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訪成都“醫育結合”新模式:托育機構如何解決家長“後顧之憂”?

發布時間:2023-05-29 15: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5月28日電 (記者 王鵬)近年來,隨著三孩政策深入實施,許多家庭對生育有了新顧慮——孩子不滿3歲無法上幼兒(er) 園,家長都需要工作,老人帶孩子太累,送到托育機構又不放心,怎麽(me) 辦?

  在此背景下,“托育機構規範化發展、讓家長放心托育”成為(wei) 必然要求。從(cong) 2020年起,成都市推出了一係列措施促進托育行業(ye) 規範化發展。目前成都托育工作發展如何?有哪些創新?近日,中新網記者進行了探訪。

  健康管理員製度:為(wei) “醫育結合”保駕護航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三歲以下嬰幼兒(er) 人數超3200萬(wan) ,每年新增1000萬(wan) 左右。城市中超過1/3比例的家庭有托育需求,在發達地區和一線城市這種需求更加強烈。

  在成都市金牛區萌牛家托育中心,有個(ge) 特殊的崗位——保健員。每天早上,保健員何越都要給入園的小朋友進行健康晨檢,同時對進餐情況進行巡視,並每周為(wei) 孩子們(men) 製定營養(yang) 食譜。每個(ge) 月,她還要監測孩子們(men) 的身高體(ti) 重變化,並及時反饋給家長。

  何越說,保健員的職責是結合兒(er) 保專(zhuan) 業(ye) 知識來指導托育機構和保健人員,主動幹預並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作息習(xi) 慣,幫助托育機構和家長共同科學撫養(yang) 。“比如,很多孩子在家由老人帶,過於(yu) 寵溺,孩子睡個(ge) 懶覺,早午餐就不規律;玩的時候,運動量也沒有科學控製,不利於(yu) 健康成長。”

  除了在托育機構開展衛生保健日常工作的保健員,目前成都的已備案托育機構都配置了健康管理員,他們(men) 絕大多數是當地婦幼保健院、基層醫療機構的兒(er) 童保健科醫護人員。記者了解到,兒(er) 童保健科醫護人員的臨(lin) 床經驗與(yu) 優(you) 勢更貼近於(yu) 0-3歲嬰幼兒(er) 的實際問題與(yu) 需求,於(yu) 是成都市衛健委創新性提出了健康管理員製度。

  成都市婦女兒(er) 童中心醫院(成都市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指導中心)保健部副主任任妍告訴記者,醫院會(hui) 定期對全市保健員及健康管理員進行業(ye) 務及管理要求培訓,同時進行質量控製。“健康管理員每季度至少為(wei) 托育機構開展一次衛生保健相關(guan) 培訓,每半年組織舉(ju) 行一次托育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和家長參加的衛生保健工作座談會(hui) 或嬰幼兒(er) 健康知識講座。”

  家長:“價(jia) 格普惠,更加放心”

  長期起來,國內(nei) 托育機構普遍收費較高,動輒七、八千元每月,讓許多家長望而卻步。記者了解到,成都正構建普惠優(you) 先的托育服務體(ti) 係,例如在城市社區,利用社區綜合體(ti) 及國有閑置資產(chan) ,與(yu) 專(zhuan) 業(ye) 托育服務機構合作開辦普惠托育。

  與(yu) 成都金牛區婦幼保健院一牆之隔的萌牛家托育中心,便是由金牛區婦幼保健院參與(yu) 建設的普惠托育機構。成都市民楊麗(li) 群說,除了費用便宜,“家庭完全可以承擔”,更讓她意外的是托育中心細致的服務和“醫育結合”的保障。“托育中心有保健員和健康管理員,對孩子習(xi) 慣的培養(yang) 非常好,之前家裏是老人帶孩子,很溺愛,習(xi) 慣就不好。”楊麗(li) 群表示,機構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格外關(guan) 注,例如扁桃體(ti) 發炎,很快就能發現,從(cong) 而避免病情延誤。

  此外,成都托育機構的營養(yang) 膳食也讓家長“更加放心”。楊麗(li) 群說,有專(zhuan) 門的醫生製定營養(yang) 膳食,孩子比在家中吃得“更科學營養(yang) ”。

  托幼一體(ti) 化是成都托育體(ti) 係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多年的運行實踐中,幼兒(er) 園在營養(yang) 膳食管理方麵已相當成熟。記者在成都市機關(guan) 第三幼兒(er) 園食堂看到,托幼機構食堂甚至會(hui) 登記每個(ge) 孩子的過敏原,並實時顯示在電子屏幕上,從(cong) 源頭杜絕孩子發生過敏。

  “我們(men) 在成都市婦女兒(er) 童中心醫院的指導下,每季度給孩子們(men) 科學製定膳食計劃,同時每周進行膳食帶量計算,並提前從(cong) 家長處收集過敏原情況。”成都市機關(guan) 第三幼兒(er) 園集團辦公室主任張林嘯說。

  國內(nei) 率先編寫(xie) 出版“官方版帶娃指南”

  在成都市托育工作發展中,由成都市衛健委委托成都市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指導中心組織專(zhuan) 家編製的《成都市家庭嬰幼兒(er) 照護指南(試行)》和《成都市托育機構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指南(試行)》於(yu) 2021年正式印發,格外引人關(guan) 注,這也是成都在國內(nei) 嬰幼兒(er) 照護領域的率先探索。

  “日常工作中發現,很多家長及托育機構渴求科學的嬰幼兒(er) 照護知識,通過網絡等形式四處搜集,但內(nei) 容良莠不齊。”作為(wei) 主編之一,任妍介紹了兩(liang) 個(ge) 《指南》編寫(xie) 的初衷。

  據介紹,兩(liang) 個(ge) 《指南》針對的對象之一是家長,告訴家長孩子在家期間,從(cong) 出生到三歲前,帶養(yang) 過程裏需要注意的問題;對象之二是托育機構,包括喂養(yang) 營養(yang) 膳食、意外傷(shang) 害預防、傳(chuan) 染病防控、衛生消毒等。“大都是嬰幼兒(er) 照護過程中專(zhuan) 業(ye) 性較強,對嬰幼兒(er) 生命安全、生長發育影響大,不易掌握的方麵。”

  “成都探索的‘醫育結合’模式,是出於(yu) 0-3歲嬰幼兒(er) 的生理心理發育特點出發的。”任妍說,對0-3歲嬰幼兒(er) 來說,最重要的是健康安全以及回應性照顧和早期發展,因此必須了解其生理心理特點,再去確定食譜、喂養(yang) 方式等,“這方麵,醫療機構有天然優(you) 勢。”

  任妍介紹,成都把對嬰幼兒(er) 照顧的工作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一方麵要求基層醫療保健機構進入托幼機構,另一方麵把基層醫療機構對於(yu) 轄區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的指導管理工作,納入機構評審中。”

  任妍透露,目前成都市婦女兒(er) 童中心醫院正在牽頭建設全市托育機構電子信息係統,未來將與(yu) 成都市“婦幼一卡通”健康信息管理係統連通,預計2023年年底可投入使用。

  數據顯示,最近兩(liang) 年來,成都市新增普惠托位6800多個(ge) ,3歲以下嬰幼兒(er) 入托率較2020年提高了2.7個(ge) 百分點。(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