求的從(cong) 供給要素入手、著眼於(yu) 提高潛在增長率的政策內(nei) 容,還指明了通過深化改革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解決(jue) 結構性矛盾等實現路徑。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國在供需兩(liang) 個(ge) 方麵的改革和管理都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
總的來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本身就內(nei) 嵌於(yu) 擴大內(nei) 需的要求之中,擴大內(nei) 需戰略要求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二者具有內(nei) 在一致性。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都是為(wei) 了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國內(nei) 國際經濟形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men) 必須運用係統觀念和辯證思維,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宏觀政策和各類政策協調配合,更好統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nei) 需,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紹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