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

發布時間:2023-05-17 16:1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是學習(xi) 研究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的主陣地。醫學院校作為(wei) 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建設,對於(yu) 培養(yang) 造就更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shang) 、甘於(yu) 奉獻、大愛無疆的高素質醫學工作者具有重要意義(yi) 。醫學院校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把加強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建設作為(wei) 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抓緊抓好。

  建強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是從(cong) 整體(ti) 上研究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科學體(ti) 係的學科,是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基礎學科。加強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建設,是彰顯社會(hui) 主義(yi) 大學鮮明底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必須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以建好建強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為(wei) 牽引,遵循學科發展一般規律,進一步明晰學科內(nei) 涵,樹立學科規範,完善學科體(ti) 係,打造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教育教學、研究宣傳(chuan) 和人才培養(yang) 的堅強陣地。把握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的整體(ti) 性,在統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建設基礎上,實現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高質量發展。北京協和醫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論述,注重基於(yu) 我國實踐開展衛生健康戰略實踐學理化研究和闡釋。對於(yu) 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運用多學科研究方法,力爭(zheng) 實現協同研究,揭示實踐背後的深刻原理和科學道理,培育學科特色,凸顯學科優(you) 勢,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引領作用。

  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馬克思主義(yi) 教學與(yu) 研究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對教師的綜合素養(yang) 要求很高。加強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建設,關(guan) 鍵在於(yu) 打造一支信仰堅定、理論功底紮實、數量充足、結構優(you) 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yan) 、人格正的要求,嚴(yan) 把教師選用的政治關(guan) 、師德關(guan) 、業(ye) 務關(guan) ,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厚植家國情懷、傳(chuan) 道情懷、仁愛情懷。北京協和醫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從(cong) 轉、引、培、立入手,著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轉,就是從(cong) 醫學院校教師隊伍中遴選和培養(yang) 一批具有多學科背景的馬克思主義(yi) 人才;引,就是從(cong) 我國綜合院校馬克思主義(yi) 專(zhuan) 業(ye) 領域引進專(zhuan) 家學者;培,就是建設馬克思主義(yi) 與(yu) 衛生健康專(zhuan) 業(ye) 領域學科交叉碩士點、博士點,培養(yang) 更多綜合型馬克思主義(yi) 學科人才,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立,就是實施重點人才培養(yang) 工程、擇優(you) 資助計劃、扶持計劃等,培養(yang) 中青年優(you) 秀教師。

  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guan) 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加強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建設,必須立足自身優(you) 勢,與(yu) 時俱進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要從(cong)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出發,將黨(dang) 的理論創新成果融入教學實踐,在政治引導、學理闡釋和價(jia) 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學質量和實效。北京協和醫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結合醫學院校特點和專(zhuan) 業(ye) 特色,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工程,打造精品課程,用心用情把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努力達到情理交融、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探索建立馬克思主義(yi) 實踐教育場所,與(yu) 相關(guan) 機構建立合作關(guan) 係,深化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思政課程內(nei) 容的理解和領悟,提升課程實效。

  (作者分別為(wei) 北京協和醫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兼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6日 09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