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習近平主席複信讓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中亞留學生倍受鼓舞
“特別激動!特別高興(xing) !都不知道怎麽(me) 用語言表達我的感情。”收到習(xi) 近平主席複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土庫曼斯坦留學生若賀曼內(nei) 心充滿喜悅之情。
不久前,若賀曼組織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中亞(ya) 留學生共同致信習(xi) 近平主席,講述在華留學生活情況,表達努力學習(xi) 、加強合作、為(wei) 構建中國-中亞(ya) 命運共同體(ti) 貢獻力量的決(jue) 心。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習(xi) 近平主席很快就回信了。在信中,習(xi) 近平主席鼓勵大家積極投身中國同中亞(ya) 國家友好事業(ye) ,弘揚絲(si) 路精神,講好中國故事、中亞(ya) 故事,當好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為(wei) 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ya) 命運共同體(ti) 作出自己的貢獻。
29歲的若賀曼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習(xi) 生活了多年,如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和若賀曼一樣,近200名來自中亞(ya) 五國的留學生在這裏學習(xi) 。在若賀曼看來,自己就是習(xi) 主席信中所說的“中國中亞(ya) 關(guan) 係的見證者、受益者”。他一直希望能有機會(hui) 表達對中國的誠摯感謝,更希望腳踏實地做中亞(ya) 中國關(guan) 係的“建設者和傳(chuan) 播者”。
哈薩克斯坦留學生木哈則是被一個(ge) 個(ge) 精彩的“中國故事”吸引著來到中國學習(xi) 的。由於(yu) 父親(qin) 在哈薩克斯坦當地中資企業(ye) 從(cong) 事管理工作,木哈從(cong) 小就有機會(hui) 接觸很多中國人。在木哈的印象裏,中國的叔叔阿姨總是溫暖而友好。木哈很早就是“中國功夫”迷,對中國的曆史文化抱有濃厚興(xing) 趣。
木哈說,他來中國很長時間了,在這裏親(qin) 眼看到、親(qin) 身經曆了很多事。希望回國以後,能和家鄉(xiang) 人分享他在中國的所學所感。
能歌善舞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阿麗(li) 亞(ya) 則為(wei) 中國國粹京劇而著迷。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在學校的文藝表演中,阿麗(li) 亞(ya) 頗具神韻的京劇水袖總能博得滿堂彩。
即將本科畢業(ye) ,阿麗(li) 亞(ya) 有自己的打算,想繼續攻讀碩士學位,認真了解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拜訪這裏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
中國和中亞(ya) 國家山水相連,友誼深厚,命運與(yu) 共。2013年,習(xi) 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倡議。10年來,中國中亞(ya) 關(guan) 係不斷邁上新台階,各領域合作駛入快車道,給雙方人民帶來福祉。
“‘絲(si) 路’是一條綿長的路,在這條綿長的路上有我們(men) 中國和中亞(ya) 人民之間綿長的情感。”作為(wei) 留學生們(men) 的中國輔導員,徐卓青為(wei) 這些來自中亞(ya) 的青年朋友感到自豪。她希望大家學好中文,了解中國,不斷感受中國的魅力,當好中國和中亞(ya) 間的友好使者。
若賀曼親(qin) 眼見證了中國近年來發生的顯著變化。大到城市建設,小到外賣快遞,越來越便利的生活讓他總是感到驚喜。管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他找到了攻讀博士的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他要探尋中國高質量發展背後的秘訣,更要把中國的經驗介紹給更多的人。
習(xi) 近平主席在複信中強調,中國同中亞(ya) 國家的友好關(guan) 係需要一代又一代有誌、有為(wei) 青年傳(chuan) 承和發揚。這讓留學生們(men) 深受鼓舞。
“我在土庫曼斯坦生活了16年,在中國生活了13年,對兩(liang) 個(ge) 國家都有很深的感情。”若賀曼說,“我要把我所有的知識運用起來,為(wei) 構建中國-中亞(ya) 命運共同體(ti) 作出貢獻。”
木哈的弟弟阿岩不久前也考入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木哈說,兄弟倆(lia) 在中國學到的技術和企業(ye) 管理知識,一定能夠幫助家鄉(xiang) 更好地發展。“我們(men) 要講好親(qin) 身經曆的中國故事、中亞(ya) 故事,當好中國同中亞(ya) 的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
文字記者:馬卓言、袁帥
(新華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