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引領行業向智能化躍升

發布時間:2023-05-24 15:48:00來源: 經濟日報

  圖為(wei) 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hui) 智能科技展上,一名兒(er) 童和一款機器人在互動。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攝

  AI機器人現場作詩、智能岸橋機器人遠程操控、智能拆裝魯班鎖、數字孿生魔盒……在日前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hui) 上,492家企業(ye) 和機構攜帶一批硬核科技成果亮相。本屆智能大會(hui) 有哪些新趨勢新亮點,又有哪些新思考?

  智能科技成風口

  “請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模仿梁曉聲先生的小說風格,續寫(xie) 一段文字。”在大會(hui) 的智能科技展上,參展觀眾(zhong) 圍著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向它提問,模型迅速回答,博得參觀者讚許。這是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在全國的首秀。

  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是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新一代認知智能大模型,具備跨領域多任務類人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可實現基於(yu) 自然對話方式的用戶需求理解與(yu) 任務執行。同時,通過多元能力融合統一賦能各行各業(ye) ,基於(yu) 科大訊飛新一代大模型訓練框架,持續從(cong) 海量數據和大規模知識中學習(xi) 進化。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表示,該模型已在教育、辦公、車載、數字員工等多個(ge) 行業(ye) 和產(chan) 品中落地,將為(wei) 訊飛開放平台上超400萬(wan) 的開發者團隊進一步賦能。

  走進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展區,基於(yu) 飛騰芯片的信創車載終端首次亮相。飛騰公司副總裁郭祥雷介紹,該產(chan) 品結合公交業(ye) 務場景,打造全場景基於(yu) 自主可控芯片的公交應用解決(jue) 方案,產(chan) 品有望引領上下遊元器件、集成電路、行業(ye) 軟件適配等諸多要素,推動產(chan) 業(ye) 鏈聯動。

  在中國聯通5G智能體(ti) 驗專(zhuan) 區裏最引人注目的是“5G+未來工廠”。參觀者可以在展台通過小程序下單,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一杯下午茶,親(qin) 身體(ti) 驗係統自動安排生產(chan) 、製造、出貨、配送的整個(ge) 過程。還可以通過VR設備將整個(ge) 生產(chan) 過程盡收眼底,實現多品種、個(ge) 性化、定製式的柔性生產(chan) 。

  AI助力產(chan) 業(ye) 提升

  智慧生態、智慧碼頭、智慧駕駛、智慧能源……在國家會(hui) 展中心(天津)S8展館天津港集團展區,天津港集團攜多項智慧港口建設成果亮相大會(hui) 。“能親(qin) 身體(ti) 會(hui) 到遠程智能操控係統抓取集裝箱的全過程,很有意思。”來自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參觀者王佳為(wei) 說。

  在智能大會(hui) 現場,天津港集團自主研發製造的氫電混合動力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可利用激光雷達、攝像頭、組合導航等多傳(chuan) 感器融合,在5G、北鬥導航技術的支持下,無需借助任何標記物,即可實現自動駕駛,並通過氫燃料發動機進行續航。同時,機器人搭載的港口全麵數字孿生技術底座“津鴻”,具備端側(ce) 自組網與(yu) 智能協同能力,在有效提升設備運行穩定性的同時還能實現不同生產(chan) 設備之間的“近場交互”。

  在國家電網展台,其自主研發的電力組塔機器人首次亮相。自主攀爬越障、識別定位、螺栓緊固等一係列施工作業(ye) 在這款機器人麵前都是“小菜一碟”。“電力組塔機器人為(wei) 輸電線路建設、運維、巡檢等多場景功能應用提供可能。”國網天津電力高級專(zhuan) 家馬駿介紹,地麵技術人員可實現對組塔機器人全作業(ye) 過程的實時監控,全麵保障施工安全和質量。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主席萬(wan) 鋼指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一直牢牢把握“賦能實體(ti) 經濟、支撐社會(hui) 發展”這條主線,通過應用需求牽引、創新係統開放、平台主導作用、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賦能產(chan) 業(ye) 升級和社會(hui) 進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發體(ti) 係和應用生態,引領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從(cong) 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躍升。

  未來發展前景好

  當前,隨著各行業(ye) 、各領域對人工智能需求的日益增長,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斷湧現。同時,對其倫(lun) 理規範、風險框架以及治理理念和模式的探索,也受到廣泛關(guan) 注。下一步,人工智能應向哪個(ge) 方向發展?

  萬(wan) 鋼認為(wei) ,下一步,應更加關(guan) 注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範式的變革,加快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應用拓展和生態培育,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推動倫(lun) 理、規範、標準與(yu) 技術深度融合,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水平開放合作。

  同時,萬(wan) 鋼表示,建議係統、全麵地分析和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進展、新態勢,在模型層麵應理解“通”與(yu) “專(zhuan) ”的相對性,在數據層麵應把握“大”與(yu) “小”的辯證關(guan) 係,在交互界麵應推進“人”與(yu) “機”的協同互動。

  科技部部長王誌剛表示,科技部將緊緊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機遇,加大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發布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區域高地和基礎平台,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應用賦能、倫(lun) 理治理等方麵深化與(yu) 各方交流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持續健康發展。

  對企業(ye) 來說,更看重人工智能其中蘊藏的巨大機遇。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認為(wei) ,未來數字化的高峰一定是大模型推動下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指數級躍變將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大模型將會(hui) 帶來一場新工業(ye) 革命,能夠像“發電廠”一樣,把從(cong) 前難以直接使用的大數據加工成“電”,賦能千行百業(ye) 。百度CEO李彥宏也表示,期待未來在大模型之上,各行各業(ye) 各種應用能夠找到好的應用場景,能夠獲得效率大幅度地提升。

  周 琳 商 瑞 (來源:經濟日報)

  周 琳 商 瑞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