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醫療新科技協同創新聯盟”上海啟動
中新網上海6月1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1日獲悉,“長三角醫療新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正式啟動。
該聯盟以醫療新科技為(wei) 主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專(zhuan) 家成果展示與(yu) 轉化中心、上海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服務聯盟、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科創辦及上海市嘉定區科技創新服務聯合會(hui) 共同發起。聯盟旨在聚集創新醫療器械、精準醫療和數字醫療領域內(nei) 的高校院所、龍頭企業(ye) 、創新企業(ye) 和科創載體(ti) ,希望以創新鏈帶動產(chan) 業(ye) 鏈,加快前沿技術、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培育更多具有硬科技、顛覆性技術的企業(ye) 。
在同期舉(ju) 行的“創·在上海”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科創論壇暨“無科創、無未來”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科創走進嘉定活動中,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陸敏指出,要從(cong) “打造人才引領驅動的新引擎、構建大中小企業(ye) 主動融合的新模式、形成融合創新的新生態”三個(ge) 方麵,促進新技術、新企業(ye) 與(yu) 醫療產(chan) 業(ye) 相融合,實現產(chan) 業(ye) 全鏈融通發展,為(wei) 國家發展高水平科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嘉定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峰介紹,嘉定被稱為(wei) 上海的“科學衛星城”,不僅(jin) 吸引了眾(zhong) 多科研院所落戶,還形成了以精準醫療等為(wei) 引領的新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李峰表示,嘉定區政府將不斷優(you) 化創新創業(ye) 生態環境,打造以“硬科技、國際化、超強孵化力”為(wei) 核心的高質量科技孵化器,“讓創業(ye) 企業(ye) 能夠更智慧、更便捷地到達成功彼岸”,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活動中,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遺傳(chuan) 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林鑫華的主題報告聚焦“生命科學源頭創新,開拓精準醫學轉化之路”。由於(yu) 心血管病、腫瘤等疾病的多發,精準醫學成為(wei) 了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代表著“創新與(yu) 技術相結合的典範”。林鑫華指出,“類器官”作為(wei) 生物醫藥革命性模型,在器官發育和維持、病毒傳(chuan) 播及致病機製、腫瘤研究等方麵被廣泛應用。同時,林鑫華表示,目前“類器官”領域機遇與(yu) 挑戰並存,需要更深一步探索和研究。
上海相關(guan) 醫療器械企業(ye) 董事長梁棟科的分享聚焦“科創企業(ye) 在生命科學賽道‘脫穎而出’之路”。目前中國高校承擔了近50%國家級課題研究,但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轉化率在全國的占比很低。對此,梁棟科建議效仿以色列的孵化模式,提高中國醫學臨(lin) 床轉化成果。“一顆好的種子要有陽光雨露,要有好的生態環境才能茁壯成長。”他從(cong) “醫學轉化”與(yu) “醫工合作”兩(liang) 個(ge) 角度,介紹了其所在企業(ye) 的平台戰略,並倡導社會(hui) 各界共築健康創新的醫療生態圈。
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AI助力·管理賦能——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未來增長”主題,與(yu) 會(hui) 嘉賓們(men) 展開討論,為(wei) 醫療行業(ye) 實現智能化轉型群策群力。林鑫華認為(wei) ,“創造首創的原始數據是整個(ge) 轉化醫學的源頭”。對於(yu) 如何解決(jue) 患者對於(yu) AI的信任問題,林鑫華指出,重點是要“提升硬科技”和“加強科普宣傳(chuan) ”。企業(ye) 界精英王海表示,AI對於(yu) 醫療的重要意義(yi) 之一,在於(yu) “加強醫工結合”,“使用AI模擬技術升高臨(lin) 床試驗效率”是未來發展方向。
複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洪曉武對初創型醫療器械企業(ye) 選址提出建議,包括:選擇國家級醫學院校所在的高科技園區;選擇具備政策優(you) 惠、配套服務等便利條件的國家級平台或孵化器;具備柔性退出機製等。此外,他認為(wei) ,組建一支涵蓋人工智能算法、臨(lin) 床醫學、大數據研究等方麵的“複合型團隊”,更適合當下企業(ye) 發展需求。嘉定區科技創新服務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任佳指出,醫療器械創新團隊和項目落地優(you) 先考慮的因素是“園區孵化器中是否有催化劑或承擔催化劑角色的機構”。因此,將醫療創新資源串聯起來、營造產(chan) 業(ye) 生態圈至關(guan) 重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