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過度解讀年輕人買彩票
據中新經緯報道,近期的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4月累計,全國共銷售彩票1751.5億(yi) 元,創5年來同期新高,同比增長49.3%。在彩票收入上漲的同時,有媒體(ti) 指出這是因為(wei) “年輕人也愛上買(mai) 彩票了”,並分析了背後的種種原因,諸如職場挫折、情緒焦慮等。
其實,彩票收入上漲,其中年輕人貢獻多少並沒有權威數據,也不太好統計。但從(cong) 社交平台上能看出,確有不少年輕人去購買(mai) 彩票、刮刮樂(le) 之類的產(chan) 品。
但如果仔細梳理的話,這不一定是因為(wei) 年輕人變了,倒和彩票行業(ye) 本身的“努力”有關(guan) 。現在彩票店走向了年輕化,開進了商場、超市、地鐵站,還有的在大型商超裏做起了快閃店,有的則轉型成福潮店。
彩票店的裝修也越來越講究,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wei) 是個(ge) 奶茶店。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打卡買(mai) 彩票”在社交平台上能夠火起來——這不是一個(ge) 過時、老舊的習(xi) 慣,相反還帶著點新潮時尚,讓年輕人樂(le) 於(yu) 去分享。
因此,說年輕人買(mai) 彩票是因為(wei) 壓力過大,指望通過運氣來“逆天改命”,未免離題太遠。至少從(cong) 彩票和年輕人的“相處模式”看,二者其實已經彼此接納,彩票已經很自然地融入了年輕人的生活圖景。
一張彩票並不貴,路過彩票店隨手買(mai) 兩(liang) 張,中獎固然好,沒中也是圖一樂(le) 。彩票更像是一種日常的精神消費,年輕人未見得多麽(me) 虔誠、投入,隻不過是舉(ju) 手投足間給自己的生活添點色彩。
而且,我國的彩票發行和國家的福利或體(ti) 育事業(ye) 關(guan) 聯,能給參與(yu) 者一種價(jia) 值感。有人在接受采訪時就說,“沒中獎就當是為(wei) 福利事業(ye) 做貢獻了”。有了這樣的價(jia) 值認同,彩票被當代年輕人認可,其實就在情理之中了,輿論也無需過度解讀。
當然,也需要提個(ge) 醒,把買(mai) 彩票當作生活的儀(yi) 式感之一,偶爾為(wei) 之放鬆一下未嚐不可,但切不可沉迷、投入過大,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如果把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變成了生活負累,那就未免得不償(chang) 失了。
□夏研(媒體(ti) 人)
(新京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