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農機手搶收小麥(深度觀察)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夏糧生產(chan) 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第一季,夏糧產(chan) 量占全年糧食總產(chan) 量的1/4。眼下全國小麥陸續進入集中收獲期,“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全麵展開。
5月下旬,北方冬麥區出現大範圍持續降雨過程,給夏收帶來一定影響。本報記者趕赴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麥收一線跟訪農(nong) 機手,看高效搶收、機收服務、晾曬烘幹、跨區作業(ye) 等環節,實地調研當地積極應對陰雨天氣影響,力保夏糧顆粒歸倉(cang) 。
——編 者
開鐮——
“抓緊時間,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麥子收進倉(cang) 裏”
雨過天晴。5月31日,早上5點27分,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新安店鎮槐樹廟村農(nong) 機手李毛趁著收割機加油空隙,發出當天第一條微信:“我們(men) 已出發,前往目的地去割麥。”
記者跟著李毛,從(cong) 槐樹廟村出發,趕往朗陵街道鮑莊社區。
這是雨後的第一個(ge) 訂單——鮑莊社區的100多畝(mu) 麥子等著搶收。農(nong) 戶著急,李毛也急,“5月17日就離開家趕到湖北雲(yun) 夢縣收麥了,26日返回老家,連下幾天雨,車一直沒法進地幹活。”
收割機時速隻有30公裏,到達鮑莊社區地頭,已經快8點。當地幾位村民和運輸車早就等在路邊。李毛停好收割機,縱身跳下,招呼我也下來先休息。
“一大早趕過來,先休息?”李毛看出了我臉上的疑惑,他拉我進地。“地還發軟,現在進田容易陷車。”說話間,李毛讓我掐根麥稈試試。沒想到,要掐斷細細的麥稈我頗費了一番功夫。“你看,麥稈還是皮的。等太陽出來透透,麥稈變脆才好收。”李毛說。
9點20分,眼瞅著麥稈上的露水漸漸散去,李毛決(jue) 定駕駛收割機下地。“地裏還有些濕,但總體(ti) 可以,今天應該能幹不少活。”李毛駕駛技術嫻熟,收割機在地裏來回穿梭,麥子被大口大口吞下,變成麥粒裝進“肚子”;機身後方,打得粉碎的秸稈撒在地裏。10多分鍾,一畝(mu) 地就割完了。
趁著停下來卸糧食的工夫,記者坐進離地3米多高的收割機駕駛室,透過擋風玻璃,麥田盡收眼底。4個(ge) 通風口冷氣很足,穿著長袖也不覺得熱。“坐好啊,咱要開始工作了。”李毛眼睛緊盯前方麥地,左手打方向盤,右手前後操縱推杆,收割機在麥浪裏移動——前前後後、上下顛簸、時快時慢。
“現在開收割機跟開小汽車一樣,自動擋,腳下踩著油門就行。”李毛說得輕巧,可記者上車不到一小時,就覺得暈車了。李毛為(wei) 觀察割台高低以及割麥速度,身體(ti) 一直保持前傾(qing) ,時而還會(hui) 把座位向前調。
“現在農(nong) 機很智能,很多參數都能實時顯示。”說起收割機,李毛打開話匣子:“這是去年購置的新款農(nong) 機,200馬力大功率,作業(ye) 效率高,一天能輕鬆收完100多畝(mu) 地;車載北鬥導航可實時定位和測量作業(ye) 麵積,邊走邊測,收麥軌跡一目了然;車上有空調,再不用坐在‘蒸籠’裏收麥了。”
一個(ge) 收割機的穀倉(cang) 容量3000斤,每收割兩(liang) 三畝(mu) 地,就需要把收割機裏的麥子卸下來。眼見著穀倉(cang) 裝滿了,李毛掏出對講機招呼妻子胡秀榮,叫鄉(xiang) 親(qin) 把運輸車開過來拉麥子。
“現在日頭正好,抓緊時間,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麥子收進倉(cang) 裏。”快到中飯時間,日頭越來越大,地頭的車和人反而多了起來,拉麥車進來四五輛。看著麥粒從(cong) 收割機裏傾(qing) 瀉而下,村民張婷婷喜笑顏開:“這茬麥子終於(yu) 全收上來,心裏踏實了!”
在李毛看來,“割得幹淨”是對機手的最高評價(jia) 。前一段下雨,麥田裏有小麵積倒伏,這很考驗機手技術。看到倒伏麥,李毛總會(hui) 把速度放慢,把割台往下擺,細心把麥子收進倉(cang) 裏。“好機器用心割,倒伏麥也能顆粒歸倉(cang) 。”確山縣農(nong) 業(ye) 機械技術中心副主任劉東(dong) 升跟在我們(men) 後頭,蹲在地裏檢查收割完的麥茬和秸稈,“留茬不到10厘米,秸稈粉碎得非常好。上午收完小麥,下午就能貼茬搶播玉米,農(nong) 時一點不耽誤。”
“麥在地裏不要笑,收在倉(cang) 裏才牢靠。”確山縣委書(shu) 記路耕說,全縣91萬(wan) 畝(mu) 小麥主要依靠機收。搶抓有利時機,加快搶收速度,以高質量農(nong) 機作業(ye) 促進糧食顆粒歸倉(cang) 。5月31日,全縣已組織聯係4000餘(yu) 台農(nong) 業(ye) 機械投入“三夏”搶收搶種,累計完成收割42萬(wan) 畝(mu) 。
不隻在確山,“中原糧倉(cang) ”河南多措並舉(ju) ,搶抓時機、組織搶收。17萬(wan) 台輪式收割機和3萬(wan) 多台履帶式收割機進田作業(ye) ,省市縣聯動,借助農(nong) 機合作社市場化協作機製優(you) 勢,最大化發揮農(nong) 機裝備效用。“全省上下正以最大力度保障夏糧搶收,預計6月15日前後麥收基本結束。”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孫巍峰說。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主糧作物收獲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小麥、水稻、玉米機收率分別超過97%、94%、80%。機械化收獲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清選多道工序。今年“三夏”,全國預計共投入1650萬(wan) 台(套)各類農(nong) 機裝備,開展夏收、夏種和夏季田管機械化作業(ye) ,其中聯合收割機60多萬(wan) 台,機具總量供給充足、可以滿足“三夏”生產(chan) 需求。
搶收——
“跟天氣‘賽跑’,大規模機收場麵回來了”
6月1日,又是個(ge) 好天。日頭曬了一天,地很幹燥,麥稈也變得脆生。各村莊的搶收工作緊鑼密鼓、有序推進,田間地頭,大型收割機一字排開,拉麥車成群結隊——“大規模機收場麵回來了”。
早上還是5點多出門,不到8點我們(men) 就進地收麥了。“趁著天氣晴好,趕緊搶收,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李毛點開手機向我展示一款微信小程序——“三夏生產(chan) 氣象服務”,可實時查閱當前位置的氣象實況、預報、預警和麥收進度,“‘龍口奪糧’,就是在跟天氣‘賽跑’。”
這天,李毛收的是劉店鎮種糧大戶的地,成方連片,大型收割機能在地裏撒歡兒(er) 跑,坐在收割機上平穩多了。眼看100多畝(mu) 要割完,天色暗了下來,這時,一個(ge) 電話打來,李毛接完電話說:“來新訂單了,要轉場到留莊鎮邢河村連夜割麥。”
等收割機到達目標地塊時,天已經徹底黑了,田間地頭不少燈光在移動。“你瞧,大家夥(huo) 兒(er) 都在連夜幹,咱也不能落下!”話音沒落,李毛就發動收割機進了地。
臨(lin) 近23點,麥收現場的天空中,高懸起一盞燈,麥田頓時亮堂了不少。走近細瞧,燈被無人機牽引著升空,供電的是電力搶修車上的發電機。地麵上,收割機來回作業(ye) ;天空中,無人機移動照明。“燈照得遠,輻射麵積大,夜裏收割幫大忙了。”李毛說。
“麥地裏坑坑窪窪,視野不好,收割機車燈不給力,收割效率上不來。”原來,是一名在附近搶收的農(nong) 機手撥通了確山縣供電服務電話。接到電話,確山縣劉店中心供電所所長李昊立即向國網駐馬店供電公司求助:“臨(lin) 時架設線路不太現實,將照明置於(yu) 空中,無人機可以試下,但是我們(men) 數量不夠,請求支援。”
經過研判,多台專(zhuan) 業(ye) 無人機、照明設備、臨(lin) 時發電機隨即送到。國網駐馬店公司調用無人機照明,應急供電服務隊、無人機操作手隨時待命,努力為(wei) 夜間搶收小麥提供照明。田裏視野好了,李毛幹了通宵,直到6月2日早上5點,一天一夜割了160多畝(mu) 地!
在確山麥收一線,縣領導包片、鄉(xiang) 鎮班子成員包村、責任單位駐點、鎮村幹部到戶……全縣100個(ge) 縣直定點幫扶單位成立誌願服務隊120多個(ge) ,860多名誌願服務隊員深入“三夏”生產(chan) 一線;5100多名結對幫扶人員深入基層開展“三夏”生產(chan) 幫扶服務。
6月1日早上6點,星夜兼程從(cong) 江蘇趕來的機手董煥群進入麥田開始作業(ye) ,這是近3天從(cong) 外地趕來支援劉店鎮麥收的第134台收割機。劉店鎮鎮長萬(wan) 敬博說,鎮裏千方百計協調麥收機械,滿負荷開展麥收作業(ye) ,鎮村幹部全部下沉田間地頭,做收割機的“護航員”、機手的“保障員”。截至6月1日夜裏,劉店鎮9.5萬(wan) 畝(mu) 小麥全部收割完成。
“全力以赴,齊心協力,確保夏糧顆粒歸倉(cang) 。”劉東(dong) 升說,針對部分地塊收獲機械不足的情況,他們(men) 及時向市裏匯報,請求調劑機械,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發布了《致全縣農(nong) 機手倡議書(shu) 》。對外來機手,搞好全程服務,免費送餐到田間地頭。目前,確山縣共有收獲機械3300台,每天投入作業(ye) 機械2100多台,外地調入的收割機730多台。
麥熟一晌,貴在爭(zheng) 搶。今年我國大規模小麥機收開始時間比常年推遲3天左右。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會(hui) 同交通、氣象、能源等單位努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及時發布氣象預警預報和機收作業(ye) 氣象提示,在高速路口、主幹道沿途等設立跨區作業(ye) 接待服務站3200多個(ge) 、農(nong) 機保供加油站1.2萬(wan) 多座,開通“三夏”農(nong) 機熱線電話近1100部,為(wei) 農(nong) 戶機手提供作業(ye) 供需對接、農(nong) 機通行、優(you) 先優(you) 惠加油等保障服務。各主產(chan) 區組建了6000多支農(nong) 機應急作業(ye) 服務隊伍,幫助“小散偏”地塊和有困難的農(nong) 戶進行搶收搶種作業(ye) 。
烘幹——
“我們(men) 幹麥濕麥都收,不浪費一顆糧食”
“三夏”大忙,搶收的麥子去了哪裏?
趁著在留莊鎮割麥中午休息,記者坐上送糧的三輪車,和李毛一起來到確山縣供銷合作社留莊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一探究竟。
還沒進大門,老遠就看到門口豎著一塊大白板,“收購幹濕小麥”六個(ge) 大字格外醒目。振欣農(nong) 機合作社理事長鍾振朝,領著我們(men) 來到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的烘幹生產(chan) 線,機器轟鳴,有人正往一個(ge) 大漏鬥裝麥子,麥粒通過傳(chuan) 送帶自下而上送進烘幹塔加工,烘幹後的小麥通過高空傳(chuan) 送帶運到另一頭的倉(cang) 庫收儲(chu) 。
“這裏是兩(liang) 組烘幹設備,麥子12—14個(ge) 小時能烘好,一般到13%至14%的含水量就能收儲(chu) 了。”鍾振朝說,這幾天設備晝夜不停,一天能烘幹100噸小麥,還有五六十噸麥子從(cong) 這裏運走銷售。
說話間,農(nong) 戶付民選拉來一車剛打下來的新糧,技術員拿起測幹儀(yi) 插進車廂測量,“小麥水分13.2%”。“還不賴,這都能直接入庫了。”鍾振朝說。一會(hui) 兒(er) 工夫,付民選3畝(mu) 多地的糧食,換成了3400多元現錢。“小麥成交價(jia) 每斤1.1元,比去年低點,可俺收的幹麥,不用來回晾曬,直接換成錢,懸著的心也算是放下了。”付民選露出了笑容。
據介紹,這個(ge) 烘幹點設計的服務區域是方圓5公裏。周邊5公裏範圍內(nei) 共有6個(ge) 村,10萬(wan) 畝(mu) 莊稼。今年遇到連陰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麥子很多得往這裏送,設備有點轉不過來。“雖說我們(men) 是縣裏最大的烘幹點,可照現在的量來說,烘幹設備還得再建4組。”鍾振朝說。
烘幹機械開一次機需要有一定的糧食裝入量,但在確山,一家一戶小地塊種植,土地零散而且麵積小,很難在短時間內(nei) 集中大量待烘幹糧食。
為(wei) 了實現顆粒歸倉(cang) ,鍾振朝想到一個(ge) 辦法——烘幹點小農(nong) 戶優(you) 先,種糧大戶預約烘幹。“小農(nong) 戶人均兩(liang) 畝(mu) 多地,單個(ge) 烘幹不劃算,收購起來湊成一組集中烘幹。種糧大戶的我們(men) 利用晾曬場先曬幹,然後排隊烘。”
確山縣目前有糧食烘幹設備36台,總功率540千瓦,一天滿負荷作業(ye) 可烘幹1000多噸糧食。“麵對增長的小麥烘幹需求,算好利用率和經濟賬也很重要。”鍾振朝說,看成本,烘幹小麥成本不低,一噸麥賣2000多元,烘幹費用就得200多元。算投入,建個(ge) 烘幹點投入800多萬(wan) ,烘幹設備閑置率高,一般一年開機不到一個(ge) 月,今年特殊些,估計也就開兩(liang) 個(ge) 月。
走訪發現,種糧大戶的烘幹需求很迫切。雙河鎮大鄧莊白晶農(nong) 場,負責人白晶正帶著工人安放鋼筋,擴建烘幹設備。農(nong) 場現有3組烘幹設備,日烘幹能力達90噸,已累計烘幹1000多噸小麥。
烘幹點如何更好發揮作用,鍾振朝也在探索:“我們(men) 幹麥濕麥都收,不浪費一顆糧食。雨前雨中搶收的濕麥,含水量40%,每斤6毛至9毛錢,經過晾曬或者烘幹後每斤能賣1.1元左右。烘幹、燃料等能有補貼就好了。”
應烘盡烘、能曬盡曬,抓緊烘幹晾曬!河南緊急調動4460台烘幹設備,抓好搶收濕糧烘幹。發揮糧食係統、供銷係統優(you) 勢,加大濕糧收購力度,及時開展烘幹、倉(cang) 儲(chu) 。財政緊急下撥資金2億(yi) 元,專(zhuan) 項用於(yu) 小麥烘幹。同時鼓勵充分利用文化廣場、學校操場、空置廠房、各類場所的房前屋後、平整房頂等開展晾曬,指導農(nong) 民在田間地頭鋪設防水布進行晾曬,盡可能挖掘晾曬空間。
“加快提升糧食產(chan) 地烘幹能力,對於(yu) 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意義(yi) 重大。”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說,我國糧食烘幹種類主要以水稻為(wei) 主。然而近年來,降水線北移,小麥、玉米產(chan) 後烘幹需求急速增長;傳(chuan) 統的人工晾曬時間長、損失大,還麵臨(lin) 著用工成本高、晾曬場地不足等問題,無法適應糧食生產(chan) 新形勢的需要。必須加快補上糧食烘幹設施裝備短板,提高糧食生產(chan) 防災減災能力、促進農(nong) 民穩產(chan) 增收。
跨區——
“幹一行愛一行,有苦就會(hui) 有甜”
行走在確山縣麥收一線,一張張貼在收割機擋風玻璃上的跨區作業(ye) 證,讓人印象深刻。正麵“跨區作業(ye) 證”五個(ge) 紅色大字很醒目,翻過來看背麵,上麵有編號、機主名字、電話、號牌、發動機型號等信息。“免費發放,幾分鍾辦好,一機一證,全國範圍有效,免交車輛通行費。”跨區作業(ye) 20多年,李毛對此津津樂(le) 道。
據悉,跨區作業(ye) 證也是“服務聯係卡”,上麵印有各地農(nong) 機服務熱線電話和通行提示信息,方便機手及時獲得服務支持。各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可以動態掌握農(nong) 機流向,如遇緊急情況,能及時精準調度農(nong) 機參與(yu) 搶收搶種。今年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聯合省交通廳,發放農(nong) 機跨區作業(ye) 證5.5萬(wan) 張。
每年“三夏”時節,李毛都和同村幾位機手一起跨區作業(ye) ,從(cong) 南往北割小麥。說起跨區作業(ye) ,胡秀榮接過話頭:“今年麥收從(cong) 5月17日開始,俺們(men) 同行4台車去湖北雲(yun) 夢跨區收麥,在那兒(er) 待了10天,趕上下雨,就幹了4天活兒(er) ;5月26日趕回確山老家,雨停後,作業(ye) 量才上來些。”
作為(wei) “會(hui) 計”的胡秀榮掏出一個(ge) 記賬本:在湖北,割了300多畝(mu) 地;5月31日,確山頭一天下地,割了80畝(mu) 地;6月1日通宵幹,割了160畝(mu) ;6月2日,割了100畝(mu) 左右;6月3日,老家掃尾割麥。
“俺們(men) 莊稼人稀罕土地,家裏的兩(liang) 畝(mu) 坡崗地,也種上了小麥,自己好好打理,產(chan) 量有千把斤。”李毛家門口的空地上,攤曬著雨前收下的麥子。“之前在湖北等雨停,心裏急得不得了,家裏的麥子熟了,不收可不行。”李毛說。
為(wei) 了更好跨區作業(ye) ,光收割機李毛就已經換了4台。從(cong) 借錢買(mai) 收割機到現在全款購置北鬥導航收割機,有農(nong) 機補貼拿,機收培訓多,李毛成了跨區作業(ye) 的行家裏手。
跨區作業(ye) 收入如何?今年李毛在湖北給大戶搶收,地塊大,作業(ye) 方便,一畝(mu) 地收費40元;這幾天在老家搶收,因為(wei) 雨情,作業(ye) 費有小幅上漲。“都是鄉(xiang) 裏鄉(xiang) 親(qin) ,沒好意思跟著漲,還是照樣割一畝(mu) 50元。”李毛算了一筆賬,“往常,收割一畝(mu) 小麥,去掉油錢、機器折舊等成本,利潤有20元左右。今年下雨後土地發軟,割一畝(mu) 地多耗油1升多,多了7塊多的成本。”
“幹一行愛一行,有苦就會(hui) 有甜。”回憶跨區機收的這一路,李毛說,收麥坐在車裏太陽直曬,地裏蚊蟲多,夏天基本沒穿過短袖,就套著長襯衫;跨區機收活兒(er) 多的時候,吃住都在車上,連夜作戰,累得不想吃飯。說到甜處,李毛聲音洪亮:“吃不愁穿不愁,開著收割機來旅遊,跨區機收夫妻檔比較多,勤勞致富,很有成就感,每天晚上算賬,看著一張張現金和手機裏的一筆筆轉賬記錄,別提多開心了。尤其天氣預報說第二天是個(ge) 好天,睡覺就更香了。”
眼下,全國“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全麵展開。河南省400多個(ge) 機收服務站和212部熱線電話,為(wei) 機手提供生活、信息引導等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做好跨區機收通行保障、接待服務、用油供給,強化麥收信息發布和機具調度,加強“三夏”農(nong) 機熱線值班值守,組織常態化農(nong) 機應急作業(ye) 服務隊做好支援準備,幫助“小散偏”地塊、機收有困難的農(nong) 戶落實作業(ye) 機具。
6月3日,確山縣麥收基本結束,3100多名農(nong) 機手陸續開始新一輪跨區作業(ye) 。晚上8點,李毛和同村的兩(liang) 位農(nong) 機手,趁著夜色轉場上蔡縣百尺鄉(xiang) 割麥。在這裏收完,他們(men) 將追著麥熟進度,一路向北……
本報記者 常 欽
(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