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掀熱潮 中國著力打造開源生態
(經濟觀察)大模型掀熱潮 中國著力打造開源生態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電 (記者 劉育英)在全球的大模型競賽中,中國已占有一席之地。從(cong) 2023中關(guan) 村論壇上記者了解到,打造開源生態已經成為(wei) 中國業(ye) 界的選擇。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開源發展委員會(hui) 主任王懷民援引統計稱,過去5年在世界上參數量超過百億(yi) 的大模型大約有45個(ge) ,其中有32個(ge) 出現在美國,9個(ge) 出現在中國,4個(ge) 出現在歐洲。
大模型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王懷民表示,人工智能領域大模型發展非常迅速,人們(men) 希望大模型能夠成為(wei) 通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一個(ge) 重要技術途徑。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梅建平表示,以預訓練大模型、AI(人工智能)、算力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技術正在引發新一輪AI創新熱潮,營造良好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可以為(wei) 實體(ti) 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提供堅實支撐。
中國正在多方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部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推進國家公共算力平台和中國算力網建設,推動數據、算力、算法等要素共享與(yu) 流通,打造算力基座。
北京市5月份啟動“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創新夥(huo) 伴計劃”,以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和應用,賦能千行百業(ye) 數智化轉型。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應用導向、場景驅動、技術支撐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但在底層算法、關(guan) 鍵軟硬件和生態體(ti) 係等方麵仍需進一步發展。
縱觀全球,打造人工智能生態,有開源和閉源兩(liang) 種路線。王懷民介紹,大模型因其不確定性形成開源模式和預研模式同時推進的基本格局。在美國32個(ge) 大模型中,有15個(ge) 開源。中國的9個(ge) 大模型中有5個(ge) 開源。
開源已經成為(wei) 互聯網時代以來的主流模式。而在全球大火的ChatGPT,在ChatGPT2發布之後,OpenAI對其實行閉源發展。
對於(yu) 人工智能生態建設,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在2023中關(guan) 村論壇上表示,中國堅持開源協作,加強大模型技術持續創新,協同解決(jue) 透明性、穩定性等共性問題,進一步推動算力資源和數字資源開放共享,加快形成大模型的產(chan) 業(ye) 生態。
新一代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shu) 長黃鐵軍(jun) 表示,近期大模型熱潮席卷全球之後,開源開放的活力被進一步激發,開源開放正在成為(wei) 塑造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主導力量。中國的開源經過30多年的發展也一定進入了蓄勢發展的新階段。
2017年,中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開源、開放作為(wei) 基本原則寫(xie) 入了規劃。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中,提出引導鼓勵國家項目支持研發成果開放共享,依托人工智能頭部企業(ye) 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構建開放生態、推動行業(ye) 發展。
百度、華為(wei) 、阿裏、科大訊飛等中國科技企業(ye) 在開放人工智能的框架和模型方麵積極參與(yu) 工作。華為(wei) 昇騰計算業(ye) 務首席技術官周斌表示,華為(wei) 打造了基於(yu) 昇騰的底層軟硬件的能力,支持開源的AI框架。
王懷民說,中國發展開源生態要打造ChatGPT這樣的明星項目,可以吸納更多的開發者和擁有定義(yi) 用戶的主導權。建立起人工智能開源創新的新平台後,可以有效支撐AI芯片、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發展,體(ti) 現出在該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