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對A股市場的信心、決心和耐心
近段時間,A股波動有所加大,一些投資者心緒跟著跌宕起伏、焦慮難安。這反映出部分資金對目前形勢的認識不夠清晰,甚至存在情緒上的宣泄。
撥開障目的迷霧,清醒認識,堅定信心、決(jue) 心和耐心,是當前市場參與(yu) 各方的首要任務。
堅定信心。事關(guan) A股長期表現的核心因素,如基本麵、流動性等仍是相對穩定且不斷向好的。
論宏觀經濟基本麵,從(cong) 4月份情況看,我國主要生產(chan) 需求指標同比增速回升明顯,經濟運行延續恢複態勢,積極因素累積增多。論流動性,市場流動性一直保持合理充裕,4月末M_2餘(yu) 額280.8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4%;同時,居民儲(chu) 蓄率總體(ti) 高企,投資轉化潛力大,隨著部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後續股市潛在增量資金可觀。論估值水平,A股市場依舊處於(yu) 估值底部,具備較強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利好還在不斷匯集。新一輪上市公司提質行動正深入推進,工作重點從(cong) “治亂(luan) ”轉向更深層次的“提質”,上市公司規範性穩步提升、引領創新作用日益突出。綜而觀之,支撐A股走出向好行情的基本依托依然堅實而有力。
篤定決(jue) 心。一個(ge) 健康穩定的資本市場離不開持續的自我革新,震蕩格局下,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與(yu) 賺錢效應,讓投資者放心投、大膽投是必要之舉(ju) 。
“重融資,輕投資”現象要扭轉。隨著全麵注冊(ce) 製的落地實施,A股上市公司數量、融資額等攀上新台階,“解渴”企業(ye) 資金需求的同時,也要注重投資回報。一方麵要繼續完善定增、配股等再融資手段,遏製上市公司過度融資、頻繁融資的行為(wei) ,避免出現“竭澤而漁”;另一方麵要建立健全常態化退市機製,加大“空殼”“僵屍”企業(ye) 出清力度,讓資金更精準流向優(you) 質企業(ye) ,獲得應有的正向反饋。
回報投資者得積極。今年以來,已有上千家上市公司發布減持計劃,雖說減持是企業(ye) 合法權利,但大規模集中減持、清倉(cang) 式減持很可能會(hui) 消減投資者信心。上市公司應進一步提升責任意識,將常態化、製度化回報投資者當成頭等大事,通過實施注銷式回購、穩定且合理的分紅派息,與(yu) 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提升企業(ye) 魅力值。
吸引長期資金需加力。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當前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入市還存在瓶頸,需進一步打破“腸梗阻”。比如,適當放寬入市門檻、優(you) 化入市比例要求等,給予長期資金更充足的施展舞台;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拓寬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供給等,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
保持耐心。投資者也要振作精神,始終保有價(jia) 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性和智慧。
事實上,放在全球範圍看,今年以來A股表現雖然不算突出,但也不至於(yu) 太差。截至6月1日收盤,上證指數已上漲近4%,年內(nei) 一度突破3400點,創下近10個(ge) 月新高。投資者要學會(hui) 在市場波動中穩住心態,堅信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hui) 改變、堅信資本市場全麵深化改革的腳步不會(hui) 停止,不因短期震蕩而亂(luan) 了節奏。
隻要各方堅定信心、決(jue) 心和耐心,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該走的路,難題就會(hui) 迎刃而解,各路資金自會(hui) 蜂擁而至,A股自會(hui) 走出漂亮的向上曲線。
李華林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