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未來科學論壇:學者建言以更加開放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 (張偉(wei) 帥 張素)“科學所麵臨(lin) 的問題,也是全人類所麵臨(lin) 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業(ye) 界需要持續開放國際交流,不斷拓寬科學視野,在科學的交叉融合中共同應對挑戰。”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沈向洋近日參加2023未來科學論壇時說。
2023未來科學論壇由未來論壇聯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主辦方表示,通過聚焦國際科技創新前沿議題,凝聚新時代的科學力量,弘揚科學精神,旨在倡導麵向全球的創新交流合作,搭建科學與(yu) 社會(hui) 各界間的橋梁,激勵和支持新一代青年科學家開展創造性、突破性和顛覆性的研究。
與(yu) 會(hui) 學者專(zhuan) 家認為(wei) ,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ju) 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以科學為(wei) 引擎,加速、拓寬和深化科學進步對社會(hui) 的積極影響,將形成科學進步帶動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社會(hui) 經濟反哺科學進步的正向良性循環。
“科學的定義(yi) 中一定是包含‘開放’二字的,尤其是近年來的氣候變化、碳排放、人類健康等科學問題,是全人類麵臨(lin) 的生存挑戰,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來共同應對。”香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翔在本場論壇上說。
“青年科學家需要更多通過公益平台形式,參與(yu) 跨學科交流與(yu) 國際合作。如果我們(men) 可以一起合作,科學研究會(hui) 更有效率。”東(dong) 京大學榮譽教授、亞(ya) 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池內(nei) 克史說。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席教授、亞(ya) 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白俐翾看來,青年科學家需要有標誌性成果展現給世界,他們(men) 在研究問題時尤其需要具備全球視野。通過一些全球化的公益平台,青年科學家可以與(yu) 跨學科的、資深的研究員一起合作,互相交流對於(yu) 科學問題的理解,從(cong) 而拓展對於(yu) 科學研究的想法。
2023未來科學論壇舉(ju) 辦期間,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還圍繞科學精神的開放與(yu) 包容這一議題展開研討。
“科學家作為(wei) 人類最具好奇心、最有思考力的優(you) 秀代表,正在帶領全人類在未知領域進行探索,需要人們(men) 給予更大的關(guan) 注和更有效的支持。”未來論壇理事會(hui) 2023輪值主席、未來科學大獎奠基捐贈人劉芹表示,希望通過支持亞(ya) 洲各國青年人才溝通交流、項目對接、科技創新,鼓勵和帶動更多青年科學家探知未來,挑戰“無人區”。
“希望通過支持基礎學術研究,營造一種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hui) 文化,並通過一係列科普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對科學產(chan) 生好奇心,關(guan) 注、熱愛科學事業(ye) 。”沈向洋說。
未來論壇理事、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表示,就未來科學大獎而言,這是一個(ge) 國際性的、開放性的科學獎項,設立8年來一直踐行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希望通過專(zhuan) 業(ye) 、獨立的評審機製,以創新的科學精神影響世界、影響下一代”,他說。
和玉資本管理合夥(huo) 人、亞(ya) 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捐贈人曾玉注意到,目前,各地政府正在加大對科研的支持力度,民間也出現了更加多元化的激勵機製。她表示,通過將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創業(ye) 公司、企業(ye) 等多個(ge) 維度的培養(yang) 機製進行聯動,有助於(yu) 形成複合型科研人才的培養(yang) 模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