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滬港合作領域寬情誼深 港商自稱“滬港人”

發布時間:2023-06-07 10: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6月6日電 (範宇斌)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滬港合作會(hui) 議機製建立20周年。近日,上海市總商會(hui) 與(yu) 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簽署全麵加強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建立協作交流機製,搭建交流平台,鼓勵兩(liang) 地企業(ye) 聯合“走出去”,並同步舉(ju) 辦首次“滬港企業(ye) 家圓桌會(hui) ”。

  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會(hui) 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日前亦率領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代表團在滬調研考察,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回憶道,40餘(yu) 年前,他是第一批進入內(nei) 地投資的港商,從(cong) 廣東(dong) 珠海、廣州一路“北上”來到上海奉賢,投資了對蝦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後又至江蘇南通、遼寧大連等地投資。“回過頭看,盡管當時的投資比較保守,但確確實實打開了合作的大門。”

  蔡冠深是眾(zhong) 多參與(yu) 內(nei) 地建設和發展的港商之一。滬港兩(liang) 地交流和合作深有淵源,滬港兩(liang) 地開埠後,長期保持頻繁的貿易往來和交流。二戰後,不少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實業(ye) 家攜資金和技術到香港發展,造就了當時香港輕工業(ye) 和經濟的蓬勃發展。

  1978年11月22日,時任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會(hui) 長湯秉達一行就來到上海,推動滬港兩(liang) 地工商界加強交流。改革開放後,一批批香港企業(ye) 家把握商機,第一時間奔赴內(nei) 地。

  為(wei) 團結組織滬港兩(liang) 地的經濟團體(ti) 、企業(ye) 和經濟界人士建立聯係,搭建互訪合作平台,滬港經濟協會(hui) 於(yu) 1984年11月在滬成立;次年2月,香港滬港經濟發展協會(hui) 在港注冊(ce) 成立。

  自1992年起,上海市總商會(hui) 與(yu) 香港工業(ye) 總會(hui)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hui) 、香港經貿商會(hui) 、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hui) 、香港總商會(hui) 、全港各區工商聯、香港中國商會(hui) 、中國香港(地區)商會(hui) 、香港貿發局9家商會(hui) 和貿易機構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滬港基層工商團體(ti) 不斷深入交流,兩(liang) 地各區工商聯間交流並簽署了16份友好合作協議。

  上海市總商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十年來,上海市總商會(hui) 積極開展與(yu) 香港各結好商會(hui) 、貿易機構的友好往來,通過組團互訪、聯合辦活動、經貿對接等方式,不斷加強滬港兩(liang) 地經貿洽談、青年交流、優(you) 勢互補、互學互鑒,促進兩(liang) 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同時,加強滬港青年企業(ye) 家、青年學生交流。

  “我經常是上海和香港兩(liang) 頭跑。”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副會(hui) 長、滬港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姚祖輝告訴中新社記者,“我現在自稱是‘滬港人’,在上海是香港人,在香港是上海人。”正是如此,姚祖輝見證了滬港合作交流結出的碩果。“滬港經濟協會(hui) 最早在上海漕河涇投資了一家工廠,後來港商投資的大樓遍布上海淮海路、南京路。”

  在香港企業(ye) 家看來,上海成為(wei) 向內(nei) 鏈接的“連心橋”,香港企業(ye) 來上海能鏈接全國;而香港則成為(wei) 上海企業(ye) 走向世界的“彩虹橋”,許多上海企業(ye) 去香港尋找新機遇。

  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王均豪回憶起旗下吉祥航空剛成立時,“第一班飛機就是飛向香港,在這之後我們(men) 飛向了國際”。

  當前,上海正在奮力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入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等“五個(ge) 中心”和青年發展型城市,為(wei) 滬港企業(ye) 家在滬投資興(xing) 業(ye) ,開展合作交流,提供嶄新機遇和廣闊天地。

  蔡冠深也有了新目標,他期待,接下來可以攜手更多上海企業(ye) 家一起“走出去”,共同拓展全球市場。(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