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此前預計——到2030年代北極夏季可能沒有海冰
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通訊》6日發表的一項氣候變化模型研究認為(wei) ,即使在低排放場景下,北極可能早至2030年代就會(hui) 在9月間沒有海冰,比此前的估計早了約10年。這些最新發現強調了人類活動對北極的重大影響,表明了對北極在近未來的季節性無冰做好計劃和適應的重要性。
北極海冰在最近幾十年裏快速減少,自2000年起減少加劇。沒有海冰的北極可能影響北極內(nei) 外的人類社會(hui) 和自然生態係統,如改變海洋活動、進一步加速北極變暖、改變碳循環。然而,人類活動對海冰減少的影響、是否北極在低排放場景(SSP1-2.6)下也會(hui) 無冰,仍有相當不確定性。
為(wei) 了分析人類對北極海冰減少的影響並預測其未來路徑,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使用1979—2019年間的觀察數據約束模型。他們(men) 的發現表明,人類對北極海冰減少的影響全年可見,可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yu) 溫室氣體(ti) 排放增加。氣溶膠和自然因素(如太陽和火山活動)則小得多。
而且,研究團隊預計,在所有排放場景下,北極在2030—2050年的9月都可能發生無海冰現象。這與(yu) 此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估計相悖,後者沒有預測在低排放場景下未來北極夏季會(hui) 發生無海冰現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