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促消費,數字技術有新招

發布時間:2023-05-24 15:4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無人小店”吸引關(guan) 注、“智慧商圈”聚集人氣……越來越多消費新業(ye) 態、新場景、新模式出現在人們(men) 身邊,帶來更豐(feng) 富的選擇和體(ti) 驗。近日,消費品工業(ye) “三品”戰略推進大會(hui) 在重慶召開,數字技術助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成為(wei) 熱議話題。工信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推動數字化轉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消費體(ti) 驗,以消費升級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提高中國消費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上門經濟”快速發展

  蓬勃發展的數字技術,在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等方麵帶給消費者更多新體(ti) 驗。

  專(zhuan) 家認為(wei) ,消費者的消費結構已經發生顯著變化,電子產(chan) 品和汽車這類高科技綠色產(chan) 品越來越受歡迎。以近來火熱的“上門經濟”為(wei) 例,消費者個(ge) 性化、多元化需求得到滿足。不少外出旅遊的消費者,通過網絡平台預約上門喂養(yang) 寵物等服務,“上門代廚”“上門收納”等也快速發展。

  如今,家電廠商正打通客廳、廚房、臥室、衛浴等生活場景,通過人工智能,讓家居體(ti) 驗更便捷舒適。例如海爾搭建全場景智慧樣板間,其“智家大腦”依托自感知、自學習(xi) 模型算法,能夠深入了解用戶需求,貼心設置娛樂(le) 、睡眠等個(ge) 性化場景。在數字化背景下,商家的產(chan) 品品質、消費者的生活品質都得到提升。

  海鷗牌玉兔望月腕表一推出,95後小羅便在網上買(mai) 了一塊。“表盤上的玉兔很有設計感,與(yu) 深藍色的星球相得益彰。”小羅說,自己和身邊同事現在都很喜歡“國潮”品牌,會(hui) 特別關(guan) 注產(chan) 品設計中用到的中國傳(chuan) 統元素。在互聯網助力下,“國潮”品牌在年輕人中大為(wei) 流行。年輕消費者不僅(jin) 為(wei) 老字號品牌注入新活力,也助推新興(xing) 品牌快速發展。

  “老商場”煥發新顏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下,許多“老商場”煥發新顏。在廣州天河路商圈,智慧停車係統、智慧收款係統、智慧購物係統等一係列新型消費場景觸手可及;在北京市西城區,北京坊商圈打造“5G+虛擬現實”智慧商圈,加載華為(wei) 提供的“河圖技術+5G”係統,實現了商圈內(nei) 三維實景步行導航功能,消費者在手機上可以看到各網紅打卡點的位置。

  商務部去年12月公布首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全國示範智慧商店名單,北京市三裏屯商圈等12個(ge) 商圈、三裏屯太古裏南區等16個(ge) 商店,成為(wei) “全國示範智慧商圈”和“全國示範智慧商店”。專(zhuan) 家認為(wei) ,未來的智慧商圈將形成從(cong) “引流入場”到“場內(nei) 停留”再到“離場後觸達”的線上線下一體(ti) 化、智慧化的消費場景,以商品為(wei) 基礎、以環境為(wei) 前提,不斷吸引客流,推動消費擴容提質,促進城市商圈提檔升級。

  數字技術為(wei) 實體(ti) 零售的轉型升級創造了有利的發展環境,比如“無人小店”的出現方便了人們(men) 的生活。顧客刷臉或掃碼進店後,挑選完畢直接出店就能自動結算,整個(ge) 過程隻需短短數秒……上海羅森便利店推出無感支付智能門店,讓顧客快捷、便利地選購商品。

  相關(guan) 監管日趨完善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係統收集的消費維權情況顯示,假冒偽(wei) 劣、貨不對板、優(you) 惠差異等是主要問題。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消費渠道與(yu) 方式的創新也為(wei) 傳(chuan) 統監管體(ti) 係帶來新挑戰。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範明誌說,數字化對消費升級的影響,不能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消費產(chan) 品升級,更多的是數字化對消費方式、規則的促進。

  為(wei) 促進新型消費健康發展,《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以新業(ye) 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文件頻頻出台。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相關(guan) 規範落地生效,對於(yu) 消費新業(ye) 態、新場景、新模式的監管將愈發完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逐步得到切實保障。

  何 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何 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