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四川:因地製宜書寫“土地文章”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

發布時間:2023-06-07 15: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6月7日電(記者 嶽依桐)6月,四川省眉山市東(dong) 坡區永豐(feng) 村的高標準農(nong) 田裏,綠油油的秧苗在陽光下茁壯生長,自動監測氣象、土壤、病蟲害等情況的數字化設備則將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回傳(chuan) 至智能化平台,作物情況“盡在掌握”。

  “省心!水稻耕、種、播、收全程實現機械化,我們(men) 隻需按照專(zhuan) 家指導的方法做好田管,就安心等豐(feng) 收。”在東(dong) 坡區永豐(feng) 片區承包了約3000畝(mu) 土地的種糧大戶王元威如是評價(jia) 如今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今年種的是專(zhuan) 家選育的高產(chan) 品種,產(chan) 量肯定比去年高。”

  類似永豐(feng) 村的豐(feng) 收故事,正在四川廣袤的大地上不斷發生。這個(ge) 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西部省份,是中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之一,更承擔著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的全新使命。

  四川如何立足實際,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有針對性補齊短板弱項,讓“天府糧倉(cang) ”多裝糧、裝好糧?四川省今年年初出台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行動方案》中,根據各區域氣候、地形、發展程度等差異,因地製宜提出十方麵重點任務,包括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加快農(nong) 業(ye) 裝備現代化等。

  “隻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糧倉(cang) 。”在今年2月舉(ju) 辦的一場新聞發布會(hui) 上,四川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徐芝文表示,四川高度重視農(nong) 田建設,把“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為(wei) 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行動十大任務之首。

  徐芝文介紹,截至2022年,四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400餘(yu) 萬(wan) 畝(mu) ,今年將高質量完成425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的新建和改造提升,並計劃以十年為(wei) 期,分階段把全省6308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

  良田離不開灌溉。四川雖是“千河之省”,水資源總量豐(feng) 富,但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有效利用主要依靠大中型水利工程來實現空間均衡配置。如何有針對性地守牢產(chan) 糧的“水利命脈”,四川省水利廳副廳長權燕介紹,構建“乘勢利導、因時製宜、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自流輸水、互聯互通”的現代水網體(ti) 係是關(guan) 鍵。

  據了解,今年四川將全力推進引大濟岷“一號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從(cong) 大渡河瀘定水電站庫區引水,將水引入岷江,引水線路總長305千米,供水區包括成都、德陽等在內(nei) 的8市43個(ge) 縣(市、區),新增灌麵244萬(wan) 畝(mu) 、改善灌麵526萬(wan) 畝(mu) ,受益人口3600萬(wan) 。“我們(men) 還將分類推進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加快推進全省43個(ge) 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切實增強跨區域、跨流域水資源調配能力。”權燕說。

  農(nong) 業(ye) 機械的利用是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的關(guan) 鍵,也是現代化農(nong) 業(ye) 發展的重點。對於(yu) 丘陵山地占全省耕地八成以上的四川而言,雖然農(nong) 機總動力已達4917萬(wan) 千瓦,農(nong) 機保有量400萬(wan) 台(套),但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隻有67%。

  四川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劉永紅告訴記者,四川目前仍存在農(nong) 田宜機化改造進度慢,適宜丘陵山地農(nong) 業(ye) 機械研發難,丘陵山地可用小型機具少等問題。“要進一步提升四川丘陵地區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必須采用引進、改進、創製三項並舉(ju) 的技術路線。”

  劉永紅表示,人才是科研突破的“鑰匙”,四川省農(nong) 科院十分重視協同團隊的建設,期待通過科研院所和企業(ye) “強強聯手”,整合優(you) 勢資源,建立創新聯合體(ti) ,共同發力,攻堅破卡。另外,還應針對不同區域建立農(nong) 機農(nong) 藝融合科技服務團隊,加強配套科技服務。

  種業(ye) 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的“芯片”,良田配良種是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的主要抓手之一。據了解,四川正加快建設全國唯一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四川種質資源中心庫以及天府種業(ye) 實驗室創新平台,旨在集中資源開展種業(ye) 科技攻關(guan) 。

  劉永紅認為(wei) ,除了搭建平台和資源整合外,人才也是“川種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他舉(ju) 例道,四川省農(nong) 科院正加大作物種質資源學和作物遺傳(chuan) 育種學等優(you) 勢學科建設,大力培育生物合成、基因編輯、智能育種等新興(xing) 學科。“相信通過人才引進、培養(yang) ,四川種業(ye) 科技攻關(guan) 的力量將愈發強大。”

  在水旱從(cong) 人的“天府之國”千裏沃野上,辛勤的勞動者正在先進農(nong) 業(ye) 科技的幫助下,書(shu) 寫(xie) 著播種與(yu) 豐(feng) 收的“土地文章”。為(wei) 踐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的使命,四川行穩致遠。(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